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陛下你怎么不按套路出牌?
- 能殺人,會種地,這個崇禎很給力
- 飛天小趴菜
- 2087字
- 2024-06-06 23:06:39
目光微微在大臣里面掃了一眼,他就看到了站在差不多中間位置的洪承疇。
此時他的面上無比平靜,好像張鳳翼說的事情完全與他無關。
但崇禎還是注意到了他不自覺想要去捏衣角的右手。
按照原來的歷史,擔任五省總督乃是洪承疇在大明官場上真正的政治首秀。
雖然最終任務完成的很一般,但在這個過程中,他還是展現出了自己的大局觀以及優秀的統軍能力。
也正是因此,前身非但沒有怪他,還對他信任有加,一路加官進爵。
直到在崇禎十王年的松山之戰中,前身將大明朝最后的家底全都交到了他手中。
結果這一戰的慘敗,讓大明最后的家底一朝喪盡。
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大明朝死亡的喪鐘正式敲響,再也無力回天。
客觀來說,松山之戰失敗的第一責任人應該是前身,也就是歷史上的崇禎皇帝。
正是因為他沒有頂住朝堂的壓力,屢次逼迫洪承疇加快進攻,才讓其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倉促決戰,最終一敗涂地。
不僅把自己送進了貳臣傳,也把大明朝送進了墳墓。
但洪承疇做為松錦之戰的最高指揮官,同樣是責無旁貸。
他對糧草的保護,對大軍的排兵布陣,對各將領之間矛盾的調解,對決戰時機的選擇等等,幾乎全都是漏洞百出。
總的來說,洪承疇的確算的上是個能臣。
但是,他的能力也并沒有大臣們或者前身以為的那么高。
所以,崇禎在定下整個計劃之初就已經想好,洪承疇一定要用。
但他不會像前身那樣,在他身上壓重寶。
看著拼命壓抑興奮的洪承疇,他緩緩的開口。
“洪卿確乃國之干臣,諸公舉薦洪卿為新的五省總督,朕心甚慰。”
話一出口,他能明顯感覺到大臣們都松了口氣。
但沒等這口氣松完,他又接著說道:
“但是.......”
但是兩個字剛出口,他就感覺無數目光又一下子聚焦在了他身上,似乎那口沒松出來的氣又被提了起來。
見大臣們被自己兩個字弄的一驚一乍,崇禎掐了掐大腿,才沒讓自己笑出聲。
“但是,流賊狡猾,又極擅長運動戰。
如果將全部兵力交由洪卿一人指揮的話,軍令傳達太慢,難免被敵人鉆了空子。
到了那時,朝廷大軍就很可能還會像之前一樣,只能跟在流賊的鼻子后面吃灰。
因此,朕決定任洪卿為五省總督,坐鎮陜西。
任盧象升為五省總理,坐鎮河南。
任秦良玉為五省總監,坐鎮襄陽。
流賊在河南,則由盧象升負責清剿。
如果流賊西進陜西,則由洪承疇負責清剿。
如果流賊南下四川或湖廣,則由秦良玉負責清剿。
眾卿以為如何?”
雖然只是一閃而逝,但崇禎還是發現,他說出這個方案的時候,洪承疇的臉上露出了失望之色。
而他說完了之后,本來安靜的朝會也一下子變得亂轟轟,離得近的都不由開始小聲討論起來。
維持秩序的禮部官員差點兒喊破了嗓子,也沒什么效果。
吵了好一會兒,聲音才慢慢的小了下來。
這個時候,候恂從隊伍中出列。
“陛下,臣有一問,還請陛下解惑。”
“愛卿請講!”
“如果這樣的話,三位大人以誰為主?”
“不分主次!
流賊到了誰所在的地界,就以誰為主!”
“如果這樣的話,萬一三位大人互相推諉,又該怎么辦?”
“朕會派錦衣衛隨軍,如果發現怯戰、故意避戰,甚至互相之間禍水東引的話,錦衣衛可以先斬后奏!”
一聽錦衣衛隨軍,候恂還沒來得及說話,大臣們又炸了。
“陛下,臣反對!”
順著聲音一看,說話的人是給事中周純修。
想了想史料上對他的記載,崇禎淡淡的問道。
“周卿以何理由反對?”
“陛下,軍中已有監軍太監,再派錦衣衛隨軍,豈非多此一舉?”
“錦衣衛隨軍無權過問軍事,只負責監督三位愛卿有無怯戰,及有無故意避戰,與監軍并不沖突?!?
“陛下,正所謂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陛下既然命三位大人領軍,又派錦衣衛隨軍監視,豈不令三位大人寒心?”
“哦?
是嗎?”
說著話,他抬頭看向洪承疇。
“洪卿愿意接受五省總督之位,為朕分憂嗎?”
因為大臣們的壓制,崇禎朝的錦衣衛實際上存在感極低。
要不然,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不會與大臣們結交。
而且,在與大臣們結交的時候,他更多時候屬于弱勢的一方。
放在洪武朝,這是不敢想像的事情,但在崇禎朝,這就是現實。
但就算如此,大臣們對于錦衣衛仍然不待見。
洪承疇當然不愿意走到哪里身邊都跟個錦衣衛,并不是他要做什么虧心事,而是單純的不喜歡。
本來到手的五省總督,眨眼之間權力被分走了三分之一,已經讓他心里極為不爽。
現在還要隨身跟個錦衣衛,更是讓他不爽到了極點。
雖然心里不爽,但他并未表現分毫。
熟悉大臣們秉性的他,知道自會有大儒為他辯經。
事情的發展也和他想的一樣,給事中周純修已經站了出來。
而且他敢肯定,周純修不會是唯一一個。
他已經想好了,等大臣們辯的差不多了,他再出來順勢表個態,既能解決錦衣衛隨軍的麻煩,也能收獲一波陛下的好感。
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陛下竟然不跟周純修辯經,而是直接找上了他。
雖然不愿,但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出列。
“陛下有旨,臣敢不用命!”
“那你愿意朕派錦衣衛隨軍嗎?”
洪承疇心里有一萬句話想說,但他最終還是說道;
“臣愿意!”
見洪承疇認慫,崇禎也不再刺激他,而是直接看向周純修。
“洪愛卿自己愿意朕派錦衣衛隨軍,周卿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周純修此時已經是完全傻眼兒了。
不對!
節奏完全不對!
陛下不是應該跟他就這個問題吵起來的嗎?
就算自己吵不贏,還會有無數大臣前赴后繼的和他吵,直到最終把這個事吵黃才算結束。
這一次為什么不一樣了?
陛下他到底什么時候變了,他怎么不按原來的套路出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