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當國師先立牌坊
- 大明:正經人誰給崇禎當國師
- 深海魚郵
- 2091字
- 2024-05-20 09:55:07
糖業商社,只是許存山為建設股票市場,打造的一家樣板公司,盤子不大,便于以后拉升股價,高位套現。
搞發明創造,然后吹泡沫,可比辛辛苦苦搞生產賺得多,而且整個大明懂股票的估計就他一人,到時還不是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至于老爺們不上套?根本不在考慮范圍內,等到股票飛漲那一刻,沒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
但想將兩京十三省的老爺們都忽悠進場,光靠一個糖業商社可不夠,至少還需要上百家上市公司。
玻璃,鏡子,肥皂,香水,牙膏,骨瓷,鉛筆,水泥,鋼鐵,下水道,馬桶,軸承,自行車........
經過一晚上的思索,許存山詐騙大明老爺們的計劃已在腦海中逐漸成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研發。
鋼鐵,軍火,造船,三大長期項目,以及欽天監新城區一攬子配套計劃。
沒錯,他打算給欽天監新建一個集研發,住宿,辦公為一體的新城區,將符合大明技術條件的諸多現代技術一股腦的弄出來,再將兩京十三省的老爺們都請來漲漲見識。
李若璉的辦事效率很高,從駱養性那拿了幾口鍋回來后,軍事統計局這邊完全可以做到自給自足。
所以他今天得了崇禎手諭,便直接來工部挑人了,除了各種工匠之外,最重要的便是科技局長的人選。
原本的工部尚書田吉是閹黨五虎之一,宮變之夜雖撿回了一條命,但也被下了大獄,此事正在大理寺候審。
目前負責統籌閹黨案件的正是新晉禮部尚書錢龍錫,東林黨在京城的二號人物,此人對閹黨一向深惡痛絕,估計田吉是出不來了,就算出來也是上刑場,所以此時的工部,暫時由右侍郎王洽統管。
王洽雖不喜國師這般挑人,但人家畢竟有皇上的手諭,只能配合將工部各司郎中、員外郎、主事、器局主管,以及大匠的花冊拿來。
煉鐵,兵器,火器的大匠好找,京城便有不少,造船他有周通海,到時再從登州請幾個來就是。
反倒是欽天監新城的配套工程的匠人沒那么好找,實在是太龐雜了,只能從工部圈了一部分,剩下的在民間征集。
至于這科技局長的人選,許存山心中是囑意徐光啟的,此人算是他腦海中為數不多的明末名人,具體干了啥大事早就還給了歷史老師,之所以記得此人,便是因為他是高官中最懂科學的,所以才印象深刻。
“王大人,這官員名錄中怎么沒有徐光啟?”
王洽聞言一愣,工部沒有這個人阿,想了半天才不確定道:“國師說的是松江府的徐子先?他并未在工部任過職,天啟年間曾鑄紅衣大炮,因忤逆魏忠賢遭革職,此時應在老家編書。”
許存山點頭,將此事記下,準備叫李若璉安排人走一趟,將這位大家親自請回京城。
“這些圈定的工匠,都要調到欽天監。”
王洽的臉色難看之極,若不是怕惹得圣上不快,他真想將這個狗屁國師轟出去,加起來圈了五十多位工匠,其中十四個都是大匠,若是這些人都走了,工部的攤子得癱一半。
“國師,恕本官不能同意,縱有皇上手諭,抽調十余工匠尚可,多了無法和內閣交代。”
內閣此時就是個擺設,原本的五位大學士有四位都是閹黨成員,只是不像五虎,五彪等人那么死忠,在宮變之夜保持了中立。
誰都知道皇上有重換閣臣的打算,所以黃立極,施鳳來等幾位閹黨閣臣都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罷了。
當上國師以來,這還是許存山第一次被拒,內廷之臣說白了都是皇帝家奴,自然對他這國師言聽計從。
王洽則是正經的文官,不管東林還是別的什么黨,都只是文官集團的一部分,和皇權天然就站在了對立面。
“工部工匠眾多,完全可以從下邊各布政司抽調。”
王洽搖頭道:“京中工匠本就是各地抽調來的大家,哪能輕易能補上,有陛下手諭在,國師抽調十人尚可,再多本官便做不得主。”
不管怎么勸,這王洽都是同一個借口,主打一個不能做主,要么拿出內閣票擬,要么請出皇上的圣旨。
這天下有清官,濁官,貪官,庸官,但這種正直的文官卻是不多,許存山對他還是蠻敬佩的。
可若是正直,能做到工部侍郎的位置?
從王洽的眼神中他讀出了倆個字,不尊。
也許在這些經歷科舉,一步步爬上來的文官眼中,自己不過是個攀附皇權的阿諛之輩,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眼中閃過一絲明悟,他想起一位在體制內摸爬多年的族叔曾說過的一句話,要知道交換倆字怎么寫。
“王侍郎,可知我調集這些工匠所謂何事?”
王洽心中冷哼,國師想打造海船,尋回東大的事,早就在宮內外傳開,在他看來都是勞民傷財之舉。
“本官哪里知道。”
“自是為皇上做事,不僅這次抽調,以后更是需要工部配合。”
見王洽不為所動,許存山緊盯他的雙眼繼續說道:“皇上的意思是,這工部尚書還得是靠幾之人不拖后腿才是,本國師這幾日也在尋找合適之人,準備推薦給皇上。”
王洽瞳孔微縮,他自然聽懂了國師話中的含義,工部尚書是朝中重臣,若是能在那個位置上歷練幾年,將來便有了入閣的資格。
皇上還是信王時,東林黨就下了重注,明眼人都能看出皇上要重用東林,也必須重用東林。
他是齊黨之人,資歷又不足,原本已經熄了補工部尚書的心思,此時卻是……
“抽調工匠之事也不一點辦法沒有,南京工部所屬大匠眾多,若能調撥部分北上,再提拔一批新大匠,工部的工作當不受影響,只是下官只是侍郎,管不到南京工部。”
“過幾日你便能管到了。”
許存山輕笑一聲便直接離開,和這些文官的相處之道,他入門了。
只是入門就夠用了,和這些官場老油條扯皮斗智的事還是交給朱由檢吧。
當婊子還要立牌坊呢,何況是當國師呢?
王洽升工部尚書,便是許存山在大明文官老爺們心中立的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