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風雨中結出善果

——風雨是善是惡,她說:是善!是善緣!

大學校園,歌聲從禮堂傳來,與大道梧桐樹葉的搖動同頻,震動著校園的時空,吸引無數師生傾聽,注目禮堂。

“天空的星辰,閃爍在我心,照亮我的青春;日出的霞光,指引我前進,去往我的追尋……”禮堂內,女生的歌唱,獲得陣陣掌聲。

歌唱的女生叫梨花,人如其名,貌若梨花超過梨花。她,個頭適中苗條,精致的小臉蛋、厚嘴唇、銀鉤鼻、大眼睛,加上秀發和前凸后翹,活脫脫一幅梨花帶雨雨紛飛的圖畫。她不僅成績好,還活潑上進,又有文藝天賦,作詞、作曲、演唱三樣,她都會,而且精通,是學校的文藝尖子,也是學生會干部。

演唱進入高潮,一男生快速奔向舞臺中央,從懷里掏出一支玫瑰,單膝跪地獻花……梨花面龐滲出紅暈,不失風度攙扶起男生,邀請男生一起面向觀眾,鞠了一躬……

十年后的梨花漫步在黃昏中的雅城,看流云掛在西山制高點,翻卷起金色浪濤,碎浪花點點滴滴灑在西天,在古建筑飛檐處定格成美麗的剪影。剪影下的雅城,豐腴大方而不俗。雅城的女媧雕像在江邊舉起五彩石,向著天空……

“你好!”

“你好!”女媧雕像前,梨花遇見從峭壁村走出來、大學畢業后在雅城住建局工作的山里娃木樨。

“現在家里可好?”

“可好啦!現在峭壁村風景美得很,有許多人去那里旅游呢,大家既務農又搞旅游,收入增加好多哦!”

“你要多回去看看!”

“好的!”

望著女媧高高舉起的五彩石,梨花的思緒又回到峭壁村。

坐了飛機坐火車、坐了火車坐汽車,一身疲憊來到漢縣,站在峽谷峭壁下的琉璃江邊,只見波濤洶涌的江水重重地拍打江岸,撞出朵朵碎花,崆峒的聲音灌入耳廓,激得大腦嗡嗡作響。遠眺峽谷,峭壁從谷底起勢,層層疊疊,直刺天空,把天空劃成“一線天”。

“峭壁村就在那個峭壁上!”有人告訴梨花,用手指向峽谷遠處得一個“點”,一個基本與“一線天”平齊的峭壁上的“點”,回頭看著梨花,若有所疑。懷疑梨花是否能到“點”上,是否能在那里住下來、待得久。

“那么高!那么陡!有人住么?”梨花強壓著驚訝,仍平靜地問。

“那里有一個村,村民已經在那里居住了幾百年。”

梨花驚詫,把一個村放在懸崖峭壁上,這在她的世界里怎么想都是想不出來的,但這卻是存在著的事實,毋庸置疑。

“那里有學校?”梨花原本就是到峭壁村支教,卻問了一個無需問的問題。

“有,就是你要去支教的那所學校。”

梨花的眼光從那個“點”上收回,也收回些許驚詫和忐忑,眼淚快要盈出來,被她強行憋了回去。

如果說決定、申請到偏遠地區支教是激情,但激情的火焰卻被眼前的現實澆得只剩下火苗。

陡峭的峽谷夾著一衣綠水,公路在沿水延伸,給人一種特別的感受,如果是來旅游,這里的確是好來處。

沿峽谷坐一程車,峽谷峭壁下的公路邊出現兩人一馬,巨大的峭壁背景讓人、馬都顯得渺小。靠近才看見兩人中的一人穿著彝族服裝,黢黑的皮膚不失特有的勁道,眼睛睜得大大的,露出高興和渴望。另一人戴一副眼鏡,斯文但不失康健,不胖不瘦、玉樹臨風,書卷氣里藏著乾坤,有大學生特有的氣質。梨花看到“眼鏡”,覺得似曾相識。

車停在峭壁下,江的濤聲與濤聲在峭壁上的回音混在一起,把“孤獨”放大,進入梨花的耳廓和心里,梨花感覺前所未有的“空”。車一停,兩人便過來打招呼,把梨花的行李搬到馬上。看到車離開,梨花前所未有的失落,昂頭往山上一望,感覺頭暈目眩,那個“點”已變成一個巨大的立面。

梨花和兩人一馬向山上攀登。

“眼鏡”自我介紹,他叫阿甘,跟梨花在同一所大學畢業,應該算是同學,也是支教老師。另一人叫索倫,是村小唯一的老師,也是這個村唯一一個“高材生”,初中畢業便在村小教書。

“峭壁村面積0.6平方公里,266戶666個彝族村民,村小只有4間教室1間辦公室2間宿舍66名學生加上1名代課老師。”

聽到介紹,梨花感覺到前方是無限的艱難。退縮還是向前,如何抉擇?沒想過、沒經歷過的巨大困難擺在她面前,讓她不能不想到退縮,最終她還是選擇向前。

在接近絕壁的土路上攀登是怎樣一種感受?

上山崖的路面是碎石塊加干泥土,可以說這條路就是一個巨長的“梭梭板”,從上到下積聚巨大的下滑勢能,鞋底與碎石激烈摩擦發出驚險的“沙沙”聲,直讓人害怕。如果前面有人摔倒,就會出現“疊羅漢”“多米諾骨牌”疊摔現象,真正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雖然杵著阿甘提前準備好的木棍,但行走依然艱難,與其說是攀登,不如說是攀爬。梨花基本是手腳和棍子并用,每一步都驚心動魄,需要非常仔細、高度認真,稍有不慎就會墜落山崖、香消玉殞。

太陽火辣辣“烘烤”攀爬者,加上紫外線的“擊打”,讓皮膚像在烈火中“燒烤”,汗水匯成細流沐浴著全身每個部分,濕了干、干了濕,衣服“糊”上一層汗漬。

梨花攀爬得“上氣不接下氣”,中途停留的頻次和時間越來越多,直到筋疲力盡,才到達村子。

峭壁村“生”在懸崖上,山上的農作物主要是玉米、土豆,還有一些干果和藥材,他們也養豬和雞,收入微薄,屬典型的山區貧困村。

峭壁村唯一使用的現代化用品是手電筒,大多孩子唯一認識的電器也就是手電筒。谷底有一條鐵路穿過,偶爾能聽到火車汽笛的聲音,但僅限于此。有山下人說:“山上峭壁村距離現代文明只有1400米。因為峭壁村距離谷底火車道只有1400米的海拔落差。”

剛放下行李,村主任朵且就來村小邀請三位老師到他家做客,用當地最高規格“十條腿”招待他們。“十條腿”,就是豬四條腿、羊四條腿、雞兩條腿,加起來“十條腿”。

朵且家3間瓦房,墻壁是用竹條搭架,泥土、茅草節、水攪拌后的混合物糊成的土墻。朵且把他家“稀牙漏縫”“黑不溜秋”的飯桌抬到屋外泥地上,端上一大盤大塊豬肉,一大盤大塊羊肉,一大盤大塊雞肉,一大盤大塊土豆,兩大盤辣椒面。一群豆大蒼蠅在飯桌上空飛舞,時不時有幾只趴在桌上和盤上甚至食物上,食物對梨花和阿甘的誘惑力大幅減小。梨花感概:“行路、吃飯兩件基本生活要素,正在挑戰自己曾經的激情。”

梨花給自己“加油”:“我一定要堅持下來,不負自己的初心。”梨花在精心呵護,沒有讓激情的火苗熄滅。阿甘也在調整自己:“我一定要堅持下來,梨花需要我。”阿甘把梨花作為自己留在峭壁村的理由和支柱。

朵且遞上碗筷,給所有人斟上酒。梨花沒有推辭,她想:“要留在峭壁,必須入鄉隨俗,盡快融入當地。”支教前梨花做過功課,也給自己的心里打過氣、墊過底:“到貧困地區一定要吃百家飯、喝百家酒,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

“歡迎!干!”朵且的一聲吆喝,梨花深深地抿了一口,酒的辛辣直接穿透她的喉嚨直達胃腸,六十多度的劣質“跟斗酒”讓梨花全身血脈噴張,從臉到腳的皮膚一下紅了起來。

主人在桌上和桌下都放了蚊香,蚊香的煙霧沒有阻攔住蒼蠅“奮不顧身”向飯桌發起的沖鋒。在酒精的作用下,蒼蠅的存在已吸引不住梨花的關注,梨花開始大口喝酒大塊吃肉大塊啃土豆。

“我們來了就是峭壁人,朵且主任,我們定會為峭壁脫貧致富出力。”阿甘豪言壯語不斷輸出。朵且高興地說:“你們從大老遠來、從大城市來、從大學校園來,你們能來我們這里,我們全村都特別高興。”于是,向梨花、阿甘鞠了一躬,端起酒碗一飲而盡。

朵且的肺腑之言,拉近了梨花、阿甘與朵且、索倫及峭壁村的距離。

晨曦從“一線天”透入峽谷,山霧積聚形成云海,滾滾云濤在高山峭壁間蒸騰。陽光爬到梨花宿舍的窗前,由于第一次喝酒的宿醉狀態,加上“轟炸機”(蚊子)騷擾,梨花還有些許倦容。剛一開門,就見阿甘端來熱氣騰騰的荷包蛋,梨花感到特別的溫暖。

大學生來峭壁村支教,當地政府和教育部門非常重視,也特別高興。之前無論是分配還是從山下請代課教師,或沒人來,或干不長久。分配新教師去,有的寧愿不要工作也不到任。為迎接兩位大學生,他們最大限度提供工作和生活上的方便,即便如此在峭壁村工作仍然特別艱苦。

梨花走出村小就有恐高和頭暈的感覺。村里除有房屋的地方和房屋外的院壩外,幾乎沒有平地。向峽谷望去,寬闊的江水像一根“絲線”。當地人介紹,以前有放養的肥豬滾下山崖的事情發生,也有人滾落下山的記載。

村小是政府撥款修建,剛投入使用。原來的村小是一間破瓦房,沒有教師辦公室。全校學生全部在一間教室上課,一堂課要同時講授1至6年級小學全部課程。索倫在教學中摸索出一套經驗,先給高年級上新課,再把低年級的部分教學任務交給高年級學生,高年級學生通過教低年級學生溫習鞏固基礎,又節約了課堂時間。

新學期開學的日子,學生陸陸續續來到學校。梨花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多學生貌似沒有洗臉,頭發亂糟糟,臉上臟兮兮。同學們看到學校來了新老師,聽大人說還是大學生,大家對大學生既神秘又好奇,都想看看大學生長什么樣。

孩子們雖怯生生但因集體壯膽,不約而同去看山外來的大學生——美麗的梨花老師和帥氣的阿甘老師。幾十雙眼睛好奇地盯著梨花、阿甘看。從孩子們的眼睛里,梨花、阿甘看到了求知的需要,也感受到責任和義務。

兩位支教老師來后,66個學生由原來一個班一勺燴,分成三個班,1、2年級一班,3、4年級一班,5、6年級一班,分別由索倫、梨花、阿甘負責。學校還破天荒開設了音樂課。

一天放學,索倫跑到辦公室,氣喘吁吁對梨花說:“梨花老師,放學了同學們都不肯走。”阿甘慌張起來,生怕自己和梨花有什么工作沒有做好,引發學生們的“眾怒”。索倫喘完氣,平靜下來,對梨花說:“學生娃都不肯走,是想你給他們再上一節音樂課。”

梨花和阿甘從辦公室出來,見學生們都在操場上眼巴巴望著。梨花把學生全部集中在一間教室,教他們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美麗的童聲飄出窗外,在峽谷回蕩,繚繞在峭壁之上。

一個大眼睛小姑娘指著教科書里的照相機圖片問梨花:“這是什么啊?”梨花感到特別的難過。

在峭壁村小,普通的教學任務變得十分困難,因為教科書里提到的物品他們都沒見過,也就無法進一步學習,這成為教學難點。

小學教科書是跟隨時代發展特別是科技進步編印的,有收音機的時代教科書里就應該有收音機,有電視機的時代教科書里也應該有電視機……學生沒見過,教起來就難了!

梨花、阿甘想了很多辦法,他們自己編輯教學資料,收集實物,用圖片、文字解讀、解釋,還編輯視頻在課堂上播放,讓學生直觀認知。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增。

峭壁村人與生俱來有一副好嗓子,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太陽出來紅又紅,起床穿衣喲喂要出工,種完土豆種豌豆喲喂種西東……”固定的曲調加上隨機編詞的歌曲在當地節慶、紅白喜事上說唱,別有一番味道。

梨花在村小組建了合唱團。她把峭壁村的曲調記成譜,再加以提升,進行二度創作,整理出幾首當地最流行的歌曲,用電子琴伴奏教合唱團的孩子們唱。

孩子們學習了簡樸、五線譜,唱歌不再憑先天優勢“吼”。一天,梨花訓練合唱團結束打開教室門,看見教室外黑壓壓一群村里的青年男女,讓她嚇一跳。索倫走過來,對梨花說:“他們都想加入合唱團。”頓了一頓,囁嚅地說:“我也想加入!”

音樂,給峭壁村帶來歡樂,也帶來無限的憧憬。

第一次在村支書家吃飯的情景,讓她久久難以釋懷。梨花和阿甘商量,想通過孩子影響村子里的每家每戶講衛生。給朵且匯報,得到朵且支持。

村小新開設一門文明衛生課,阿甘負責編輯教學資料,小到洗臉、刷牙、洗腳、洗澡,大到洗衣服、家庭衛生、公共衛生,都悉數納入教學內容。學校要求孩子們回家后把學到的教給爺爺奶奶、父母、哥哥姐姐,要他們和家人一起講衛生。村上還開展了針對家庭的有獎評比活動。

學生們每天放學回家后,一項作業就是守著大人洗臉洗腳刷牙換洗衣服,父母沒有問題,再上一輩就有問題了,他們已經適應了原來陳舊的生活衛生習慣,一時轉不過來。兒子輩孫子輩一起,該洗臉時端上洗臉水,該洗腳時端上洗腳水,看到他們洗了才作罷。整整一周,下山的人多起來,都去采購補充生活用品。

“大學生老師在哪里?”幾位老人出現在學校操場,他們大聲喊叫,要找山外邊來的老師“講理”。

梨花和阿甘走出辦公室來到操場,老人們對著阿甘、梨花大提特提“意見”,大聲質問:“怎么學校什么都管,管到村里每家每戶的家庭生活來了,還增加了各家各戶的家庭開支。”

這時,朵且快步走到學校,對幾位老人一頓批評。朵且對老人們說:“你們看看,現在我們山村的變化,每家每戶都變得干凈起來,難道干凈不好嗎?”

幾位老人被問住,相互遞過眼色,悻悻而去。

校園里,同學們不再是蓬頭垢面。朵且以此為契機推動在全村開展文明衛生村創建,滅蚊滅蒼滅鼠,整治環境衛生,村容村貌大為改觀。

梨花、阿甘帶來的文化、文明潛移默化影響著峭壁人。

“山下的大江哦流得兇喲,山上的娃喲要上學咯;大學的門哦大大的開啊,進門觀賞喲美麗的景;上好學堂哦走下山,跟隨波濤哦走出山喲喂……”山歌在峭壁村流行起來。原本家長計劃讓孩子上兩三年學,長大一點回家務農,現在把目標定成讓孩子走下峭壁村、走出大山、走進大學。

這一變化,得到各級領導和峭壁人的贊賞,朵且對上級領導和村里人說:“梨花、阿甘是峭壁村的“掌燈”人,他們照亮了全村。”

半年后,梨花、阿甘已經熟得像家人。阿甘對梨花無微不至照顧,無論工作還是生活瑣事,只要能幫助梨花的,阿甘都搶著干。阿甘對梨花的愛由淺變深,不僅進入心里,還滲到骨里。梨花的一舉一動、一笑一顰,都能觸動阿甘的心。對梨花生活上的照顧,先是幫,后來變成義務,阿甘樂此不疲。

梨花和阿甘常去家訪,他們多次走完所有學生家庭,學生家長都喜歡他們。家長原來覺得他們是大城市來的大學生,跟他們有一定心理距離,現在家長們完全把兩人視作村里人,甚至看作自己家里人。

六月似火,烘烤著峽谷。六月也是雷雨季節。峭壁村的雷電嚇人,讓人膽顫,由于地處云端,閃電就像在身旁擦燃,雷聲就像在身邊打響。

一個艷陽高照后的午后,阿甘在村小制作教具,梨花一個人出門家訪。

臨近黃昏,突然黑云壓山山欲摧,轉眼間電閃雷鳴,還伴隨大風,峭壁村頓時昏天黑地。阿甘在村小如坐針氈,雖只分開不到半日,卻猶如一年,愛的力量讓他毅然穿上雨披邁出村小,去尋找她心心念念的梨花。

嗚嗚嗚、唰唰唰、轟隆隆,整個峽谷發出刺耳的嚎叫,時有閃電襲來,并伴有巨大的雷聲,恐懼包圍著阿甘。阿甘每前進一步都像在推千斤重車,需要耗費巨大的心理和身體能量。

狂風和著傾盆大雨,肆虐地蹂躪著大地,大樹也被掀彎了腰,樹枝樹葉劇烈抖動,有的被拋到空中,張牙舞爪。雖然裹著雨披,阿甘還是被淋成了“落湯雞”。雨水透過臉和頸匯成激流,從頭直穿胸膛流到腳底,和雨衣外面的風雨一起不斷沖刷身體。阿甘不斷念叨:“梨花,梨花……”梨花兩字像是注入強心劑,刺激著阿甘勇猛地向前行。

梨花從學生家出來不久便遇到暴風雨,只得在路邊大石頭旁躲雨,雖然大石頭遮擋住一些風雨,但黑暗、狂風和傾盆暴雨還是把梨花折磨得夠嗆,她全身濕透,頭發被風雨澆灌后遮住了面龐和眼睛,狼狽不堪到了極點。暴風驟雨中,風雨灌入峽谷的聲音,還有野物跑動的聲音,陰森、恐怖、可怕,梨花不由得戰栗起來。

黑暗中,10分鐘、20分鐘、30分鐘,每一分鐘都是巨大的消耗,8分鐘的路程足足用去30分鐘。朦朧的雨中看見梨花,原本彎腰匍匐的阿甘勇敢地跑了起來,迎著強勁的風雨,跑到梨花跟前,給她披上雨披。梨花激動得熱淚盈眶,熱淚和著雨水迷蒙住雙眼。梨花依偎著阿甘,阿甘雖雨水、寒氣透入身體,心里卻熱血沸騰,雷雨和黑暗在心中變成“藍天白云”。

阿甘的及時出現,驅散梨花的黑暗和恐懼,給梨花帶來光明和陪伴,溫暖了梨花的心,絲絲情愫在梨花心里開始萌芽。

學生家長判斷梨花被暴風雨困在路上,雨小一點便給朵且匯報,和朵且一起找到梨花,把他們送到村小。

暑期到來,村小放假。梨花決定留在村小,在峭壁村她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一個晴朗的中午,峭壁村來了一個叫水生的研究生,他是利用暑期專程來看梨花的。水生已追求梨花多年,當初就差一層窗戶紙就能和梨花走到一起。阿甘仔細端詳水生,用數字串起水生的數學模型:1.76,1.76米的個頭;10,面相濃眉大眼,好到10分;8,八塊腹肌隆起可謂壯。數學模型推算結果:“一個字帥。”

索倫把水生安置在村小辦公室,用四張桌子拼成一張“床”,找來床單被褥枕頭鋪陳在“床”上。

水生一來就在梨花面前表現出親熱樣,這簡直在挖阿甘的心頭肉,阿甘“惶惶然不可終日”。與“情敵”共同生活需要多大的心理鋪墊啊,阿甘采取種種辦法強化內心,但收效甚微。

水生來找梨花就是要捅破那層窗戶紙。梨花對水生有好感,可以說有一定感情基礎。如果不是阿甘和知曉阿甘的心意,梨花肯定會毫不猶豫答應水生的追求。

在峭壁村多日,水生知道阿甘對梨花的心意,梨花對水生的拒絕讓水生有知難而退的想法。

在一個太陽初升、云海蒙住峽谷的日子,水生獨自下山,他選擇不辭而別。也在這一天,阿甘也離開峭壁村,也選擇不辭而別。他們都有同一個想法:“雖然深愛梨花,但只要梨花幸福,在不在一起不重要”。

“天啦!天啦!怎么會這樣?”阿甘和水生的不辭而別,打擊了梨花的心。雖然她對兩人都有好感,但通過與阿甘在峭壁村的風風雨雨,她的選擇更傾向阿甘。

“阿哥跟著阿妹走啊,上山下地喲為幸福;種下愛情種子喲,勤澆灌喲喂嗨;哪有海枯石爛啊,靜待花開等結果喲喂……”梨花用峭壁村的曲調輕唱自己的心聲,流下滴滴淚珠。

阿甘走后,梨花常常憶起那段往事。

記憶深處的那天、那個禮堂、那個舞臺,臺下的阿甘有沖上舞臺的沖動但沒有沖上舞臺,他嫉妒沖上舞臺的那個男生。作為數學系學霸,在音樂會除記住樂曲數字外,還把梨花的身材、樣貌、五官和說話聲音全部數字化:165、10、50、100……,身高165厘米,樣貌10分,五官每個10分50分,聲音溫柔感100分。這是一個青澀理工男對一見鐘情的女生的評價。

阿甘在熱烈的禮堂發起呆來,他的腦海里出現一段場景:在種滿梨樹的地方,阿甘熱情地擁抱梨花,梨花的花瓣飄飄蕩蕩散落在兩人頭上,花瓣的馨香沁人心脾。阿甘激動得顫抖起來,用雙手小心翼翼捧著梨花的頭,摩挲著梨花的秀發。兩眼含情脈脈端詳梨花,梨花享受地閉上雙眼迎接阿甘……一陣熱烈的掌聲打斷阿甘的呆想。

“云想衣裳花想容,青春永在不匆匆;奮斗在我立壯志……”掌聲又起。阿甘熱血噴涌,漲紅著臉緊盯住舞臺,生怕舞臺上的人走掉。

演唱中的梨花立下志向:“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挑戰自我,實現人生價值。”她申請畢業后到邊遠地區支教,去幫助大山里的孩子。她更想去教大山里的孩子歌唱,把幸福傳遞給他們。

音樂會讓阿甘寢食難安。學習想著,吃飯看著,睡覺夢著。梨花盛開季節,阿甘從園子里偷偷摘下梨花枝條插在寢室花瓶里,在寢室看書時呼吸梨花的香味,仿佛梨花因子已浸入他全身。

多日的苦思冥想,阿甘豪邁地為自己提出:“去!勇敢追求梨花”。他開始通過多種渠道打聽梨花,了解梨花的點點滴滴。

獲取的一個個信息,給阿甘帶來希望同時也帶來失望,無效信息多,有用信息少。只要能得到只言片語的有用信息,阿甘都激動得不得了。為此,阿甘還去過梨花老家。

勇敢追求梨花,是阿甘最難解答、最難攻克的難題。

畢業前,阿甘成功申請到美國大學研究生。他發展的一名“情報員”(室友的女朋友)送來一份情報:“梨花要到偏遠地區支教。”阿甘想,如果能和梨花一起支教,就能親近梨花,這個方法靠譜。

阿甘從學校團委打聽到:梨花去的是雅城市流沙縣的一個叫峭壁村的少數民族村莊。網絡查詢得知,村莊在峭壁上,條件特別差。有人調侃:從山上丟下一個石子開始播放歌曲《纖夫的愛》,歌曲播完,石子還沒有落到山底。了解到如此信息,阿甘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但為參加支教并和梨花在一起,阿甘下定決心參加支教,并申請和梨花分在同一個地方。

一方面,阿甘寫了一份長長的申請書,這份申請書寫得感天動地、感人至深,感動了老師、感動了學校,得到學校的支持。另一方面,他聯系美國大學,把研究生入學時間推遲兩年。

費盡周折,阿甘才如愿以償,還提前抵達峭壁村,去等候梨花的到來……

阿甘的離開,既有成人之美,又有入學赴美讀研的迫不得已。直到一年后,阿甘對梨花的濃濃深情,加上半瓶法國葡萄酒,驅使他給梨花發去一條消息:“愛你,很想等你到地老天荒,但你已……,祝你幸福。”

在梨花心里,已經有對峭壁村的濃濃情懷。阿甘離開后,由于梨花的出色表現,原本可在大城市工作的她毅然決然留下,參加峭壁村的鄉村振興建設。梨花和峭壁人闖出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子,加寬硬化上山步道,修建步道護欄和入村纜車,增設旅游設施設備,指導農戶開辦農家樂。峭壁村已不可同日而語,成了遠近聞名的民族特色旅游村,村里游人如織,村民收入大幅提升,走上了小康之路。

清晨的梨花辦公室,梨花端詳辦公室桌上陪伴她多年的茶具,斟上一杯茶,瞄著縷縷氤氳,思緒萬千。

十年,可謂彈指一揮間,作為他鄉人,在雅城一天就是在翻閱雅城故事的一頁,對雅城從不了解到了解,從不熟悉到熟悉。也許是對峭壁村、雅城的深情和依戀,她才留在雅城。

“咚咚咚……”敲門聲打斷梨花的思緒,秘書小王送來一份接待方案,有一個高級專家團要到峭壁村考察,梨花要去參加接待。

站在峽谷下的江邊,滾滾江水依舊,這是梨花曾經無數次站立思索的地方,第一次站在這里是和阿甘一起。十年來,梨花有很多追求者,也有熱心人介紹對象,都被她婉言謝絕,單身的她假稱自己有男朋友。在她心里認定,那個在暴風雨中接她的男人理應是她的最終選擇。坐在纜車上,看到峭壁村慢慢靠近,曾經的窮鄉僻壤,已經變成世外梨園,梨花感概萬千。

峭壁村種了很多梨樹,這個季節正值春天的花季,白色的梨花花海把峭壁村打扮得潔白無暇,像個淑女。

下了纜車,行走在梨花間的硬化小路,梨花暢快萬分、心曠神怡。這時,一個熟悉的身影直撲她的眼簾,猛然間,那個身影不顧一切向她奔來。

那個身影喘著粗氣,擁抱住梨花,梨花的花瓣飄飄蕩蕩散落在兩人的頭上和周圍,花瓣的馨香沁人心脾,連接起兩人的心……是阿甘,那個身影是阿甘。

阿甘是專家團成員之一,是一大型項目的技術負責人。阿甘在美國留學,把專業改成國家最需要的專業,畢業后,他毅然回到祖國,在自己的專業上取得成就。

阿甘不辭而別后,梨花由于峭壁村信號原因停用原來的手機號碼,造成阿甘發的那條消息石沉大海,與相逢失之交臂,可愛情沒有拋棄兩個有緣人,最終還是讓他們成了“正果”。

“阿妹等啊等得苦喲,一等十年熬成婆咯;山上地里野草坡喲,今朝梨花滿山坡哦;種子心里慢慢長喲,愛情石爛不變心咯,哎喲喂,哎喲喂……”峭壁村的民歌縈繞山間,在琉璃江的峽谷回響。

全書完
為你推薦
玄鑒仙族

陸江仙熬夜猝死,殘魂卻附在了一面滿是裂痕的青灰色銅鏡上,飄落到了浩瀚無垠的修仙世界。兇險難測的大黎山,眉尺河旁小小的村落,一個小家族拾到了這枚鏡子,于是傳仙道授仙法,開啟波瀾壯闊的新時代。(家族修仙,不圣母,種田,無系統,群像文)

季越人 128萬讀過
從斬妖除魔開始長生不死

消耗壽元灌注武學,可無限進行推演。沈儀凡人之軀,壽數不過百年,所幸可以通過斬殺妖魔獲取對方剩余壽元。在邪祟遍地的亂世中亮出長刀,讓這群活了千百年的生靈肝膽俱裂!從【鷹爪功】到【八荒裂天手】,從【伏魔拳】到【金身鎮獄法相】!沈儀偶爾也會沉思,這壽命怎么越用越多了?他收刀入鞘,抬眸朝天上看去,聽聞那云端之上有天穹玉府,其內坐滿了千真萬圣,任何一位都曾經歷無盡歲月。此番踏天而來,只為向諸仙借個百萬年,以證我長生不死大道。……此書又名《讓你氪命練武,你氪別人的?》、《道友請留步,你的壽元與在下有緣》。

陸月十九 67.6萬讀過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會說話的肘子 47.8萬讀過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愛潛水的烏賊 623萬讀過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陸

這是番茄的第12本小說。也是《吞噬星空》后續的第二部小說。**羅峰帶著界獸摩羅撒闖過輪回,來到了起源大陸……

我吃西紅柿 36.2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县| 阜康市| 荔浦县| 康保县| 门头沟区| 西藏| 万源市| 华安县| 上栗县| 延吉市| 绥中县| 壤塘县| 新疆| 洞口县| 江西省| 榕江县| 霍州市| 廉江市| 玉门市| 江达县| 寻甸| 东海县| 盘锦市| 长寿区| 德昌县| 班玛县| 报价| 磐安县| 长葛市| 宁乡县| 井冈山市| 抚顺市| 葫芦岛市| 吉木乃县| 铜川市| 陕西省| 上饶市| 兴隆县| 黔西| 宜良县| 佳木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