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京城以后,朱厚照心情大好。
終于擺脫皇宮的束縛,和那群討人厭的文官了。
朝堂內的官員們也很高興,自從弘治皇帝重新現身理政之后,大伙兒恨不得天天抱著皇帝,向弘治皇帝傾訴相思之苦。
人總是在失去之后才能體會擁有時的可貴。
過去皇帝不但對大家推心置腹,對大臣們極其信任,從來不濫用刑罰,也很少懲治官員。
經過十多年的優待之后,大家都覺得習慣了,仿佛這樣的日子會一直持續下去。
可是沒想到,那個天殺的安化王,居然敢謀害皇上和太子。
不但讓皇帝險些身死,還徹底激怒了年輕氣盛的太子。
被軟禁在皇宮的這些天,大家的日子可太苦了……
不但要天天吃鴻臚寺的冷飯,還得天天擔心被廠衛抓走。
精神與肉體的雙向折磨下,大家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就是思念弘治皇帝。
因此太子提出要親自領兵出征之時,有許多官員是真心支持的。
如今終于順利把這位活閻王給送走了,大家心里無不懷著對弘治皇帝的無限愛意,謹慎地呵護著這位仁慈的皇帝。
仁慈好啊……以前大家還吃飽了撐的,老是勸弘治皇帝,當君主要有君主的威嚴,不可對百官太過仁慈。
現在想想自己那時候真是賤得慌,皇帝要是不仁慈,難道要像太子那樣的酷烈嗎?
此時的乾清宮中,已經徹底恢復過來的弘治皇帝,正在如往常一樣批閱著奏章。
他最近也感覺朝堂上的氛圍變了許多。
大臣們沒有像過去那樣時刻“勸諫”自己了。
反而經常上疏,說皇帝好不容易大病初愈,一定要保重身體,千萬別太累。
這還是過去那一幫無理攪三分的文官嗎?
不但如此,包括一向穩重的內閣,現在都是上疏,要求將已經被斬首的太醫劉文泰,再下旨誅九族,以震懾天下不軌之人。
還要求重新組織太醫院,正好與太子之前與自己說的話一模一樣。
并且太子從南京召回來的這個汪直,最近對皇宮內廷的整治可謂狠厲。
別說被查出問題的宦官和錦衣衛了,僅僅是被他懷疑的對象,最后都免不了一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更讓弘治皇帝奇怪的是,一向小氣的苗逵,居然允許汪直在他的眼皮底下如此肆意妄為。
連一向跟宦官不對付的大臣們,對此也毫無意見。
弘治皇帝也問過他們,為什么對汪直這樣的血腥手段不聞不問。
別說其他文官了,以罵人為生的言官們,都沒有一個人上疏說這樣做不合適的。
弘治皇帝卻意外地獲得了一個讓他暖心的回答。
“若非如此,怎能保證陛下的安全?天下之事系于陛下一身,縱有酷烈之舉,也是必然之舉。”
問了好幾個大臣,得到的都是差不多的答案。
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多殺幾個人算什么。
這群大臣們都這么愛自己了嗎?
起初弘治皇帝對這個答案還有點懷疑,但是上過幾次朝之后,他是徹底信了。
這群大臣一個個就像久別重逢的小娘子,終于再次見到自己的丈夫一樣。
每天上朝都用一種飽含深情的眼神看著自己,那眼神都快拉絲了。
自己一說話,下面就有人小聲啜泣。
一聽有人哭,不過就稍微安慰了兩句,好家伙,哭的更厲害了,還帶起了一片嚎啕大哭之聲。
哭的那叫一個凄厲,給弘治皇帝都整懵了。
經過好幾天的反復上演,弘治皇帝終于也習慣了大臣們這股突如其來的愛了。
他知道這些天發生了些什么,這群大臣們確實有點無辜,也難怪他們成現在這樣。
但是話又說話來了,他們是無辜,但是也沒人敢說太子做得不對。
就連又被打屁股又被下獄的李東陽,都夸太子在彼此危局中臨危不亂的表現,有太宗文皇帝之風。
當然,到底是不是真心的那也不重要了,反正明面上沒有人說太子的壞話。
弘治皇帝也不由得老懷大慰,看來這個成天玩世不恭的兒子,終于長大到能獨當一面了。
至于太子領兵出去平叛,皇帝也絲毫不擔心,他也跟其他大臣們一樣,認為安化王的叛亂不足為懼。
整備軍制,是兒子早就說過的事。
何況以兒子如今的表現,不管是在朝政上,還是在臨危應對上,幾乎挑不出毛病。
軍事又是自己兒子從小就喜歡的事,沒理由做不好。
就在弘治皇帝正在內心為自己兒子驕傲的時候,忽然就聽得外面一個小太監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
“報!!!”
“啟稟陛下,征西軍的張守岳張總兵發來急報,他說……他說太子跑了!”
弘治皇帝不由得手一抖,剛端起來的奶茶“啪嚓”一聲掉地上,摔了個四分五裂。
“你說什么!太子身處軍營之中,為什么要跑?難道遇到敵人伏擊了嗎?”
弘治皇帝這話剛一問出來就察覺到自己問的什么白癡問題。
太子才剛出去幾天,這時候離叛亂之地還遠著呢。
但是他又細一想,難不成是遇上土木堡之變的情況了?
蒙古人突破了防線,殺進來以后,正好遇見了太子的部隊,然后混亂之中,太子跑掉了?
接著弘治皇帝接過了小太監遞來的急報,打開一看,心里不由得一松。
緩過來以后又忍不住罵道:“這混小子!就沒讓朕省心過!”
弘治皇帝一看急報才明白,原來是太子定好了行軍路線和一些章程之后,覺得無事可做。
于是打算自己先到慶陽府打個頭陣,看看能不能幫著籌措一下軍用物資什么的。
…………
“殿下,你怎能拋下大軍自己走了呢!”
寬闊的官道上,王守仁騎著馬,看向身后被自己攔截下來的太子,連禮都沒行,氣憤地質問道。
他可是好不容易給自己爭取到隨軍出征的機會。
原本就計劃著要大展身手的,進了軍營之后,看著太子發下來的士兵手冊,還有發給高級軍官的治軍手冊。
給王守仁興奮得不行,連續好幾天,
除了白天行軍,每晚都在鉆研太子寫的這兩本手冊。
越看越覺得太子深不可測,簡直有古名將之風啊!
終于,他琢磨了好幾天之后,有了更新的見解,也憋了一肚子問題,想找太子請教一下。
一進大帳他傻眼了,太子沒了!
給王守仁急壞了,連忙找到一起出征的張總兵商議。
太子在軍營里丟了,這得是多嚴重的事!
現在安化王叛亂不叛亂的都無關緊要了,太子要是出了事,隨軍出征這些人里面,從總兵到參將,一個都別想好了。
就在大家記得焦頭爛額,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監軍太監劉瑾送來了太子的信。
大家這才松了一口氣,原來是太子自己決定先去慶陽府了。
但是緊接著再問,大家又再度傻眼了,太子只帶了一個錦衣衛百戶在身邊!
最后經過短暫的商議之后,決定這事還是應該上報朝廷,但是太子也不能不追。
可太子本身就精通騎射,又提前走了一日,一般人恐怕是追不上的。
而追得上的人,都是高級將領,不可能全都丟下部隊去追太子了。
最后只能由王守仁這個被太子“捎來”的人去追了。
王守仁的騎術可是在蒙古部落里都得過冠軍的。
經過幾天幾夜的追逐,終于讓他在陜西的平陽府之前追到了。
好家伙,太子這速度,幸好自己騎術也不差,要不然再過幾天,別說平陽府了,恐怕太子真得到了慶陽府等自己了。
看著王守仁這憤恨的模樣,朱厚照卻沒心沒肺地說道:“老王,你這么著急干啥,我不是都說了我先去慶陽府等你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