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還是蠻識相的
- 重生人皇,功德拉滿打造不敗殷商
- 溫暖晴空
- 2036字
- 2024-06-19 22:00:00
他還是大王的兄弟兼朋友,王室的姻親之人,又是大王在朝堂唯一可以信賴倚仗的朝臣,為數(shù)不多的力量,居然如此……
到此時此刻,王后才真正看清楚,才真正感受到,大王面臨的境況有多難。
黃飛虎居然都如此的難立難支,那大王還能依靠誰呢?
王后的眼睛轉(zhuǎn)了一圈,發(fā)現(xiàn)居然沒有。
這就實在難繃了。
其實也不是沒有,只是王后還不知道而已,這也是子受暫時不慌的原因。
子受不慌,不代表別人也不慌,至少王后、楊妃,乃至黃妃都替子受擔心起來,同時黃妃、楊妃也在為自己擔心。
對于她們來說,幫不到大王,還要連累他,這是兩宮的失職,也對不起大王恩寵的給予,對不起兩宮娘娘的身份。
可商容掌管禮制,針對她們,她們能怎么辦?
朝堂上,不管是誰,面對商容的問責時,都無能為力,因為他是掌管禮制的大臣,禮制不存,國家將亡。
禮制是一個國家的立國之本,治國之基,沒有比禮制更重要的了。
所以任何人,包括這朝堂上的任何大臣,都會怕被禮臣找麻煩。
因為人家掌握了話語權。
如果因此被安上了罪名,可就不好受了。
這罪名可大可小,大了就死,小了削官都是輕的,因此不管是誰,面對禮臣都得客客氣氣,分外恭謹。
不然小心被使絆子,上眼藥。
真有了那么一天,八成是要倒霉了。
這樣在朝堂上肯定不好過,之后還能不能混下去不說,當時肯定沒有人敢再和他接觸了,不然他們不就也是,“禮”上存在問題的人嗎?
商容就常干這事,還多次在朝堂上呈報大王。
之前的子受還不得不批,你不批他就總是呈報,而且有理有據(jù),看起來還沒什么問題,不好駁回。
就算你煩了,想下掉這個禮臣都沒那么容易,因為掌控禮制,加上對其間事情的透徹,能規(guī)避掉各種問題,讓你抓不住一點把柄,那自然就拿他沒辦法。
靠著這種權力,以及種種方法,商容把不對付的,與自己為敵的,通通扳倒,放倒之后還要進行打擊,讓他們再難以留在朝堂。
于是朝堂勢力盡歸其下。
這也是黃飛虎面對禮制問題,不敢造次的原因,造次了,就連他鎮(zhèn)國武成王都會一樣,面臨這些問題,面對相同的后果,最后下場如何也是難知的。
這也是子受越來越難的原因所在,對商容越來越?jīng)]有辦法,只能讓他當丞相,讓他繼續(xù)掌管朝堂。
因為根本動不了他。
只有在禮制上扳倒他才行!
想起來容易,說起來簡單,不過做起來就沒那么容易了,實在是沒有機會,不過現(xiàn)在倒是一個機會。
商容不是說兩宮娘娘“無禮”嗎?那就看看兩宮娘娘是不是“有禮”。
他面向黃飛虎問道:“黃飛虎,你是真的認為自己妹妹‘無禮’在先嗎?那既然她無禮,那孤為什么要帶她出來?”
“這……”
面對大王的親自詢問,黃飛虎一時啞口無言。
大王親自過問了,這他就不好說了,難道還用應付回答商容那一套嗎?這肯定不行的。
但這個時候,讓他說,他又說不出什么來,只能支支吾吾的。
這也讓黃飛燕看得分外生氣,她大哥堂堂儀表,怎么這個德行?
見黃飛虎說不出什么,子受也不為難他,轉(zhuǎn)向比干問道:“王叔說呢?”
比干沒想到大王又對向他這把老骨頭了,剛經(jīng)歷了一場心驚膽戰(zhàn),所以小心謹慎,這個問題他不得不回答。
事關王族,作為王叔,他不得不說上一說。
“兩位娘娘向來德名在外,大王帶她們出來肯定不是無禮的,雖然進入祀廟有違禮制,大王的初心應該是想以德名配德廟,內(nèi)聚德心,向外宣揚,不過三宮同在,實在不妥,縱使三宮和睦,王后與兩宮德性非常,也不應該無先無后,無上無下,使同進同出,一國之母不顯,各位不明,無尊則無尊廟之心,反而不彰顯大王之德。”
在子受之前的一番恐嚇作用下,現(xiàn)在的比干倒是客觀了許多,說的有好有壞,沒有刻意抹黑的心思,他也沒有有意偏向商容這一邊。
只是王后尊位不顯的問題的話好辦,不尊宗廟的問題也好辦。
他摸摸下巴,只是略一思索便有了主意。
好在兩位娘娘名聲好,這個禮的問題有回旋之地,可以說大不大,當然也可以說小不小。
而后,他繼續(xù)對比干問道:“那王叔覺得,此禮是針于王后,還是針于兩宮娘娘?”
大王又拋過來一個難題,這話他怎么評?說三宮都針對?或者說針對王后,或者針對兩宮?無論說哪一個都不好。
他說哪一個,大王都會生氣,那大王可就讓他好看了。
比干有些為難,可大王盯著他呢,他晚說一句,大王恐怕都不會高興,他不敢拖延,稍思后便道:“王后顯德,有目共賭,人所共知,自然不在王后,兩宮之禮雖瑕,但不減其德,此禮只針對入宗廟之舉。”
子受滿意的點頭,王叔還是蠻識相的,有時候不識抬舉,但現(xiàn)在知道該說什么,看來以后不能對他太客氣。
為了避免他說胡話,不配合自己,所以子受提前提醒,或者說威脅道:“王叔既然不忘王后之德,那其他人也不應該忘記,王叔你說是吧?”
比干很聰明,連忙應著:“是,是。”
子受的眼神雖然平靜,但里面好像藏有尖刀利刃一般,讓他不得不頻頻點頭,不敢不聽。
“孤還是實話說了吧,其實兩宮入廟,正是王后的主意,孤聽其建議,認為王后欲與眾平,不爭權,不搏利,不顯聲,不露名,實乃大德,諸臣以為呢?諸位愛卿……”
子受將目光投去,一一掃向那些大臣,大臣們被大王看得竟不敢不回,只能隨之附和著稱是。
一旁的王后在子受說完后,心中已是一詫,但沒有表現(xiàn)出太多,面上平靜,好像真是子受說的那樣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