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老了,便很難再睡個安穩覺。
次日一早,官軍大營內的寧陽侯陳懋早早醒來,草草收拾完后,正準備掀開營帳,卻聽見外面等候的部下在閑聊:
“吳千戶,你說成國公他此番用兵方略為何如此之急呢?”
被問話的吳千戶聞言嘴里發出“嘶”的一聲,思考一番后猜測道:
“興許是害怕若不能盡快平定漢,叛王,等到其做大,會阻斷漕運,如今北京行在每年可就指望著南邊來的米吶。”
“有道理。”
提問之人點了點頭,隨后突然像是想到什么般笑了起來:
“吳千戶的小舅子如今不就跟著主管漕運的平江伯,著實讓人羨慕,對了,去歲漕糧運了多少來著?”
“據說有四百三十萬石。”
“多少?
洪武年間每年海運至北京的不過八、九十萬石吧!”
提問者聞言驚得幾乎要跳起來了,再三確定吳千戶所言非虛后,他長吁一口氣感慨道:
“這可真是。。。。。。難怪洪熙爺駕崩前想要從北京遷回南京,這要是成了,哪里去找這樣的美差?
對了,如今北京還是‘行在’,你說圣上他會不會——”
“咳咳。”
“見過寧陽侯!”
聽到部下們開始要討論當今皇帝,里面的陳懋終于坐不住了,趕忙出帳打斷了他們。
“為人臣子,怎可隨意談及主君?”
因為沒打算深究,陳懋不咸不淡地教育了幾句后,嚴肅地向抱拳以對的部下們提醒道:
“把心思都收收,有功夫閑聊,不如想想今天上了戰場要怎么做,最近兩場交鋒你們都看在眼里,就算我軍人數倍于叛軍,依舊不能大意!”
“得令!”
兵者,兇器也。
對于戰爭,再怎么重視也不為過。
漢軍大營內,周光美昨夜回到本部后先是吩咐部下明早集合,隨后便在唐賽兒詫異的目光下早早上榻睡了。
次日一早,補充完精力的他洗漱完畢,用完早飯后便與三娘出了大帳,尋了個椅子坐下等著漢王分配的騎兵過來報到。
“見過周千戶!”
沒過多久,兩支千人以上的馬隊便在他們千戶的帶領下來到了周光美部,為首的幾個武官紛紛下馬,對著被本部將士簇擁著的周光美行禮。
他就是周光美?
兩千余騎兵下馬的動作整齊劃一,顯然是漢軍中的精銳,此時他們紛紛看向那坐在椅子上的白凈后生,驚訝著周光美的年輕。
如今周光美在漢軍內部也算小有名氣,但這次過來的騎兵中不少都是第一次見他。
便是昨日跟著漢王一起出陣的,也沒看過周光美面具下的臉。
所以此時一見之下,不少人當即心里泛起了嘀咕。
這么年輕的將領,真的能統領好自己這邊這么多人?
周光美自然也注意到了對面將士們的狐疑,于是他深吸了一口氣,一拍扶手,瞬間就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見過諸位兄弟。”
周光美回禮的動作干凈利落,眾人見他那肌肉虬結的胳膊以及寬闊的胸背,頓時心生敬意。
武夫們的思想大多很單純,一個將領有沒有智慧,短時間內很難知道。
但將領若沒有一副強悍的體魄,他們下意識地就會有些不信任。
等雙方見過禮,周光美拿出漢王昨日交予他的軍令,展示給在場所有人后將自己胸腔徹底打開,雷霆般的聲音灑落大地道:
“本將漢王右軍千戶周光美,我的名字想必兄弟們多少也聽說過,承蒙朝內奸臣看得起,給我排在了他們欲誅之而后快的名單前列。
你們說,他們是有多恨我?”
“哈哈哈哈。。。。。。”
聽周光美說得有趣,場內的氣氛頓時輕松了不少,周光美等了一會,隨后面容一緊,繼續肅穆道:
“我與朝內奸臣,不死不休,絕對不會帶著兄弟們往坑里跳,希望兄弟們也別給我拖后腿。
漢王降大任于我,統領左翼騎兵,今日與諸位兄弟見過,先約法三章!”
說到這里周光美停頓了一下,見眾將士皆神色凝重地看著自己后這才繼續說道:
“今日上了戰場,本將必沖鋒在前,若有違,我自取項上人頭!
諸將士隨我令旗行動,不遵者,斬!
臨陣退縮者,斬!”
“得令——”
周光美部這邊剛誓師完畢,漢軍其他地方也開始響起了歡呼:
“奉天討奸,清君側,誅國賊。。。。。”
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周光美接過養馬軍士遞來的韁繩,隨后翻身上馬,帶著三千余將士們向著大營門口進發。
宣德元年二月十二,晴。
景州城下,河北南部平坦的大地之上,各自都稱掌握了大義的官軍和漢軍紛紛出了大營,在大軍激起的漫天塵土里布好陣勢,等待著馬上就要開始的戰爭。
漢軍陣內一騎奔出,聲音很大的將士拿著一張紙,對著官軍大聲呵斥,痛訴朝內奸臣蒙蔽兩代圣上,致使大明有傾頹之危。
而漢王一心憂國,此番起兵就是按照太祖皇帝留下的皇明祖訓,要清君側,誅國賊。
官軍方也不甘示弱,派人怒斥漢軍胡說八道,并將檄文讀出,奉勸漢軍將士不要一條路走到黑,朝廷只追究逆首的責任。
雙方各說各話,誰也不指望能說服對面,畢竟這樣的行動主要還是說給自己人聽的。
既然說不通,那么究竟誰掌握了大義,誰才是正義的一方就要手底下見真章了。
早上巳時剛過了一半,兩軍主帥一聲令下,將士們當即行動了起來,剛剛才落地的塵土再次向著漫天彌漫。
一時間鑼鼓喧天,金鐵交鳴,前軍的步兵們紛紛邁出整齊的步伐開始向前。
馬蹄如雷,進攻的號角剛一發出,漢軍左翼騎兵便率先邁開了腳步。
周光美部隨著主將的行動依次跟上,從天空俯瞰,三千余人仿佛由溪流不斷匯聚,最后化作一道黑色的驚濤,向著西側拍岸而去!
“騎兵出擊,決不能讓他們從側面沖擊我軍方陣!”
官軍中軍處,注意到漢軍兩翼騎兵動作的成國公朱勇大旗一揮,己方兩翼萬余騎兵當即迎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