書名: 佛州漢唐跟診日志:第二版(問止中醫系列)作者名: (美)林大棟本章字數: 1956字更新時間: 2024-06-12 18:55:14
崔祥瑞序
大學一年級時,我買了全套中醫專業本科教材對照著網上的教學視頻,信心滿滿、斗志昂揚開啟了我的中醫自學之路。我打算苦學一個學期,假期回家就給親友治治病、露兩手。半個學期后,我滿頭是包,如同閹割了的公雞一般垂頭喪氣。一門《中醫基礎理論》就打得我無從分辨東西南北。中醫理論那真是一套一套又一套,上能解釋宇宙起源、中能解釋進化繁衍、下能解釋電子夸克。就拿“補水涵木”來說——肝木虧了,應該要補腎水以滋養肝木。我就不明白了,為什么不“補肺金以補腎水以補肝木”呢?為什么不“先培脾土以生肺金,進而金生水之后再水涵木”呢?那干脆再追求本質,先“補心火以固脾土,土生金、金生水最后再水涵木”,哎不對,按五行生克來說,補心火還是得靠肝木啊!死循環,完蛋了。
這是我自學中醫的第一階段,沉浸在“中醫死循環”中無法自拔。但畢竟是讀過幾年書的人,我成為了親戚朋友間的“中醫理論家”,大家有時候得了病還真找我問一嘴。我總是能把握住這千載難逢的機會,解釋得頭頭是道,理論圓融、邏輯自洽、表達深入淺出,治病的方法呢?那還真沒有。遇到較真的人嚴肅地問:“我這病到底咋回事,怎么辦?”我一般都回答:“你這是腎虛,要不先來半斤枸杞補一補?”
多年以后,我因經營問止中醫而接觸到中醫業內真實的一面,所接觸的醫者著實不少,我有“兩種驚訝不已”。國醫妙手確實有,其醫術水平令我驚訝不已,但實為鳳毛麟角。更令我驚訝不已的是——大部分醫者居然如同我十多年前的狀態,徘徊在中醫門外、臨證一無所成。中醫行業之蕭敝,可見一斑。
就那樣,我的中醫自學入門算是失敗了。直到有一天,一位江湖中醫朋友神秘兮兮地告訴我:“最近發現一套視頻,真好看。”我看著他道貌岸然的臉,心里想:“您不是修身養性、煉精化氣、頤養天年嗎?您居然也好那一口……?”他又說:“這位老師叫倪海廈,他講中醫跟別人不一樣,學完了用起來治病效果特別好。”
中醫之門正式向我打開。看了幾期視頻,驚為天人!原來中醫應該這樣學。我捶胸頓足感慨自己走了好幾年彎路,怎么沒能早點走上中醫學習的正統。似雨后甘霖、如獲至寶,邊學邊用,用之多驗,我才真正感受到中醫果然是無窮的寶庫。
我聽過太多中醫愛好者和中醫師分享過相似的經歷。最偉大的幫助是“法布施”,給予對方醍醐的灌頂、智慧的光明。就憑倪海廈先生對中醫行業的布法成就,他足以被尊稱為倪師。
這是我與倪師第一次接觸,開啟了我自學中醫的第二階段。不會想到幾年之后,我與倪師用另一種方式有了交集。
2018年,我帶著想開發一款“超級中醫大腦”的想法尋找共同創業的合伙人,得緣與倪師的弟子林大棟醫師相識并共同創辦問止中醫。彼時,我尚不知道原來倪師早在十年前就與林大棟醫師研討并著手開發“中醫經方家千手千眼系統”——用計算機實現中醫的輔助診療,用中醫經方幫助世界各地的人解決疾苦。穿越歷史時空與倪師有了碰撞,我亦多感嘆因緣果然不可思議。在林大棟醫師領導研發下,今天的問止中醫大腦已經把倪師的中醫智慧全部收錄其中,倪師心念的“中醫經方家千手千眼系統”得以成就。中醫大腦經常開出令人驚訝的方子,醫者多有不解甚至懷疑是不是中醫大腦犯了錯。但我們仔細以醫理分析可以發現:并非方子開錯,大多是醫者自己未能理解中醫的正統思維。真正能治大病的方藥就是這個樣子,像倪師的生附子與炮附子同用、生附子與生半夏同用、重用附子、細辛與硫黃等。下士聞道大笑之,視正法于不顧,可嘆、可惜、可悲。
于是,我們討論多次希望通過一本書向世人呈現倪師所堅信的中醫正統。為了保證能夠呈現倪師臨證與教學的真實一面,這本書以“跟診筆記見聞錄”的體裁撰寫——林大棟醫師客觀記錄自己三次在佛羅里達州漢唐中醫跟診的所見所聞,記載并披露了很多外人所不知的倪師辨證用藥心法,給沒有機會親臨倪師教學現場的朋友們通過本書學習倪師思想的機會。
關于倪師,坊間流傳有太多不真實的故事,像“倪師是經方家,他從來不用任何時方”,甚或有些故事已經有了“造神運動”的傾向,更有將“倪門掌門、唯一嫡傳弟子、指定學術傳承人”等自創的頭銜自封于一身的欺世盜名之徒。這些情況,均對大眾如實地學習倪師的醫學思想頗有傷害。這本跟診見聞錄并不是為了加劇“神化”倪師,反而是要破除迷信,呈現給大家倪師臨床和教學中真實的一面。倪師是經方家,但他對于后世時方之確當者的運用也是他醫學體系中極具特色的一部分。倪師是非常務實的人,他的目的始終如一,那就是用中醫的力量治病救人。
倪師的很多做法是行金剛道,令不明之人感覺偏激。但這其實是矯枉必須過正,獅吼功才能號召起復興中醫、復興經方的力量。這未嘗不是有效的霹靂手段,但不要忘了倪師的菩薩心腸。
希望借由本書,呈現林大棟醫師跟診的真實見聞,還原一位中醫臨床家務實的一面,也寄托我們問止中醫對倪師的無限仰望和追思。
崔祥瑞
問止中醫CEO
2020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