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定婚
- 我劉和,再續炎漢
- 泡面干吃
- 2157字
- 2024-06-30 23:55:17
劉和走了過去,董白一雙光潔的腿隨著秋千來回晃動,也許是傷勢還未痊愈,少女巴掌大的臉蛋有些蒼白。
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正望著遠處發呆。
劉和在她身后站了會,才輕聲道:“可是想家了?”
董白微微一驚,秋千差點失衡。
劉和雙手將她扶住。
董白捂了捂胸口,臉上有些驚慌,她跳下秋千,后退兩步,才有些羞怯的對劉和行禮。
“見過君侯!”
劉和微微一笑,拱手回禮。
先前她便是這般拘謹守禮,但若是董黑出來,便是個不拘禮數、上躥下跳的猴子脾性。
只是眼前這個循規蹈矩的董白讓他有一種疏離感,反倒是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董黑更讓人感到親近一些。
“你的傷如何了?”劉和想到當日那深深的劍傷,心里不由得緊了緊。
她是替自己擋劍,才受了傷,況且董平曾對他說那一劍傷及了胞宮,極有可能導致她喪失生育能力,更讓他心中愧疚難安。
“董先生醫術高超,經過他的調理,已經沒有大礙了。”
董白低著頭說道。
“那便好!”
劉和松了口氣,而后又道:“左右正好無事,你可愿隨我走走?”
董白遲疑了片刻,點了點頭。
劉和與董白并肩而行,往園子里走去。
典韋帶著親衛在門口站著,阿瑛抿了抿唇,沒有跟上去。
“本來早該讓你回去的,可惜耽擱了,還讓你陷入了那樣的生死危機,這事是我做的不夠周全!”劉和帶著歉意道。
“君侯不必說這些,君侯曾放我離去,是小女子自己留下來的,這也怨不得君侯。”
董白小聲道,董白與董黑雖是一體分出的兩個人格,但對方的一舉一動彼此之間都十分清楚。
“你替我擋了一劍,這份恩情不知如何才能報答……”
“那是她做的,你要報答也應該去找她。”
劉和一愣,明白了她的意思,不過心里卻嘀咕著,你和她不就是一個人么,找你和找她有什么區別嗎?
董白見他神情有些猶豫,于是出口道:
“君侯可是要說我大父派人來的事?我也知曉了,聽說來的是賈文和先生,不知他帶來了什么消息?我大父可曾說過幾時接我回家?”
對上少女明媚的眸子,劉和定了定神,從袖子里拿出一卷書絹。
“這是從長安發來的詔書,你看看吧!”
董白細細的柳眉微微皺起:“這是天子詔書?我可以看嗎?”
那書絹用黃布綴成,一看便知是天子所用。
“無妨!”劉和將詔書遞給她。
董白將信將疑的接了過來,打來了詔書。
從頭看到結尾,董白合上了詔書。
“君侯打算奉詔么?”
劉和看著她眼神中的鎮定,心中起了戲謔之心。
“奉詔的話如何,拒不奉詔又當如何?世人皆知董卓霸占朝綱,這詔書么,只怕天下人也沒幾個會當真……”
“既然如此,便請君侯早日送我回長安,天有些涼了,請恕小女子不奉陪了!”
董白小臉上蒙上了一層寒霜,目光變得冰冷,她將詔書丟回劉和懷中,徑直就要離開。
劉和如何看不出她臉上的怒氣,于是上前攔住了她。
“戲言,戲言!方才不過是戲言罷了!天子詔書,我如何能違背?”
劉和連連道歉:“你我相處已久,況且你又替我擋了劍,能娶你為妻是我之榮幸,怎能忍心拋下你,污了你的名聲?”
“所以你愿意接受這門婚事,是因為天子詔命難違,還是出于報恩,亦或是對我的憐憫?”
董白揚起小臉,目光直視劉和雙眼。
劉和迎上那雙純凈無暇的眼,心頭有些柔軟。
他站直了身子,正面看著董白,一字一字地道:“我劉和,愿娶董白為妻,乃是出于我的真情本心,除此之外并無其他原因。便是沒有這道詔書,我也是這般決定!”
說罷,劉和上前擁她入懷:“你可愿意嗎?”
董白剛剛還繃緊了的身體一下子柔軟了下來,眼角兩滴淚珠滑落。
“嗯!”
劉和懷中的小腦袋輕輕點了點。
-----------------
劉和在襄平停留了數日。
隨著遷移過來的苦力越來越多,襄平鐵礦產出的鐵也越來越多。
劉和十分重視這里的冶煉產業,在襄平城外的鐵礦旁,用于冶煉的爐子晝夜不歇,所有參與冶煉的工人實行三班倒,輪流工作。
劉和到遼東至今已有一年,目前這里能夠每日能夠生產上百件鐵制農具,這些農具從襄平運送到幽州各郡縣,使得鐵制農具在幽州得到普及,極大的提高了幽州農業生產的效率。
打造農具只是產能中很小的一部分,更大部分的產能主要用于鍛造武器和甲胄。
這里生產出來的鋼鐵,讓幽州軍隊的武器也得到了革新。
原本漢軍的標配武器是卜字戟或長槍,配備短兵為漢劍或環首刀。
但是隨著鐵甲的普及,漢劍和環首刀這種破甲能力弱的武器已經不太能滿足未來的戰爭需要了。
但劉和并沒有將漢劍和環首刀退出軍隊裝備的序列,只是由一些輕甲士兵裝備,而身披鐵甲的重裝步兵則有了更新式的武器。
劉和軍中士卒的標配是一長桿一近身,配一面盾。
等燕弓的產量提上來之后,還要做到人手一張弓一袋箭。
長桿武器已經漸漸的淘汰了過去使用的卜字戟,轉而使用一種性價比更高的武器:長槍。
劉和讓人在幽州四處尋找一種樹木,這種樹木在后世有一個響亮的名字:白蠟樹。
這種樹木樹干通直,且柔韌性好,尤其適合用來做長桿武器的桿。
這還真讓他找著了,遼東這塊地生長著不少的白蠟樹,足以滿足幽州軍的使用。
劉和還怕白蠟樹不夠,特意讓人大量種植這種樹,以期將來能夠滿足批量生產的需要。
這種槍沒有其他特殊的地方,就是一根白蠟桿帶一個鐵槍頭,生產方便,能夠量產,可以很快的列裝軍隊。
至于近身武器,劉和放棄了漢劍,并且環首刀進行了改進。
改進之后的環首刀,刀身不再筆直,而是有了弧度,刀尖上有反刃,既能劈砍也能直刺,刀柄也為了符合人體的發力方式而有些彎曲。
這是劉和根據后世的雁翎刀而進行改進的,比起環首刀來更加好用一些。
除了武器,鐵甲的產能也在持續提高。
隨著燕弓的大量裝備,襄平的鐵匠們開始生產出大量的重箭箭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