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孩子走穩人生第一步
- 景致
- 685字
- 2024-06-07 14:33:27
三張病危通知單
家長們都說我不會起名,叫“豆豆”,所以他才會提前兩個半月早產,出生時只有3.2斤,是個名副其實的“小豆豆”。
真實的情況是:31歲時我懷上了豆豆,那是2008年,我正在金寶貝早教中心做總監。(因為當時的學前教育專業都不包含0~3歲的內容,而金寶貝是第一個走入國內的早教品牌,我想在實踐中研究孩子3歲前的成長規律。)懷孕后期我的體重漲到185斤,血壓飆升到220毫米汞柱,當時我還以為是因為給血壓儀換了新電池,數據不準,所以一直堅持正常工作。但是在一次例行產檢的時候,我直接被推進了重癥監護室:重度子癇前期。沒錯,就是與《北京遇上西雅圖》里湯唯飾演的孕婦一樣的癥狀。
隨著病情不斷地惡化,我的血壓降不下來,渾身浮腫到抽血都找不到血管,隨著蛋白質的不斷流失,孩子在肚子里很久沒有長體重了。于是,醫生開出了第一張病危通知單,在后面的一周里,同樣的病危通知單醫生又開了第二張、第三張。
那是我生命中最漫長的七天。
我渾身插滿針頭和管子,一個人孤零零地躺在重癥監護室里,全身唯一能夠正常活動的是眼睛。但是一想到孩子搖搖擺擺向我走來的樣子,我就咬緊牙繼續堅持,直到最后,被迫提前10周剖宮產。
豆豆出生后,我沒有像其他大部分媽媽一樣,醒來第一眼就看到寶寶:因為早產,發育不全,他進了保溫箱,要上呼吸機……已經被轉院了。我一下子感到身體和內心都被掏空了,就是那種扔個針頭下去,都有回聲的空。
也在那一刻我才理解到:都說老師像媽媽,但老師永遠沒有辦法和媽媽畫上等號,因為孩子有時是媽媽拿命換來的,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是她心尖上最柔軟的那一部分。
但是對于做媽媽這件事,沒有人天生就能做得得心應手,我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