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54.四路進兵
- 李世民穿越高平陵事變
- 古今之盛軌
- 3376字
- 2024-06-14 19:00:00
權臣的經驗教訓前有王莽,近有曹操董卓,司馬懿一直都有留意,因此他才推辭了任何明面上的權臣殊榮,只愿暗中攫取實利。
也因此,他當然不會像董卓那樣,在根基尚未穩固時就肆意殺戮持異議者。
當然,公開反對他專權者除外。
對于此時的異議者,他只是想知曉其身份,以便在戰前對其監視防范,二來也是要趁此機會將其名聲搞臭。
他只隨意瞟了孫禮一言,孫禮當即便跳出來咬人了:
“李仆射、張國舅何其迂腐,今上繼位之事已向天下宣告,已為天下人所擁戴,而那無道昏君卻是想來搶奪今上的江山,這般大逆不道,你們如何還能為那偽帝說話呢?為保今上江山,為了魏國社稷,偽帝可謂人人可以罵之,人人得而討之!”
“司隸校尉說得對!不保今上江山,不忠于當今陛下,還在這里口口聲聲故主故主的,莫非是想做內奸不成?”
胡遵竟是開始往人身上潑污水了。
而內奸、不忠這些詞句一出,可謂上綱上線,將事情的性質都改變了,誰還能忍?
非止如此,州泰又一個猛子撞出班列,因為激動,因為力大無窮,這一閃,仿佛整個大殿都在發抖似的,
他掃視著異議者恨恨道:
“泰以為朝中危矣,因為偽黨的人已經潛入這里了,現在大戰在即,必須先肅清偽黨奸細,方才能興兵征伐,否則我等在前方死戰,這幫奸細卻在后方出賣我們,又如何能勝?”
李豐雖然有些畏懼這幫軍頭,也暫時并不敢與勢力強大的司馬家作對,但見胡遵、州泰等人如此污蔑,還是忍不住反駁:
“你等休要誣人清白,我們不過是為了魏國的社稷,為了太傅和大家的聲名著想罷了,今上既已繼位,我們自然是忠于今上的。”
曹髦也忍不住盯著胡遵、州泰兩人勸止:
“張卿、李卿等人都是忠臣,你們不要再責難他們了。”
同時又眼色示意李豐等人暫且忍耐。
李豐、王經等人當然明白天子的苦衷,也清楚眼下的優勢劣勢,更清楚也許司馬懿不敢殺元老,但對他們卻是不會太顧忌的,只好不再開言。
但是高柔卻沒有他那樣的顧慮,想著司馬懿不敢擅動自己,因此決定繼續盡力避免與曹芳公然開戰,又換了一個角度呼吁道:
“偽帝頗有才略,治下亦頗為齊心,柔憂心若是與之開戰,恐將陷入持久相持,到那時,必定使得境內疲弊,以致吳蜀趁機來犯,因此,還是請太傅與諸位避免用兵為宜。”
“太尉此言差矣。”孫禮歷任三朝,自恃也算元老,還有司馬懿在背后支持,因此公開與高柔唱起了反調。“若是我們不對偽朝用兵,則危害更大,試想,這才一個月功夫,偽帝便已攏到五州之地,若是我等再坐視,則偽帝豈不變得更難應付了,難道還要等到他們羽翼豐滿了來反滅了我們嗎?”
司馬昭也是越發看不慣這幫三心二意的元老,也是不吐不快:
“正是如此,現在正是滅掉偽朝的最佳時機,為何還要坐視?而今偽朝新軍未成,只舊軍堪戰,可舊軍親屬皆在司州管束,只要我軍大兵一進,再以偽軍親屬迫之,則偽軍必定應聲解體,偽軍一潰,則偽主自滅,我軍必定朝進而夕勝,何來相持久戰一說?何來致使境內疲弊一說?”
“禮贊同,就請太傅即刻請兵討偽!”孫禮立即跟上。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胡遵、胡奮、石苞、州泰等人也是紛紛跟進。
其他大臣見他們連高柔這樣的元老都敢反駁,手中又無兵馬,自知再無挽回余地,不禁都開始噤聲了。
見舉行朝議的目的基本上已經達到,司馬懿立即起身來到殿中。
他要開始總結定調,宣布他的最終意志了:
“諸位的意思我都知道了,如今討平偽朝勢在必行,絕不容有任何猶豫,況且現在正是征服偽帝的最佳時機,現今征討,咱們有四必勝。”
司馬懿此言,頓時讓得全場專注,無不屏息凝神細聽。
“先前朝廷廢除民屯,天下人無不為此欣悅,無不實心擁戴朝廷,如此,咱們便有了堅實的根基,也有了穩固的后方,此為一必勝也。”
“陛下繼位以來,相繼有司州、荊州、雍州、涼州、并州表示歸服,司州人口百萬,荊州也是不少,并州、涼州又盛產良馬,加之咱們還有幾大軍屯之區,可謂人口眾多,錢糧豐裕,此為二必勝也。”
“偽朝兵弱將少,而我們卻有中軍、雍涼鎮、荊州鎮精兵三十萬,此皆為久戰之兵,此外,州郡兵也為數眾多,以此戰將千員,百戰精兵碾壓兵弱將寡的偽朝弱旅,則定是戰必勝,攻必取,此為三必勝也!”
“此外,得益于太祖武皇帝先前確立的鎮兵質任之制,偽朝軍精兵的親屬皆在咱們手中,他們投鼠忌器,必不敢與我軍力戰,甚至將望風而潰,偽朝只剩新軍堪戰,如何能與咱們為敵?此為四必勝也。”
“有此四勝之勢,則何愁偽朝不滅,偽帝不降?因此,咱們又何必本末倒置,去選那耗費時日又無結果的勸降之策呢?”
司馬懿言畢,即以脾睨天下之勢目視前方,仿佛一切都已在掌控之中。
政變前,雍涼二州本由征西將軍、都督雍涼諸軍夏侯玄管理。
但此人乃是先前曹爽硬塞給雍涼武人集團的,并未取得他們的認可。
因為夏侯玄一來屬于半路空降,在軍中毫無根基,二來素無戰功,還在此前的伐蜀之戰中慘敗,深為軍中將士鄙視,三來他只知空談玄遠之學,與講究軍功和實際的雍涼武人格格不入。
反觀司馬懿,他在諸葛亮北伐的危機時刻多次守住雍涼,也借此機會拔擢了大量軍官,還善于以恩威鎮撫兵將,使得他在軍中極有威信。
因此,在政變后,司馬懿以太后之名加一封手書,便成功讓夏侯玄只身來洛。
而后,司馬懿就將雍涼鎮一分為二,設置都督雍州諸軍和都督涼州諸軍分統原兵,互相制衡。
司馬懿先前舊部郭淮被提為都督雍州諸軍,司馬懿的侄子司馬望則為都督涼州諸軍。
回到眼前,孫禮一見司馬懿說完,便當先響應:
“太傅所言有理,禮愿遵從。”
“某也愿聽太傅的。”
胡遵也是唯恐落后。
“我愿遵從太傅之意。”
“我也是。”
“我也愿。”
……
大多數人皆是表態贊同。
司馬懿于是抬頭望了曹髦一眼,一臉誠敬地奏道:
“臣等決議即日討伐偽朝,不知陛下是否應允?”
曹髦只能苦笑,心想他這不是明知故問嗎,他又能怎么辦呢,于是冷冷道:
“準奏。”
他此刻的想法便是坐等曹芳和司馬懿鷸蚌相爭,他好坐收漁利。
司馬懿隨即掃視所有大臣,當即宣稱:
“既如此,三日之內便向許都進兵。”
眾人皆以他為魏國戰神,調兵遣將之事自然都是聽他的,不禁齊刷刷望向他。
但他又怎么會在眾多反對者面前當眾宣布自己的具體進兵方略呢,萬一要是被反對者捅給曹芳知道,使之提前有了準備,那豈不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嗎?
他先前已經想出了好幾種進兵之法,再加上手下謀士的獻策,因此已經定下了最終的進兵方略。
司馬懿隨即請曹髦宣布退朝,然后將兒子和親信們召集至太傅府正堂布置調兵遣將之事。
待眾人到齊,他便一臉嚴肅的吩咐道:
“雍涼之兵暫且不動,此次討偽只用中軍、并州兵馬及一部荊州兵馬,老夫決定四路進兵,第一路由西面直取豫州,由我親領中軍精銳五萬為主力伐之,司隸校尉孫禮領兵一萬攻兗州為我牽制,不使兗州之兵應援豫州。”
“諾。”
孫禮一副勝券在握的樣子,當即應命。
“第二路由南面攻打豫州,由荊州刺史王昶發兵三萬攻之,王使君現還在襄陽坐鎮,司馬師當即刻派使傳命,限十日之內兵至豫州之境,違者軍法論處。”
“諾。”司馬師應聲領命。
“第三路攻取冀州,以司馬昭為平北將軍、石苞為平北護軍,領中軍兩萬攻之,冀州在我右側,其地人口數百萬,也是鎧馬所出,現又只有州郡兵可用,你等務必攻取,免致我等日后諸多后患,石苞深懂韜略,子上要多聽他的。”
“諾!”
“諾!”
司馬昭、石苞當即出列領命。
“第四路由并州繞道攻打冀州,由州泰領中軍一萬至并州,會同并州刺史田豫猛攻冀州后方,從而與司馬昭石苞兩軍前后夾擊,使冀州裴徽首尾難顧,不得不納土來降。”
“諾!”州泰也是激動領命。
“司馬師、胡遵、胡奮統領余下兵馬鎮守司州,處理朝中之事,監控異黨動向,不可使之在戰時與洛陽以外有任何聯絡,你等并為前方供應糧草,不得有誤!”
“諾!”
“諾!”
司馬師、胡遵、胡奮亦是拱手領命。
司馬懿隨即宣布三日后進兵,又布置了一番細節,使得眾人無不稱服。
孫禮忍不住贊嘆:
“太傅不愧為我大魏戰神,此番布置周密妥當,滴水不漏,那曹芳聞此,必定是要手臉難顧,疲于招架,不得不哭爹喊娘了。”
“哈哈哈哈,兵不堪用,豫州又一馬平川無險可守,他除了哭爹喊娘,又能做什么呢?”
一旁的司馬昭一句話便點出了許都朝廷的最大軟肋。
“哈哈哈哈,曹芳還妄想螳臂當車,真是癡心妄想!”
“如此安排,定可一著斃敵呀,這回曹芳必要死無葬身之地了!”
“哈哈哈哈,曹芳小兒要授首啦!”
眾人無不肆意羞辱,哄堂大笑。
司馬懿還不忘再加一把刀,陰笑道:
“此事不宜久拖,老夫就是要一著斃敵,各軍與偽朝兵將相遇時,當以其親屬相逼,則偽朝軍陣城池就無不可破了!”
“哈哈哈哈。”
眾人又是一番哄堂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