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離苦得樂
- 西游釋厄
- 清香白蓮素還真
- 2025字
- 2025-08-11 12:26:54
金蟬子剛一入此法界,只覺眼前各色光華閃過,最終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暗綠色的天空。
暗綠天空上堆疊著深紫色的云團,一兩只骨瘦嶙峋的黑色怪鳥,眼瞳閃過亮藍色火團。
怪鳥那尖長的鳥喙,吐出一道凄厲的唳叫,聽著就令人難受。
金蟬子望了望四周,只見前方有一片墨黑大湖,一名黑衣僧衣的青年僧人正坐在湖邊。
金蟬子走了過去,見得果是魔主波旬,道:“這是什么地方?”
對方法力修為之高,金蟬子被其拉入此間,竟是毫無反抗之力。
雖然金蟬子如今兇性熾盛,但亦非那純然沖動之人。
波旬嘴角微微上揚,那一抹笑意始終掛在臉上。
“此界乃是阿修羅界。”
金蟬子悚然一驚,身為佛門弟子,他哪里不知阿修羅界之名。
此法界乃是由四大阿修羅王聯手所開辟,阿修羅道的阿修羅多聚集于此,其等皆是兇狠好戰之輩。
其等亦是昔年西牛賀洲上,千佛寂滅后,佛魔之力孕育出來的神祇,只是并不歸順帝釋天等輩,反而時常與其等作戰。
因為阿修羅一族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
其后諸佛回歸,阿修羅一族卻是率先皈依佛門,蓋因阿修羅一族覺得與帝釋天等輩對立者,他們就要跟從。
只是后來大梵天王亦率領眾神皈依,阿修羅一族大罵無恥,后來共在佛門之時,雙方聽佛說法,也多有爭執。
因為阿修羅其心不端,所以常疑于佛,認為佛陀幫助天眾。
經文中也有記載:“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謂有五諦,不說一事。”
“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聽佛說法,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
只是阿修羅雖然好戰兇惡,但心性亦可謂一“純”字,無甚虛偽造作,觀世音菩薩珞珈山內的二十四諸天之中就有阿修羅一族中人。
金蟬子也是更為喜歡阿修羅一族。
可是如今波旬輕易就將自己拉入阿修羅界,難道阿修羅一族皈依了魔主波旬?
須知法界等乃是修者自身道果之闡述,代表了修者對這天地萬象之看法,可謂“自成一界,萬法不沾”。
于宏大之處可闡道述法,于細小之處可避劫延生。
總之不論如何,法界乃是修者個人之物,獨立自身,縱使是他人法力再高,修為再深,也不能越過法界之主,對其法界進行操縱影響。
而波旬能將金蟬子輕易拉入此法界之中,只能說明此法界之主允許了波旬之行為,甚至給予了波旬一定的法界權柄。
這由不得金蟬子不驚悚。
波旬聞言,臉上笑意不減,不過他也沒有回答金蟬子的心思,他看著眼前大湖,伸出雙手一掬。
那墨黑湖水被波旬掬在掌中,只是這水液竟是與尋常水液不同,滯如鉛汞,些許水珠自波旬掌中流下,滴入湖中,發出咚咚之聲。
波旬看著這詭異的湖水,竟是將其送入唇邊,緩緩喝下。
“金蟬,此乃阿修羅界的不死甘露,你可嘗一嘗,滋味甚是甘美。”
金蟬子道:“小僧不喜這等竊來之物,魔主美意,小僧心領了。”
“哈哈,你倒是還知道這個。”波旬站起了身,指著湖水,“昔年諸神眾攪動乳海,可是天眾卻不愿與同攪乳海的阿修羅分潤,乃至大打出手。最終這以乳海之量化作的不死甘露,盡為天眾飲用。
唯有羅睺佛友飲了一口,可仍為那毗濕奴所斬,幸得不死甘露之養,這才未曾身死。
其后羅睺佛友參悟道果,演化出這一湖不死甘露,為阿修羅眾飲用。雖不得原本奇效,但亦可延年益壽。”
金蟬子曉得這一樁公案,不過昔年之時他還未降生,不知內里這般詳情。
“魔主帶小僧來此,又是意欲何為?”
波旬哈哈一笑,道:“金蟬,你與我有緣吶?”
金蟬子面色不變,只是語氣有些微寒,冷聲道:“貧僧只與佛有緣!”
“我亦是佛。”波旬雙手合十,一雙慈目看著金蟬子。
金蟬子哼了一聲,未做言語。
波旬長嘆一聲,道:“你與那敖真雖然性子有所不同,貧僧本以為能有所收獲,不想結果卻是一樣。”
金蟬子神色一動,皺眉道:“魔主還去找過那龍太子?”
“是也。”波旬見金蟬子神情,倒是有些沒想到他竟也知曉敖真,只是想了一下近來佛門之中有關于敖真之事頗為喧囂,心下也有一些了然。
“那敖真太子也是個妙人,貧僧也去見過一次,淺言三兩句。可惜我與他道雖同,法卻異。”
“既是道同為何法異?”金蟬子有些疑惑,他也是個求道之人,當年為求佛道,能克制自身兇性,如今有了法道上疑惑,也是不顧眼前之人為魔主,甚至毗天尊者之前車不遠。
魔主波旬很是開心的樣子,他道:“道乃修者自身所持定之念,法乃行道路途所用之術。
令師如來,所持定之念為佛道,此乃普度眾生之道,吾亦持之,求普度眾生之道。
只是如來所行之佛法,乃是以四圣諦八正道為主,以此普度眾生,超拔苦海。”
說到這里,金蟬子忍不住問道:“魔主是覺得四圣諦八正道不對嗎?”
波旬搖了搖頭,金蟬子本以為他是要說不對,可沒想到波旬卻道:“這自無不對,此法亦是超拔苦海,離苦得樂之真法,其自能通往普度眾生的佛道。”
金蟬子道:“既是如此,魔主為何還要屢屢與我佛門作對?”
波旬笑了一聲,道:“這正是我與如來道同法異之處。他以四圣諦八正道為主,我以三途八難為主。眾生困苦海,他化自在天。如來意圖改變眾生而出苦,我卻是以改變苦海而得樂。”
一者改變自身而離苦,一者改變世界而得樂。
金蟬子聽聞后,久久不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