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是戰(zhàn)是和
- 他化諸天:眾生為我演道
- 留下的老衣
- 2508字
- 2024-07-10 23:04:52
云霄城,丘尼低調(diào)入城,身邊僅跟隨二弟子子路,至于其他弟子,則由子顏帶領,繼續(xù)安頓戰(zhàn)爭流民。
一日后,丘尼成功面見明王,吳筱曲發(fā)現(xiàn),隨著明王對戰(zhàn)爭的強硬態(tài)度,在丘尼的講道理之下有所松動,丘尼身上的心靈之光也變得愈發(fā)醇厚。
他有了新的領悟,這是在踐行心中之道,當成功的那一刻,唯我境也將徹底圓滿。
次日,明國王宮議事大殿中,明王面色陰沉似水,憤怒地將桌案上的物品全部掀翻在地。
明王指著下方跪伏一片的三公九卿,厲聲喝斥道:
“軍糧短缺,流民四散,賦稅無收,溧水河沿岸十室九空,你們卻束手無策,寡人要你們何用?”
群臣噤若寒蟬,大殿外逐漸微弱的慘叫聲,時刻提醒著他們,此時冒頭是真會小命不保。
在這令人窒息的氛圍中,明國首輔硬著頭皮站了出來。
“王上,前線戰(zhàn)事緊張,人力物力皆已投入其中,實在無暇顧及其他。”
“寡人難道不知?”明王怒視首輔說道:
“寡人要的是解決之法,你身為百官之首,難道就只會說這些無用的托詞?”
原本已想好托詞的首輔,被這話逼到墻角,他欲言又止了半天,最終心一橫,說出了那個眾人皆知卻無人敢提的方案。
“王上,議和吧!”
此話一出,落針可聞的大殿中,更加安靜,明國誰不知道,真正極力主戰(zhàn)的就是明王,此時首輔提出議和之論,恐怕會引得明王暴怒。
群臣偷偷看著上首的明王,心中惶恐不安。
此代明王威望極高,直追開國太祖,曾經(jīng)各大真術(shù)世家還在的時候,他就已經(jīng)能做到一言九鼎。
如今,沒有了各大真術(shù)世家的制衡,朝堂之上基本已由他說了算。
明王看著首輔久久不言,他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就是要逼地位足夠高的首輔,提出議和之論,可心中的不甘也在這一刻徹底爆發(fā)出來。
明王實在想不明白,被一群宦官把持朝政的唐國,國王一年要換幾個的元國,孤兒寡母的宋國,國王還穿著開襠褲的清國,就這幾個國家,不用他出兵攻打,也會自己玩死自己。
為何會爆發(fā)出如此強大的戰(zhàn)爭潛力?
戰(zhàn)爭之初,哪怕沒有道教的歸附,明王也有信心能統(tǒng)一天下,因此李曼提出道教歸附,助明國統(tǒng)一天下時,他才會毫不猶豫地答應。
戰(zhàn)爭初期也如預料的一樣,唐國根本不是明國的一合之敵,哪怕后面另外三國也陸續(xù)參戰(zhàn),明國也是壓著四國打。
局勢是從什么時候開始反轉(zhuǎn)的呢?
那必然是要從四大教派的發(fā)力開始,尤其是四大教派紛紛有人開發(fā)出雙性質(zhì)真元融合,這些擁有異性質(zhì)真元變化的頂級強者加入戰(zhàn)場后,原本處于敗勢的四國聯(lián)軍止住頹勢,并且還隱隱有了反壓明國的勢頭。
“散了吧!”
長久的沉默之后,明王仿若沒了力氣一般,揮手讓群臣退下。
待所有人都退下,他一個人坐在王座之上,簾布遮住光線,讓他此刻的神情顯得晦暗不明。
明國要議和的風聲短時間內(nèi)傳遍整個起源大陸,而這幾日中,明國的朝堂之上,可謂是鬧翻了天。
首輔提出議和的方針,明王保持沉默,這讓許多揣測明王心意的大臣似乎明白了什么。
從次日開始,議和的奏疏就宛如雪花般冒出來,一股腦送到明王的案臺之上。
這時候,主戰(zhàn)派坐不住了,這幾年的戰(zhàn)爭中,不少主戰(zhàn)派因此獲得巨大的政治資本,他們又怎么能輕易讓議和的大勢形成。
一時間,明國朝堂之上分為主戰(zhàn)主和兩派,整天吵得不可開交,而明王從那日大發(fā)雷霆之后,就再也未說什么,只是靜靜地看著兩派吵來吵去。
這日,明王坐在王座之上,看著下面的群臣又因是戰(zhàn)是和吵得不可開交,他面無表情,誰也不知道他到底在想什么。
突然,有侍衛(wèi)小跑進來。
“司馬家家主請求覲見。”
侍衛(wèi)稟報的聲音剛落,整個大殿瞬間變得一片安靜,明王眼神閃動,心道:“總算來了!”
明王之所以任由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是因為他一直在等,等各大真術(shù)世家以及道教的反應。
“宣”
不久后,就見一個中年男子走進大殿中,此人面如冠玉,溫文爾雅,若不知其底細,必定會認為他是儒門的書生。
“見過王上。”
他俯身行禮,明王卻是把手一擺道:
“免禮吧!你不在前線呆著,跑回來做甚?”
明王這是在明知故問。
司馬家家主從懷中拿出一封奏疏奉上,這才說道:
“前線全體將士的請命書在此,臣不得不來。”
侍衛(wèi)把奏疏奉到明王跟前,明王卻沒有去拿,而是直直盯著司馬家家主。
司馬家家主說道:
“王上,議和之事萬萬不可,如今戰(zhàn)爭打到這個地步,仇恨的種子已經(jīng)埋下,若不能統(tǒng)一天下,重新統(tǒng)一思想,我明國將來必有亡國滅種之禍事。”
當著明王的面,說明國會亡國滅種,這話說得很重,群臣紛紛面色大變。
若是換做平常,肯定會有人出面呵斥司馬家家主,不過如今局勢讓所有人都看不懂,因此一個個自詡是聰明人的群臣,現(xiàn)在就只能憋著氣等明王的反應。
明王笑了!他沒有像群臣所想的那樣勃然大怒,反而笑得酣暢淋漓。
只見他一把奪過司馬家家主奉上的奏疏,翻到最后,看著上面一個個落款。
道教全體,諸葛家,司馬家,西門家,東來家……以及最后第六樞星這個名字赫然在目,明王的笑聲越發(fā)大聲。
第六樞星不是真術(shù)世家的人,也提煉不出真元,但他是明國唯二的巔峰大宗師之一。
同時他也是明國前線最高統(tǒng)領,是明國真正的柱石。
戰(zhàn)爭未開始之前,第六樞星其實偷偷勸阻明王幾次,不要輕啟戰(zhàn)端。
也是因此,當戰(zhàn)爭打到如今這個地步,又有儒門首領丘尼突然到訪,極力勸說議和。
明王心中一時間動搖起來,他最擔心的事情,是前線軍心動搖,第六樞星要是舊事重提,那就大勢已去。
若真那樣,還不如讓他自己來推動議和的事情,那樣至少還能掌控住局面。
而如今見前線軍心可用,連第六樞星都要繼續(xù)打下去,明王又怎會放棄自己的理想大業(yè)。
就見明王笑過后,面色一板,威嚴的目光落在首輔身上。
“君臣一場,乞骸骨吧!”
首輔似乎已經(jīng)料到自己的結(jié)局,平靜地摘下頭上烏紗帽,拜道:
“謝王上,草民告退。”
丘尼帶著子路的身影,在宏偉壯觀的云霄城襯托下,顯得渺小而落寞。
子路問道:“老師,明王統(tǒng)一天下之心堅定似鐵,現(xiàn)下我們再去其他四國,怕也是起不到停戰(zhàn)的作用。”
丘尼神色復雜,不過隨后便是堅定異常,此時他腰間多了一把佩劍。
只見他把手放在劍柄之上,回頭看著云霄城,如流星墜落的陽光灑在他臉上,讓他微微瞇起眼睛。
“我一直認為,世人總應該有一個英明的君主帶領大家前行,而明王就是這樣一個英明的君主,可現(xiàn)在我覺得,既然都需要一個英明的君主,那為什么那個君主就不能是我儒門呢?”
兩人的身影漸行漸遠,遠遠傳來丘尼的聲音。
“道理講不通的時候,自然就要靠手中三尺長劍,真以為老師的佩劍就只是一個裝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