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十面埋伏》和瘦金體
- 開局登臺歌手,鎮守國門
- 沉默的豬羊
- 2695字
- 2024-06-21 10:01:00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最終,李唐在無數震驚的目光下結束了演奏。
秦山有些顫抖的往李唐這邊走了過來,“你叫蘇東坡是吧?”
李唐猶豫了一番后,還是點了點頭。
自己最好還是不要以真名示人了,說不定以后還得靠這個化名來圈粉呢。
“這首曲子叫什么?”
“《十面埋伏》。”
“好..好...好...”秦山重重的點了點頭,一連說了三個‘好’字。
“取名源于劉邦、項羽的垓下之戰?”
“嗯。”李唐肯定了對方的這個想法。
這首《十面埋伏》是以楚漢相爭的歷史為題材而創作的琵琶獨奏曲,也是李唐前世的十大名曲之一。
“真是曲如其名啊,今日真是不虛此行,只是可惜....”
秦山滿口贊嘆,但言語之中又有些遺憾。
李唐當然知道對方為什么會有遺憾,那是因為自己的技術其實并不算好,沒有將這首曲子完美的展現出來。
李唐這次演奏的《十面埋伏》,來自前世著名琵琶演奏大家——劉德海大師的版本。
劉德海大師在決定將這首古曲進行改編時,是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的。
但是這一次大膽的創舉,讓這首曲子重新煥發了光彩,后來更是被他帶向了世界,讓所有人都認識到了琵琶這個神奇的樂器。
“我知道我的水平還不夠...”李唐坦然承認了自己的不足,又接著開口說道:“所以我希望秦老能將這首曲子發揚光大。”
“你....是說...把這首曲子,給我?”
秦山滿臉不可思議的看著眼前這位年輕人。
對于李唐來說,這首曲子是無數名家大師嘔心瀝血的產物,既然他將它帶來了這個世界上,就要擔負著相應的使命——讓它流傳千古!
李唐笑了笑,看著秦山說道:“它在我手里簡直就是暴殄天物,不如讓您來綻放它原本的光芒。”
聽到李唐誠懇的話語,秦山低下頭,兩手抱拳高拱,身子略彎。
眾人全都驚呆了,這是謝師禮!
李唐連忙將秦山扶了起來,有些緊張的說道:“秦老,我擔不起你如此大禮啊。”
秦山搖了搖頭,“傳道受業之恩,當得俯首作揖。”
一旁的沈紅泥,看著有些尷尬的李唐,不由得覺得好笑,“秦老,看來這局是我們贏咯?”
“那是自然。”秦山很大方的承認。
然而,場間有一些不懂音律的人卻不干了。
“秦老,你不是在放水吧?”
“怎么連比都不比啊?”
“這小子就算曲子好,難道技藝會比你高?”
秦山瞪了一眼說話的幾人,“你們懂個屁!”
“這曲子簡直是這百年來,不,千年來為數不多的曠世佳作,是能與廣陵散相提并論的名曲!”
“可...”
瞧見還有人想出言反對,秦山直接怒道:“你懂琵琶么?滾回家吃枇杷去吧。”
說完,秦山直接走到角落里,閉上雙眼,回味剛才李唐的演奏。
看著院子里有些詭異的氣氛,高坐上方的謝老笑了笑,“那第四場就算蘇東坡這邊贏,第五場我們來比試一下書法吧。”
謝老話音剛落,身旁的管家就從屋子里抬出了兩張案臺和筆墨紙硯,就在兩撥人中間放著。
對面隊伍中,最為年輕的一個中年人,忽然站出來了一步,看著蘇木齋說道:“蘇老,這場我來?”
蘇木齋看了他一眼,點頭答應。
這個中年人是書法協會的,雖然年紀不算高,比他小了一輩,但是書法造詣頗高。
李唐伸了個懶腰,將T恤的褶皺撫平,起身走到了案臺旁。
中年人注意到了身邊的李唐,并沒有出聲,而是拿起毛筆,沾了沾墨汁,開始在宣紙上書寫。
四周的人都圍了上來,想看看二人是如何書寫的。
李唐沒有著急落筆,而是單手撐在案臺上,靜靜看著對方。
當對方寫下第一個字的時候,李唐就看出了這是行書。
不得不說,人家不愧是書法協會的,單論字而言確實要比李唐高出一籌。
“大鵬一日同風起...”
看完第一句,李唐就知道對方寫的是什么了。
李白的《上李邕》,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開頭的那句: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微微勾起嘴角,李唐也開始提筆書寫。
漸漸的,中年男人感覺氣氛有些不對勁。
因為原本圍在自己身后的人群,已經全部站在了李唐四周,而自己這邊空嘮嘮的,像是被隔絕出去了一樣。
出于好奇,中年人停下了筆,湊到李唐這邊開始觀摩了起來。
第一眼,他看的便是李唐的字跡。
這是一種他從未見過的字體,鋒芒強勁,點畫細瘦,猶如鋼鐵削過一般,骨力剛健硬朗。
這種字體對執筆者的筆勢還有臂力有著極高的要求,持筆穩重的人可以寫出一波三折、鐵畫銀鉤之感,有著非常濃郁的骨感美。
李唐寫的依舊是由宋徽宗所創的瘦金體,他本人其實非常喜歡這種字體,但在前世因為宋徽宗只愛書畫不愛江山,受歷史因素的影響,這種字體其實并不怎么受人待見。
在專業人士的眼中,書法還是以晉唐為主,因為唐人尚法,晉人尚韻,相對于瘦金體而言,這些晉唐書法的上升空間都要更大。
但是宋代憑著自立的尚意之風,開創了獨屬于自己朝代的書法盛世,這在李唐看來也是頗為不易的,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趙佶年紀輕輕就自創書體,千百年來也未有幾人做到。
當中年人好不容易才把目光從李唐的字跡中脫離出來,看向整首詩時,一下子就更為震驚了。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嘶.....”
中年人倒吸一口涼氣,這個年輕人的口氣也太大了!
什么樣的人才敢說出這種話啊。
李白、杜甫,這兩位是何等的大才?
一個詩仙、一個詩圣,他們的光輝足以橫斷千古,讓后人無法望其項背。
毫不夸張的說,這兩人的詩篇加起來,足以壓得后世所有詩人抬不起頭來。
你一個毛頭小子也敢妄論?
就當他有點氣憤,準備出言批評的時候,他發現周圍的人眼里散發的光彩和自己想象的截然不同。
有驚艷、有贊嘆、有感慨也有佩服,唯獨沒有那種鄙夷的眼光。
剛好此時李唐已經寫完了,原本被他的身軀遮住的后半段也顯露了出來。
中年男人趕緊湊過去,看看這首詩的后面到底寫了什么,才讓眾人露出這種神態。
一行大字,出現在他的視線中,卻仿佛穿透了他的身體,直擊靈魂!
有那么一瞬間,他感覺自己汗毛倒豎,仿佛被雷打中了一般。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李唐笑著看向湊過來的中年男人,“不寫了?”
寫?寫個屁!
這獨創字體就夠自己喝一壺的了。
老子在那邊剛寫的李白,你倒好在這江山代有才人出。
中年男人干脆不搭理李唐,索性趴在案臺旁細細研究了起來。
似乎是看出了對方的想法,李唐搖了搖頭,直接回到石桌旁喝起茶來。
其他人都注意到了發生的一切,此刻他們不由得想起了李唐之前說的話。
兩輪對手都直接放棄了,這貨是真的在“節省時間”啊!
其實這輪李唐贏得比較取巧,并不是說這首趙翼的《論詩》就比李白的《上李邕》要好。
也不是說他初級書法技巧的瘦金體要比對方的行書寫得好。
單純是勝在創新上,無論是這首詩,還是這種字體,對于這個世界來說,都是獨一份的稀罕物。
尤其是那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本就是趙翼在表達自己詩貴創作的文學主張,應該隨時代而前進發展。
兩者一結合,這不就把在場的這些老前輩全部鎮住了嗎?
原本高坐太師椅的謝老,此時也走進了人群,欣賞起了李唐的書法。
在品味了一番后,他環顧四周,笑道:“看來這局是蘇東坡勝了?”
眾人皆是沉默,誰敢反對?誰有能力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