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蒙古人極強的攻城能力!
- 開局馬克沁,打造大明日不落
- 建安新風骨
- 2058字
- 2024-06-16 23:29:22
很多人都認為蒙古騎兵只擅長野戰!
他們就像古時候的匈奴、突厥、契丹等胡人,只懂得燒殺搶掠。
但是為什么只有成吉思汗能夠統一天下?
為什么忽必烈能夠一統南方?
尤其是長江以南,釣魚臺、襄陽等多地。
蒙古人一樣能夠打下來!
尤其是蒙古弓騎兵。
可以說是無數漢人展示心中的夢魘。
弓騎兵的基本裝備是雙曲復合弓,擁有驚人的穿透力和射程。它的射程超過300米,不過通常用于較短距離的戰斗,一般是150米以內。
這種弓射出的箭大概可以輕松射穿鎖子甲以及其他護甲。
劉永城和五軍將士們能清楚看到,在城墻上防護的興和城守將直接被射死了!
“媽的!將軍!我率領一千騎兵上去支援!在這樣下去!他們都要被射成刺猬了!”
一名將領拔出鋼刀不安道。
劉永城直接一腳把他踢翻。
“這是軍令!他們必須得守!”
“好戲還在后頭!”
“蒙古人還沒有兵臨城下!”
蒙古騎兵逐漸靠近。
他們順風而下,箭又快又準。
守城將士們逆著風,眼睛都睜不開,不少人還沒有張弓搭箭就被射死了。
就算把箭射出去,也無法有效殺傷敵人。
“快點!裝上火炮!”
興和守城將領立刻指揮。
等蒙古騎兵到五六百米的距離時開炮!
蒙古騎兵將領看到大炮后立刻指揮部隊散開。
“分開!從兩翼包過去!”
“注意躲避火炮!”
轟!
轟轟轟!
火炮發射的聲音響徹戰場。
被打到的騎兵人仰馬翻,身體崩裂,血肉染紅雪白的大地。
興和城守將幾乎將劉永城帶來的炮彈都拉進城里了。
上百枚炮彈。
士兵們不間斷發射!
他們就不信阻止不了蒙古人的進攻!
然而蒙古將領又指揮道:“往炮的方向射箭,讓他們不能開炮!”
蒙古人展開了第二輪攻勢。
箭雨戰術。
蒙古軍隊向敵陣派出多波戰士,每一波都在沖鋒的同時射箭,并在與敵軍接觸之前退卻,回轉至己方陣線。
他們射箭矢之后就迅速退卻,距離興和約三百米的距離時,射完箭后就后退,讓下一波士兵補上。
這段距離足夠他們的箭矢穿透敵人的護甲,同時也足以使他們避開敵人的反沖鋒。
他們更換馬匹,保證坐騎精神飽滿。該戰術常常與其他作戰行動配合使用。
……
劉永城遠遠看到,蒙古騎兵正在采用兩面包抄戰術。
在蒙古語中,這種戰術被稱為“圍獵”。
戰士們排成環形,包圍獵物,逐漸向中心收縮,密集聚攏,使敵人插翅難逃。
蒙古人并不總是需要大量部隊來完成這種戰術。
他們的弓箭技巧與機動性,使其即使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也仍然能包圍敵人。
但凡一有時機,蒙古人就會施展捏兒格來包圍敵人。
一旦蒙古偵查兵與敵人接觸,主力部隊就會盡其所能地延展陣線,以與敵軍側翼交疊。有時陣線延展數里,才將敵軍包圍。
包圍圈逐漸收緊,向中心聚攏。
偵察兵便不間斷地向蒙古指揮官們傳遞情報。
然而興和城的守將們并不畏懼。
他們拿出盾牌格擋,就算看不清城外的蒙古騎兵也要發射炮彈。
“開炮!繼續開炮!”
然而問題出現了。
蒙古騎兵逐漸迫近。
距離興和城還有百米的時候,火炮就已經很難調整角度去打了。
更何況是五十米的距離。
“將軍!他們靠近了!已經準備好攀爬的鎖鏈了!”
“不好!”
守城將領用盾牌頂著箭雨往下看,立刻呼吁士兵們道:“水呢?把水潑到城墻上!”
“弓箭手!放箭!”
“把城門堵死了!不要讓他們打進來!”
然而當蒙古騎兵繼續迫近時,他能清楚地看到,這些士兵們的腳上都綁著鐵鏈!
“他們準備得那么充分?”守城將領驚嘆。
然而更令他驚訝的是!
幾百米外,一架架投石機出現在了戰場上。
攻城戰原本是蒙古人的弱項,但他們學得很快,隨著他們將技師編入軍隊,攻城戰很快便成了他們的強項。
這些技師有的是征召而來的,有的則是自愿的。
盡管蒙古人中便有技師,但是從整個蒙古帝國的范圍而言,蒙古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的是穆斯林和漢人技師,他們能夠掌握和制造大炮以及其他攻城器械。
拋石機不僅用于攻城戰,偶爾也出現在陣地戰中。
更不用說他們還有火炮,以及繳獲的明軍火炮了。
當投石機投擲巨石時。
沖擊力不亞于火炮。
興和城很堅固,但城墻上也被砸出了很多大坑。
雖然他們的火炮不如明軍的火炮,但是也有一定的破壞力。
十架投石機。
十門大炮!
守城將士們都看懵了。
阿魯臺這是要把興和給夷為平地!
“不要怕!”
“和他們對射!”
“把所有炮彈都拿上來!”
“拼了!”
一聲令下。
更多的火炮被拉上城墻上。
蒙古騎兵的第一波沖擊直接被打退了。
然而他們并沒有停止進攻。
等到他們的火炮和投石機也逐漸靠近時,一名蒙古將領派人向興和守將喊話。
“投降不殺!”
“不投降!全部殺光!”
這是蒙古人向來的強項。
心理戰!
“不戰而屈人之兵”比攻城更加有效,如果遇到抵抗便會屠城。
屠城并不是肆虐嗜血,而是一種精心算計的戰術,能達到多個目的,既可以防止蒙古戰線后方的叛亂,也有助于擴大宣傳,并在軍隊的規模上造成誤導。
他們利用間諜和幸存者傳播謠言,將他們的殘暴宣揚到極致,使其他地方的民眾產生恐懼從而主動投降,而不是負隅頑抗。
……
戰場外。
五軍營將領對劉永城道:“將軍,再不出去,興和就頂不住了!他媽的阿魯臺,把他們所有家當都拉出來了!”
“不!”
劉永城果斷拒絕!
這些將領沒有和蒙古人打過,不知道蒙古人的貓膩。
這群蒙古人就擅長虛張聲勢,尤其是“屠城”。
如今只是把投石車和火炮拉出來就投降,那么興和守將都該殺!
阿魯臺本部還沒有出現。
現在出手。
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