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一炮干掉了努爾哈赤!
書名: 開局馬克沁,打造大明日不落作者名: 建安新風骨本章字數: 2038字更新時間: 2024-06-14 20:05:20
【明末歷史因為袁崇煥和毛文龍公案被炒得火熱,也引發了廣大朋友研究明末歷史的熱潮。
這里不談袁崇煥行不行,也不談毛文龍冤不冤。
畢竟前者有功過,后者也有功過。
其實仔細分析寧錦防線,袁崇煥的守城方法有很多值得贊揚的地方。】
丁醒頭暈道:“袁崇煥是誰?毛文龍?明末?守城?”
仙人有講了很多他完全聽不懂的人。
但是他很明白,這是要給守城的方法。
“真是天佑大明,仙人在上,如同傳說中的女媧,給我們帶來福佑!”
【先來看女真人有多強。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女真只不過是騎兵和重步兵很厲害,他們作戰彪悍勇猛。
但是經過努爾哈赤的改革,女真人不僅擊敗收編了蒙古,還得到不少漢奸的支持。
他們擁有各種火炮和火銃,各種攻城利器,加上駭人的騎兵,實力遠強于蒙古。】
丁醒有些咂舌。
這北方胡人還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一波接著一波。
不是蒙古就是女真。
古往今來。
這兩個民族不斷南下,同漢人結下深仇大恨!
但是女真能發展成那樣。
實在是讓他很震驚。
光幕徐徐展開。
女真人的裝備和武器都比蒙古人強,他們還配備了三眼火銃和火炮以及各種攻城設備。
這已經不是一個在東北打獵的部落野人民族了,儼然是一支能同漢人抗衡的部隊!
光幕又展示了東北邊防的情況。
好家伙!
朱棣打下來的一切都無了!
在朱棣一朝。
黑吉遼三地,包括勘察加等地都是管轄范圍,甚至連北方的元廷都不得不聽從朱棣的冊封,只不過因為太過遙遠,不能有效管理而已。
然而到了袁崇煥時期,只能窩在遼西小凌河以西。
在如此危及的情況下。
袁崇煥走馬上任,開始對東北進行布防。
【后世人大多認為袁崇煥就是只縮頭烏龜,只懂得修城堡,防守,不敢反擊。
其實并非如此。
袁崇煥上任后加緊訓練手下兵馬。
將士們也不負眾望,不分日夜地進行動作訓練,實戰演練,迅速提高騎馬、射箭、拼殺等水平。
雖然以“堅守城池”作為主要作戰方略,但其實他也很重視反擊力量。
在寧遠周圍布設兵營,隨時輔助城堡作戰。】
“城要守,野戰也要打。”
丁醒點頭,同時攤開大同的地圖,標出了陽和等多地。
蒙古人南下多以劫掠為主,一般不會主動攻打城墻高深的大同,主要進攻陽和等多個據點,劫掠村莊。
所以大同的守城將領提前將這幾個據點的百姓收入大同內,實行堅壁清野,把士兵也調回大同。
但是!
丁醒查看袁崇煥的方略后,還是覺得應該讓部分騎兵和火槍手分布在野外。
只守不攻,如果阿魯臺的攻勢太猛,直接把大同給端了,里面的兵士們很難反擊。
【接下來,就是袁崇煥制定的“堅守城池”的作戰方略了。
在火器專家的建議下,在城的四角的方形敵臺上,建造了可最大程度發揮火炮威力的炮臺,并且在上面架上了來自荷蘭經由澳門運到大明的11臺“紅夷大炮”。
具有當時世界最先進技術的西洋大炮經過如此放置,可以三面射擊,擴大了火力覆蓋范圍,幾乎不存在任何射擊的死角。
火炮配合被安排在城墻上的眾多射術精湛的弓弩手,成為了寧遠城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環。】
“厲害!”
丁醒眼前一亮。
此舉完美解決了火炮射擊需要角度的問題。
敵軍沖入城下三十米的位置時,城墻上的火炮就已經很難打到他們了,更何況是沖入城下。
可袁崇煥的解決思路是,在城墻的幾個角設置突出去的拱形炮臺。
類似于一個月牙形的炮臺,三方面都能發射炮彈。
就算敵軍兵臨城下也能打!
再配合火槍手和弓弩手。
簡直完美!
看到這里,丁醒的越發激動了起來。
然而接下來的內容讓他更加激動!
【六萬八旗子弟,先出沈陽,后渡遼河,準備攻破山海關,然后一路南下,直搗京師。
袁崇煥臨危不亂,汲取撫順、清河、廣寧等城失守的慘痛教訓,首先定下御敵之策。
堅壁清野,憑城固守。動員城外商民入城,盡焚城外房舍等可住之地,如果后金來犯,只能露宿嚴寒野外。
雖然士兵多為老弱病殘,但袁崇煥組織全城軍民共同守城,軍民一體,通力合作,“死中求生,必生無死”,誓于寧遠共存亡的氣勢,使城內兵民對于擊退來犯之敵的信心在戰前達到高潮。
各路兵馬齊聚寧遠,“時城中士卒不滿兩萬”,袁崇煥決定畫地分守。
總兵滿桂固守東面、參將祖大壽駐扎在城南、副將左輔負責城西守衛、副總兵朱梅被安排守城北,滿桂提督全城,負責臨時調度,相互應援,袁崇煥則坐鎮城中,統率全局,督領全軍……
全面防備,同仇敵愾,在袁崇煥的阻擊下,金軍不得不退兵,金軍首領努爾哈赤被炮彈炸傷,不久離世。】
以弱勝強!
一萬人打退十二萬人,還把敵人的首領給干了!
而且還是沒有援兵的孤城!
這個袁崇煥果然厲害!
如今蒙古人的騎兵雖然強悍,但是整體來看,他們攻城拔寨的能力完全不如光幕中的女真人。
這無疑激起了丁醒防守的決心!
只要安排得當,就算劉永城不派兵來支援,丁醒靠著大同內的兩萬名官兵都能把前來突襲的蒙古人打殘。
光幕繼續播放袁崇煥的守城思路,以及寧遠城的各種防備策略。
丁醒記錄好后立刻前去同大同的守城將領商議。
大同的守城將領同樣對寧遠城的拱形炮臺很感興趣。
可是問題來了。
守城將領不安道:“建造炮臺,召集全城的工匠,至少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大同城高,完全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造好。”
望著高大的城墻,丁醒也覺得為難。
但是丁醒反思袁崇煥的防守部署之后,忽然有了想法,立刻在地圖上進行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