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宋國是欺我大遼兵鋒不鋒乎?”
遼國裁判怒吼道。
他可是看著陳昭在他喊停后,沒有立刻停止攻擊行為,不講規(guī)則,劃斷了耶律粘袞的手筋!
那鐵塔般的漢子現在半跪在比武臺上,面色蒼白,右手鮮血滴滴落下,止都止不住,這一身武功廢了大半。
這就是對大遼的挑釁!
大宋裁判顯得優(yōu)哉游哉,走過來輕拍遼國裁判的肩膀,安慰道:
“老徐啊,這比武場上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我們都很悲傷,你們說對不對啊?”
大宋裁判看向圍觀的老百姓們。
剛剛還在歡呼的老百姓瞬間就擺出一副死了爹媽的樣子,演技好的還擠出兩滴眼淚,全都低頭,隱約聽得見幾道抽泣聲。
“宋遼,兄弟之國也,看到耶律勇士受傷,某覺得...覺得像是傷在我的親生兄弟身上一樣!”
大宋裁判繼續(xù)說道:“這事陳昭做得確實不對,但他只是個孩子啊...”
這事陳昭做得不對,但也沒說他做得錯!
“我們大宋朝廷回去一定會好好教育他的,請遼使放心!”
這話言外之意就是陳昭他們保了,你們遼人不要再有別的想法!
遼人跋扈慣了,哪會善罷甘休,裁判還想說什么。
“夠了!”
蕭虛列面色鐵青地站起來,對著遼國裁判說道:“耶律粘袞技不如人,輸了就是輸了,怨不得別人!”
遼人用鮮血試探出了結果,但很可惜不是他們想要的,遼國皇帝“一天下”的美夢,可能還得再做上幾年!
向大宋官員拱手行一禮,說道:
“大宋皇帝陛下仁德,我大遼勇士受傷這是雙方都不愿看到的結果,希望大宋皇帝陛下能從宮中派來御醫(yī),為我大遼勇士療傷。”
“當然,我會立即請示官家的。”
“如此甚好。”
蕭虛列點點頭,叫人將耶律粘袞扶下去,雖然打輸了,但他還是大遼的勇士。
只是當他走過沒多遠時,再度聽到比武臺那的歡呼聲,手指不自覺地插進肉里.
......
“陳宮使,好樣的!”
這兩天,遼人跟吃錯藥一樣在開封城里橫行霸道,百姓們忍了很久了!
今兒隨著陳昭長槍落地,百姓們也是好好地出了一口惡氣!
當然,百姓嘴巴在忙著,手也沒閑著,一個個“暗器”丟向陳昭。
暗器是女子的手帕,香囊。
大宋榜下捉婿可是傳統(tǒng)美德了。
雖然現在大宋流行的是才子佳人,像陳昭這種精壯的漢子,受眾稍微少了一些.
只有那些試過云雨的小娘子才知道這具身體的美妙...
但陳昭也是才子啊!
一首《詠烏金》,再一首《西江月》。
雖不至于說是開封府第一才子,但若提起這兩個字,怎么都繞不開陳昭的名字!
而且陳昭還家財萬貫...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便有此盛景!
香囊和手帕都快把陳昭給淹沒了。
陳昭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都是純情小處男,哪見過這陣仗,不是說宋代的女子都很含蓄嗎?
“陳郎君,今夜來群山苑,我們姐妹兩人一齊服侍您嘞!”
陳昭臉上難得露出幾絲窘迫,連連擺手,說:“不了,不了。”逗得眾人發(fā)笑。
相比于這些鶯鶯燕燕,陳昭還是更愿意跟耶律粘袞對打,雖然風險很高,但自在!
讓陳昭“好好享受了”一番風光后,才有官員出來給陳昭解圍:
“陳宮使,官家召見!”
陳昭就跟抓到救命稻草一樣:“快走,快走!”
......
“如何,陳昭撐了幾個回合?”見到傳報的官員,趙恒著急的問道。
那官員搖搖頭,飛奔而來,一時說不上話。
“一個回合都沒撐過...”
趙恒心里疙瘩一跳,感覺空落落的。
“陳昭如何?受傷了沒有?”
“不,官家,陳宮使勝了!大勝!只差一點就砍下了耶律粘袞的腦袋!”
“陳昭竟如此勇猛?!”趙恒失聲道,隨后化作狂喜:“重賞,重賞!叫陳昭過來,朕現在就要見到他!”
“是!”
“還有一件事,官家,那耶律粘袞右手的手筋被陳宮使挑斷了。”
“啊!有康復的風險嗎?”趙恒一不小心說出自己的心里話。
說完,老臉一紅,目光不善地盯著那個傳話的官員。
“哈哈,剛剛被一陣風迷了眼睛,突然聽不見了。”那官員打著哈哈,問道:
“臣冒昧,敢問陛下剛才說了什么?”
胡言亂語!
趙恒在心里暗罵一聲,也沒再為難他,問道:“朕問大遼勇士耶律粘袞傷勢如何?”
那官員當然知道趙恒想聽的是什么,回道:“耶律粘袞手筋被陳宮使挑斷,傷得很重,估計是接不回去了。”
這人算是廢了!
“這真是太好了!”趙恒又不小心說出自己的心里話,輕咳一聲,緩解尷尬。
“不對,朕說的是太遺憾了。”
“陳昭是我大宋的官員,他做錯了事,我們得為他擔責任。”
“傳令御醫(yī),讓他們好好救治耶律粘袞,有什么好藥材都用上,耗費由內藏庫出!”
內藏庫就是皇帝的小金庫,用來滿足皇帝私下里的吃喝玩樂,在仁宗時期,曾多次動用內藏庫錢財支援三司。
“是!”那官員還沒休息多久,又再度跑了起來。
“官家,可是說陳昭贏了?”王旦不確定的問道。
趙恒滿臉笑容:“當然,大勝!陳昭他打出了大宋的風采!”
“太好了!”再三確定之后,王旦臉上也露出笑容,能贏就是好事。
王欽若已然忘記了前天在朝堂上和陳昭的那些齷齪,第一個過來拍趙恒的馬屁:
“瞧著陳昭那昂揚的少年模樣,臣覺得自己都好像年輕了幾歲。”
“陛下能選他出戰(zhàn),是對他的信任,現在陳昭果然打贏了耶律粘袞,說明那群遼人也不過是外強中干罷了,比不上陛下的慧眼如炬啊!”
“臣為陛下賀!”
“臣為陛下賀!”
......
王欽若打了個樣,其他的大臣也學著向趙恒道喜。
君臣之間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陳昭就在這和諧的氛圍之中踏入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