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 重生孫權:開局帶著江東投劉備!
- 七彩可達鴨
- 2209字
- 2024-06-01 21:51:29
在與關羽軍交戰的前期,甘瑰指揮部隊與之互有勝負。
但隨著后期暨晏部與陸遜部矛盾的不斷加深,關羽也趁著機會打出了幾次漂亮的反擊。
尤其是在兵分兩路的戰略出來后,暨晏與陸遜的矛盾就幾乎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是夜,中軍大賬,暨晏和陸遜再次召開聯合會議,討論如何一舉拿下江陵。
會議一開始,陸遜就表達出了強烈的不滿。
他早在數日之前就已經提出要率領本部三萬人馬前去占領夷陵,但由于暨晏的阻撓,始終沒有成行。
“陸將軍,不是在下不讓你前去占領夷陵,而是此時關羽大軍就在江陵城外,如果此時讓你分兵去夷陵,那無疑會給關羽以可趁之機。”
“陸將軍您也知道,關羽為人十分勇猛,他的部將也都是百戰的精銳之師。”
“倘若貿然分兵,關羽趁勢掩殺過來,不僅成功殺進江陵,甚至直接殺回南郡,如之奈何?”
暨晏這話一出,陸遜幾乎就要忍不住罵人:
“暨將軍,您這話說的,未免也太有失偏頗了。”
“怎么我去占領夷陵就去不得,而您就去的呢?”
“誒,陸將軍此話就說到點子上了,那確實是我去得,而您去不得……”
“我暨晏雖然出身卑微,但在這荊州已歷良久,功勞卓著,統兵打仗很有經驗。”
“而反觀您陸將軍,不過是在家族里讀了些高頭講章,學了些理學講義,看了些兵法要略,沒有實操,純屬紙上談兵。”
“值此決戰時刻,又是夷陵重地,我怎么敢放心讓您去呢……”
如果說陸遜剛來荊州的時候,暨晏對他還有兩分畏懼和尊重,那么現在,暨晏手下募兵已近三萬,不輸陸遜,攻占三郡,軍功之大,也使得他更有了底氣。
最重要的是,甘瑰在暨晏的身后,給暨晏講清楚了眼下的局勢。
甘瑰明確的向暨晏指出,陸遜代表的是世家大族,而他甘瑰和暨晏,則代表了世族之外的勢力。
從張溫之亂開始,甘瑰就敏銳的捕捉到劉咸對于世族態度的轉變,是很直接的從拉攏合作,轉變為打壓消滅。
因此甘瑰也看的很明白,自己不僅代表了世家之外的勢力,同時也在代表著劉咸。
在甘瑰給暨晏講清楚這一層關系后,暨晏也變得大膽起來。
而此時的陸遜聽到暨晏這樣冒犯的話語之后,平時儒雅隨和的他,也忍不住帶了兩分怒火:
“暨將軍,您難道要置主公于不顧嗎?”
“要知道,我陸遜才是主公欽定的荊州戰區總帥,是統領整個荊州戰區的最高負責人,有先斬后奏之權!”
“換句話來說,包括你暨晏在內,我也是可以先斬后奏的!”
然而面對陸遜的這一番話語,暨晏卻顯得不置可否:
“陸將軍,何必這么大的火氣?”
“您出生世家,自幼飽讀詩書,豈不聞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您說您是主公欽定的總帥,那我還說我也是負責荊州戰區的總帥呢。”
“要知道,出征之前,主公可是對我寄予了厚望,讓我也全權負責荊州戰區的全部戰事。”
“而且再說了,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哪一個不是我打下來的?”
“陸大人只不過是一個后來者,又哪里來的勇氣和膽魄來指責我呢?”
暨晏的這一番話,惹得陸遜更是怒不可遏。
他一收折扇,便往后退了兩步
而他身后的兩個侍從立馬會意,往前邁步,手扶佩劍。
暨晏臉不紅心不跳,開口道:
“陸將軍說不過在下,便要動手嗎?”
暨晏隨即一個眼神,甘瑰同樣向前一步,手中彎刀已然在握……
軍營大帳內,頓時有股劍拔弩張的意味……
陸遜冷哼一聲:
“暨將軍,你好自為是,我等帶兵在外,都是為主公效力,耽誤了戰事,你可擔不起這個責!”
暨晏也同樣輕蔑一笑:
“那么陸將軍,我也再說一句,希望您也好自為之,不要處處與本將軍作對!”
“關羽大軍此時就在三十里外,倘若阻礙了本將軍,導致讓關羽逆轉戰局,我必到主公面前彈劾你的不是,看你擔不擔得起這個責!”
“你!你……!暨晏!你想謀反嗎!”
“荒唐,本將軍統領荊州,何反之有!”
“倒是你陸遜,幾次三番干擾戰局,你到底是在給主公效力,還是在為陸氏牟利!”
……
陸遜和暨晏在軍營里對噴了半個時辰,也沒討論出個結果來。
由于暨晏痞子出身,相比于世家門閥的陸遜,罵人的本事還是要高出不少。
因此陸遜在這場罵戰中顯然是吃虧的。
盡管他已經一改平素穩重儒雅的性格,但還是架不住暨晏的瘋狂輸出,最終只能憤而離開……
直到陸遜和他的人走遠后,暨晏才呵呵笑了兩聲,舉著酒杯一飲而盡。
“甘將軍,怎么樣,我可都是按你說的去做的。”
“陸遜這下算是很丟面子了。”
甘瑰也同樣坐了下來,兩腿也搭在桌案上,喝著酒說道:
“陸遜終究還是年輕,沉不住氣。”
“我估計他今晚就要帶著他的三萬精銳,私自離營去攻占夷陵了。”
“什么!”
暨晏一拍桌案。
“那怎么行?”
“他去了夷陵,那我們怎么辦?”
甘瑰揮了揮手:
“暨晏將軍,我就這么跟你講吧,咱們這種帶兵打仗的,最容易招人忌諱。”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一個真正的將軍,不僅要懂軍事,更要懂政治。”
“主公派陸遜到荊州來,本質上就是不相信我們能拿下荊州,這是主公那邊自己出了矛盾。”
“但是我們不能站在這個角度看。”
“主公永遠是正確的,我們要以臣子的目光,讓主公覺得他沒錯。”
“夷陵總有人要去,陸遜再這么跟我們爭下去,保不齊劉備的援軍都要趕過來了。”
“劉備才剛打贏漢中之戰,加封漢中王,蜀兵士氣之高,戰力之強,實在恐怖如斯。”
“因此與其互相爭執,貽誤戰機,不如就這樣逼著陸遜私自離營去夷陵。”
“這樣一來,有兩個好處。”
“一來是如果取勝,陸遜駐扎夷陵截住了關羽,有功,但他私自離營,是過。”
“他的功,能讓主公意識到荊州戰區的兵力不足,派陸遜來是正確的,他的過,則可以讓主公意識到,確實應該派人來,但不是派陸遜來,他太年輕了,沉不住氣。”
“這樣一來,既保全了主公的面子,也在主公那里打了陸遜一拳。”
“可謂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