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分作文有方法
- 中文系五匪子
- 4602字
- 2024-05-17 10:33:47
1 高分記敘文是怎么寫出來的
從“碎片”式表達到“成篇”
作為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語文賦予了同學們難度逐級攀升的寫作任務。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開始的時候,我們的作文題目經常是寫一寫自己的媽媽、寫一寫自己的寵物、描寫春天的景象等;到了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六年級面臨升學時,我們的習作往往就會有這樣的題目,如請以《勇氣的力量》為名,寫一篇記敘文,不少于600字。大家可以看出作文的題目變難了,作文字數也變多了——而這個“難”和“多”的體現,主要在三個方面:寫作內容、結構要求和表達目的。接下來,我們就展開來講講這三個方面是什么意思,再說說初步接觸議論文的同學們應該如何面對這種變化。
小學低年級的片段式寫作任務,主要是為了培養同學們對事物特征的描述和對語言的認識,而小學高年級的記敘文寫作任務,則是培養學生能夠講述完整故事并揭示其中所蘊含的哲理的能力。小學低年級的習作往往要求以50~100字描述事物、人物或場景的特征,小學高年級的記敘文則要講述主要的故事內容及完整的故事情節,這也是二者在寫作內容上的主要區別。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通常會要求我們描述一些簡單的事物,如貓、狗、樹、花等。能把事物、人物或場景寫得恰當,就一定可以過關,能夠寫得生動形象就一定能夠得高分。比如寫貓,可以描述貓的毛發柔軟、爪子鋒利等特征。如果我們能寫出“小貓的耳朵尖尖的,毛發柔軟,尾巴長長的,有尖尖的爪子”,就算得上流暢;如果我們已經學會了使用比喻、擬人等寫出“安靜的時候,小貓就變成了睡眼惺忪的嬰兒;歡鬧的時候,會露出仙人掌的刺般尖尖的爪子”這樣的內容,那就是一篇優秀的習作。
相比之下,小學高年級的記敘文寫作任務則要求學生講述完整的故事,同學們需要通過敘述事件的起因、經過、人物的心理變化及產生的結果等方面來講述故事。例如,可以講述自己曾經遇到的困難,在經歷了許多挫折后最終戰勝困難的經歷。這種寫作任務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敘述能力,能夠讓讀者產生情感共鳴。
我終于戰勝了困難
有人說困難仿佛前進路上的巨石,有人說困難是一條湍急的大河,而我覺得,困難是一條混濁的小溪,乍看無法穿越,嘗試方覺不難。
四年級時,為了學校運動會上的“高光時刻”,我決定在放學后去體育館苦練跳繩。然而,我發現這要比想象中難得多。每當我覺得漸入佳境,可以沖擊新紀錄時,繩子總是會像一個和我作對的調皮鬼般甩到我的身上。當時,我感到非常沮喪,甚至想要放棄。但我知道我必須戰勝困難,這不僅是為了訓練技巧,更是為了磨煉意志。
我決定去尋求幫助。我找到了我的體育老師,她是一位跳繩“專家”。她告訴我,跳繩需要耐心和努力,不要想著“一步登天”,追求花樣和數量。她讓我從簡單的跳法開始,逐漸提高難度。她還教我如何控制繩子的速度和方向。我很感激她的幫助,我的紀錄一次次被打破,我意識到跳繩也沒有那么難。
但我還是遇到了瓶頸。紀錄已經很久沒能翻新,這令我心情煩躁。有時候我跳到一半,繩子就會卡住,在花樣跳繩時,我也會跳錯步驟。老師仿佛看出了我的失落,在我又一次被跳繩絆了腳之后,她對我說:“沒關系,梅花香自苦寒來嘛。”我重振精神,酸痛的上臂肌肉和越來越舊的跳繩記錄了我的努力,而最后校運動會上的出色發揮,也給予了我一枚成長路上的獎牌——通過努力,我終于戰勝了困難!
現在,跳繩已經成為我的愛好。我已經掌握各種各樣的跳法了。我感到非常自豪,因為我知道我已經克服了恐懼。我相信,人生路遠,只要付出努力和耐心,我就可以戰勝任何困難。
大家通過觀察會發現,小學高年級記敘文中完整的故事擁有我們所熟知的記敘文六要素,也就是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時間、地點、人物在文章之初已經交代,時間是運動會前,地點是放學后的體育館,主人公是“我”,次要人物是老師,故事過程就是練習跳繩準備比賽。在這個完整的故事中,遇到困難的起因是參加跳繩比賽,經過是練習跳繩結果不佳,解決困難的方法是向老師求助,克服困難中的高光時刻是受到老師話語鼓勵而勤加練習,克服困難的結果是在比賽中創造佳績并喜歡上跳繩。其中的詳略和必備的講述手段是個較為龐雜的體系,我們會在接下來的內容中講到。
正處于記敘文學習之初的同學也許會好奇一個問題:小學低年級學到的描寫小花、小草、小動物時用到的修辭、成語等,難道就沒用了嗎?當然不是。你看,“而最后校運動會上的出色發揮,也給予了我一枚成長路上的獎牌”“有人說困難仿佛前進路上的巨石,有人說困難是一條湍急的大河,而我覺得,困難是一條混濁的小溪,乍看無法穿越,嘗試方覺不難”,都是低年級學到的修辭手法的延續,它們如今成為我們在記敘文中展示文采的武器。
而在結構要求上,低年級寫作不作要求,高年級記敘文則必須展示某種詳略得當且符合邏輯的結構。
小學低年級的片段式寫作任務通常不要求我們遵循固定的結構,我們可以自由地表達對物體特征的描述。比如寫小花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寫花的顏色,也可以先寫花的氣味;可以先寫小花生長的地方,也可以先寫小花生長的季節。總而言之,我們描述事物特征的時候,這些特征往往不要求進行優先級,即重要程度的排序,比方說接下來這個例子:
這朵小花的花瓣很嬌嫩,呈現晚霞般的淡紫色,散發著一種淡淡的香味。我和媽媽在周末游公園時看見了它,它是春天的使者,告訴我們春天來了。
小時候我們的寫作練習,基本先說什么都行,只要把這些特征一股腦兒攤在紙上,都沒什么大問題。
相比之下,小學高年級的記敘文寫作任務則要求學生遵循一定的結構,以便更好地表達故事的情節和人物的心理變化。例如,記敘文應該有明確的開頭、中間和結尾部分,以便更好地展示故事的情節。這種寫作任務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夠將故事的情節安排得井井有條,升級版還會要求大家略寫故事中可以一筆帶過的非重要情節,詳寫這個故事中的高光時刻。比方說,要懂得詳寫面對想順走同學漫畫書時的心理,略寫自己來到故事發生地點的方式;要懂得詳寫雙親照顧我們時的神態與動作,略寫親子在日常對話中的瑣碎的語言。
我們依然給出一個小學高年級的習作來輔助說明這一點。習作要求同學們介紹一本自己最喜愛的書。
我最喜愛的書
《魯濱遜漂流記》是我最喜愛的書。每當我翻開它,就仿佛身臨其境,與魯濱遜一起身處風光旖旎卻危險的荒島,在叢林和海岸間游蕩。
記得那是三年級暑假一個陽光明媚的周末,“書蟲”爸爸邀請我一起去圖書館借一本書看。在圖書館的書架上,我的眼睛被一本名字叫作《魯濱遜漂流記》的書吸引了。“漂流記”,顯然是個冒險故事。于是,我便從書架上拿起了它。
在書中,我認識了魯濱遜這個勇敢而堅忍的幸存者。在遇到困難和危險時,他總是能夠想出辦法,克服困難,最終用淵博的知識、堅忍的意志和出色的生存技能,幫助自己離開了荒島。他在孤獨的海島上建造了自己的住所,種植了食物,還馴服了野生動物。精彩的冒險故事讓我流連忘返,在新奇的幻想中度過了整個暑假。
如今,六年級的我再度閱讀《魯濱遜漂流記》,我發現除了那些精彩的冒險情節以外,更吸引我的是,面對絕境,魯濱遜依然滿懷希望與樂觀。他的勇氣和希望讓我明白,即使在困難的時期,也不要失去信心,只要一直堅持下去,就能夠獲得最后的成功。他的智慧和勇氣也啟示我,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像魯濱遜一樣,克服困難,勇敢面對挑戰,這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希望是生命的長跑選手,它們永不停息,直到達到終點。我相信,在生活中,只要懷著希望,還有勇氣和努力,我們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走向成功。
我想,未來我依然會不定期地重讀《魯濱遜漂流記》,為了那一份堅強,也為了那一份樂觀。我相信,這本書的精神將一直伴隨著我,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盡管這篇文章并不是傳統的“講故事”,而是給了“介紹一本自己最喜歡的書”這樣一個好像容易寫的、比較平淡的題目,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它依然有明確的結構。比如,文章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我發現這本書的時間、地點和起因,第三自然段交代了這本書的內容,即我閱讀這本書的經過。在結構上,這篇記敘文的高光時刻出現在第四自然段,我在六年級時重讀這本書獲得精神滋養的部分,它升華了主題,讓文章不僅僅流于對書籍內容的介紹,還有了價值取向上的內涵。最后,本文交代了結果:在這種精神的滋養之下,我會保持努力和樂觀。
這也引出了下面的一個論點,小學低年級片段式寫作和小學高年級成篇記敘文在表達目的上的區別:低年級寫作只要求表達情感,高年級記敘文還要求揭示哲理。
在小學低年級的片段式寫作任務中,老師展示的習作范例,主旨也往往表達對某事物、人物的情感,如喜歡、感激等。這種寫作任務旨在讓低年級的小朋友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培養情感表達能力。比如,當年大家寫的片段式寫作,最后能寫出“我很喜歡家里的小狗”,或者“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就已經合格了。
相比之下,小學高年級的記敘文寫作任務則要求我們在講述故事的同時,揭示其中的哲理。例如,我們可以通過故事中人物的行為和言語來表達一些深刻的道理,如勇氣、堅忍等。這種寫作任務需要學生具備深度思考能力,能夠將自己的思考與故事的情節相結合。相信大家在前面的習作舉例當中也已經注意到,無論是跳繩的故事,還是讀書的故事,最后都揭示了一個對我們成長有利的道理,而且著重出現在文章的中后部和結尾位置。
帶著這樣的意識,讓我們再看一個例子,來加深自己對“記敘文講究卒章顯志”的認識程度。這篇作文的題目叫《勇氣的力量》。
勇氣的力量
如果成長的前路常常被障礙阻隔,那么突破一切的勇氣就是披荊斬棘的刀劍。去年參加校園演講比賽的經歷,讓我深深認識到了勇氣的力量。
其實,我參加校園演講比賽,有點“趕鴨子上架”——是班主任老師想培養內向的我的表達能力,鼓動我報名的。比賽當天,我一進教室便覺得手心出汗,連演講稿都幾乎想不起來。看著其他同學一個個自信滿滿地準備演講,我卻無從下手,便不禁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參加比賽的勇氣。
就在這時,班主任老師走過來對我說:“不要害怕。只要有信心,你一定能做到。勇氣是一種很重要的品質,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成功。”聽到老師的鼓勵,我緊張的心慢慢放松下來,變得篤定,開始回憶演講稿的內容。
終于到我演講了,被評委老師念到名字時,我的心開始狂跳。走上臺的時候,我的腿都有點發軟。但是,回憶起班主任老師的信任和鼓勵,我告訴自己,要靠勇氣披荊斬棘,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開始了我的演講。剛開始有點緊張,但是隨著演講的進行,我發現一切沒有我想的那么可怕。其實,多次課后訓練已讓演講稿在我心里滾瓜爛熟,洪亮而沒有磕絆的聲音讓我信心倍增。我加上生動的手勢,變換語氣,聲情并茂,讓我的演講更生動有趣。靈機一動時,我甚至還引用了一句古詩詞。看著臺下班主任老師贊許的神態,我知道,是勇氣讓我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演講。
結束演講的時候,臺下爆發出了熱烈的掌聲。
無論結果如何,我已經超越了自己。幾天后,頒發獎項,我竟獲得了一等獎!我深知,是勇氣的帆船,帶我航向了未知的海域,而這未知的海域便是成長的廣袤空間。
成長途中,風浪難免。遇見勇氣,便是遇見最好的自己。
看了這么多例子,相信大家對小學低年級片段式表達與小學高年級寫作成篇記敘文之間的差異已經有了概念。從一段特征明顯的形容,到一篇詳略得當的完整故事,二者之間要構建和填充的知識體系,往往很少在課內被系統展示。因此,在這個板塊接下來的內容中,我會把接觸記敘文的同學需要建立的結構概念依次進行講解。有了對這些基礎內容的認知,我們會發現,寫出一篇完整、合格的作文并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