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兄弟齊心
書名: 劉宋那些事兒作者名: 八頁草本章字數: 2306字更新時間: 2024-08-22 03:01:00
舍得舍得,不舍哪里有得。這個簡單的道理,熊孩子是不會懂的。
憤怒的夏軍很快掩殺而至,好在夏軍的主帥赫連璝是傅弘之的手下敗將,若真的扯開膀子單挑,身貫甲胄、氣冠三軍的傅弘之還真不怕他。
可傅弘之再猛,也架不住身后拖油瓶的掣肘。
為了確保劉義真周全,晉軍無法大展拳腳,只得左右搖擺且戰且退。
兩軍就這樣形成了微妙的平衡,可這種平衡是短暫的。
如此瞻前顧后,縱然傅弘之再有操作,失敗亦是遲早之事。
就在傅弘之與蒯恩一路與赫連璝糾纏到青泥之時,意外還是不出意外的發生了。
夏軍高參王買德想必復盤過沈田子的青泥之戰,早早埋伏于此,只待身心俱疲的晉軍自投羅網。
晉軍早已將全部精力用于追兵襲擾,完全沒有注意到半路殺出的王買德。
在夏軍的前后夾擊之下,守衛劉義真的傅弘之、蒯恩等人縱然有三頭六臂亦無法阻擋頹勢,兵敗被俘。
曾經帶給晉軍無尚榮光的青泥,卻同樣給晉軍帶來無限恥辱。
夏王赫連勃勃亦知傅弘之之勇,亦生惜才之意,打算將其召入麾下。然而在一段好說歹說的勸降之后,被生擒活捉傅弘之始終不為所動。
惱羞成怒的赫連勃勃便命人剝去傅弘之的衣甲,將其五花大綁的扔到雪地之中。
良將不怯死以茍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
冰天雪地之中的傅弘之仍舊寧死不屈,大聲叫罵赫連勃勃,直至凍絕身亡。
喪心病狂的赫連勃勃見到勸降無果,索性下令將俘虜的晉軍殺了個一干二凈,并將死難將士首級割下,筑成京觀,號稱髑髏臺,以彰顯其赫赫武功。
可憐,忠臣良將死于豎子!
可嘆,精兵猛卒全軍覆沒!
然而,這一切一切的罪魁禍首劉義真卻逃走了。
由于劉義真年少,目標小,趁著夜色貓在雜草之中竟未被夏軍發現,被后續趕來尋找小主的中兵參軍段宏發現,這才將之綁在背上,策馬逃出生天。
不過這些對于夏軍已經不重要了,這個不成器的小屁孩的生死對他們而言不足輕重。
跑就跑了吧,反正美女、財寶已經悉數獲取。說實話,他們感謝這位“保管員”還來不及,還有什么理由再趕盡殺絕呢。
坐鎮長安的朱齡石得知青泥大敗后極為不甘。
大好山河怎可拱手相讓,他還想要做最后一搏。
然而,縱有不甘亦是枉然。
統軍持勢者,將也,制勝敗敵者,眾也。
事實證明,得罪了老百姓哪還有什么好果子吃。
劉義真在長安壞事做盡,長安人民恨不得生啖其肉,豈敢奢望百姓再有勠力同心之舉。
晉軍一旦勢微,百姓則紛紛抄起家伙,爭先驅逐這群“日思夜想”的王師。
失去群眾基礎的晉軍儼然失去了最后翻盤的底氣,眼見得局勢無法挽回,朱齡石干脆心一橫學起了縱火犯項羽,將富麗堂皇的漢家宮闕付之一炬。
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艱難,失之造次。
犧牲無數將士、耗費巨大錢財物力收復的長安舊都,還沒焐熱,便再次失去。
千里皇城,盡作焦土。
朱齡石迫于無奈干了破壞先輩文化遺產的勾當,他自知長安人民已經容不下自己,只得逃往潼關方向,企圖依據雄關之固,東山再起。
可晉軍逃奔潼關之時,卻發現城墻之上飄揚的則是夏軍的旗幟。
顯然朱齡石低估了劉義真的敗家能力,都言龍生龍鳳生鳳,可是主公咋生出個這么個玩意。當初夏軍發難,怕死的劉義真選擇龜縮防守,早已將潼關拱手相送。
潼關失陷也就意味著朱齡石與東晉方面的聯系被徹底掐斷,夏軍剩下的要做的就是東晉舊土之上關門打狗。
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水遭蝦戲。
一代名將朱齡石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只得率領晉軍選擇則游擊作戰。
經過數日周旋,朱齡石得知曹公壘方向有著知同樣殊死抵抗的龍驤將軍王敬先。
于是,果斷選擇與之合兵一處。
上陣親兄弟,洛陽方面的朱超石在得知哥哥依舊沒有放棄,也同樣冒死與哥哥匯合。
曹公壘本為三國時期曹操北上太行山圍壺關而剿高干所建山寨,北與險徑相通,四周由古石墻相圍,自成天然屏障。
這處懸崖絕壁之上修建的軍事要塞卻是稱得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緊隨而至的夏軍將領名叫赫連昌,此人不僅魁岸美姿貌,比起他那個只知道莽的哥哥赫連璝,智商絕對在線。他并沒有選擇強攻,而是認真仔細觀察這處要塞。
要塞雖好,同樣也有缺點,那就是高處汲水問題。
不久,赫連昌便發現其中端倪,找到了弱點所在。他先是命令士兵掘斷壘中水源,而后宛如貓戲耗子一般,等待敵軍陷入絕望。
果然,晉軍很快便將剩余的水飲用殆盡,口干舌燥的守軍士氣逐漸萎靡。
朱齡石本不怕對方強攻,卻沒想到一向莽夫的夏軍居然也玩起了計謀。
自知遇到了高手,在缺糧少水之下,哪還有一絲勝算。
涼風習習,清風拂過山崗。
夜晚,朱齡石照例巡視防務之時,卻鬼使神差的將緊張備戰朱超石叫了過來。
月光灑下,兩兄弟相視一笑。
朱齡石率先開口卻未談及戰勢,道:“殊不知母親大人身體安好。”
大戰將至,朱超石被哥哥沒頭沒腦的話問得不知所措,向其投來詫異的目光。
朱齡石則有意避開了弟弟銳利的目光,繼續開口道:“你我兄弟二人亦是盡力,若皆客死他鄉,母親得知該有多傷心啊,超石,你從小路逃回去吧。”
朱超石聽后大驚,慌忙搖頭:“兄長,你,你是要趕我走么。”
朱超石似乎知道弟弟不會輕易應允,假意生氣道:“天意不可為,不可意氣用事,你若能走,替為兄盡孝,我縱是死也瞑目了!”
朱超石越聽越急,眼淚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恕弟不能從命,如若母親知道我拋下兄長而獨活,想必她老人家定不會原諒我。”
說罷,毅然轉身繼續修筑工事。
死不足懼,老朱家何曾生過懦夫。
朱齡石望向朱超石的背影心情極為復雜,嘴唇微微動了動,卻再未開口多言,一如小時候兩兄弟鬧別扭一般,笑著笑著又流出了淚來。
大勢已去,縱然兄弟齊心也未能改變晉軍兵敗的命運。
不久,壘中晉軍兵士渴不能戰,無力回天,夏軍見時機已成全力攻克曹公壘。
朱氏兄弟遂與敬等人拼死一搏率軍出戰,力竭負傷,統為所擒。
虜寇將拼至油盡燈枯朱齡石兄弟和王敬先俘獲至長安殺害。
誅寇退敵、率軍伐蜀的一代名將朱齡石,曾經是那么光鮮耀眼,卻無奈的死于關中之戰,年僅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