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總則
- 法律援助法學習宣傳本
- 法和普法編著
- 1875字
- 2024-05-28 15:36:48
第一條【立法目的】
為了規范和促進法律援助工作,保障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制定本法。
第二條【概念】
本法所稱法律援助,是國家建立的為經濟困難公民和符合法定條件的其他當事人無償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法律服務的制度,是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
第三條【基本原則】
法律援助工作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尊重和保障人權,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國家保障與社會參與相結合。
知識點:我國法律援助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自1979年出臺的《刑事訴訟法》規定指定辯護以來,我國法律援助制度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完善。1996年至1997年,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和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先后成立,標志著我國建立和實施法律援助制度邁出了實質性的第一步。2003年7月21日,我國第一部關于法律援助的行政法規《法律援助條例》發布。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完善法律援助制度。2021年8月2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法律援助法的頒布實施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成果。它的出臺,保障了公民和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對于提高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案例1
魯某某是聾啞人,2011年從四川到上海務工,經人介紹進入周某某(老板)、葉某(老板娘)共同經營的飲食店打工,無勞動合同,無社保,工資通過現金或微信方式發放,最初每月2000元,2013年起漲至6000元。2019年3月,因老板一直拖欠工資,為了生計,忍無可忍之下,魯某某提出辭職。在離職時,老板依然不愿支付拖欠的工資。在魯某某的堅持下,老板娘給了他一張欠條,明確:2016年至2019年,合計拖欠工資89660元,并承諾于2020年6月之前全部付清。老板娘葉某在欠條上簽了字,還加蓋了“上海市松江區某某飲食店”的公章。
眼看欠條到期了,但魯某某始終未收到上述工資,盡管多次討要,對方均未支付。2020年7月1日,魯某某討薪無著,萬般無奈之下,抱著最后一絲希望,走進了松江區法律援助中心。經過審核,松江區法律援助中心認為魯某某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當場受理了他的法律援助申請,并立即指派了經驗豐富的兩位律師為其提供法律援助。經過兩位援助律師的努力,2020年11月9日,松江區人民法院出具了民事判決書,支持了原告魯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
評析
每一個勞動者都應得到尊重。魯某某是聾啞人,但身殘志堅,積極工作,努力生活。雖然老板一再拖欠工資給他帶來了些許陰霾,但在法律援助中心的幫助下,討回了拖欠工資。該案的結果離不開法律援助中心相關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也充分體現了“司法為民”的理念。
第四條【法律援助體系建設】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法律援助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法律援助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健全法律援助保障體系,將法律援助相關經費列入本級政府預算,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保障法律援助工作需要,促進法律援助均衡發展。
第五條【司法行政機關及有關部門職責】
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全國的法律援助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指導、監督本行政區域的法律援助工作。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為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
第六條【公檢法機關的職責】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保障當事人依法獲得法律援助,為法律援助人員開展工作提供便利。
知識點:法律援助是國家責任
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指導、監督法律援助工作(第五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部門依照各自職責,依法做好法律援助支持和保障工作(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也應承擔起其應承擔的責任。
第七條【律師協會的職責】
律師協會應當指導和支持律師事務所、律師參與法律援助工作。
第八條【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的職責】
國家鼓勵和支持群團組織、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在司法行政部門指導下,依法提供法律援助。
第九條【社會力量捐贈】
國家鼓勵和支持企業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等方式為法律援助事業提供支持;對符合條件的,給予稅收優惠。
第十條【宣傳與監督】
司法行政部門應當開展經常性的法律援助宣傳教育,普及法律援助知識。
新聞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法律援助公益宣傳,并加強輿論監督。
第十一條【表彰與獎勵】
國家對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組織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