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邊境城市
- 功德成圣,我在高武建設現代化!
- 在早上說晚安
- 2060字
- 2024-05-13 21:59:39
清晨,大盧鄉大擺筵席,村內的街道中央,篝火上,一口大鍋被架在中央。
鍋內熱氣騰騰,空氣中,一股豬肉的香味和清淡的奶香混合在一起,氣息中還夾雜著玉米的甜香。
路兩邊,村民們都蹲在路邊,在大口大口地啃著肉和玉米。
人群中,宋無慮也是吃的滿嘴流油。
昨夜,他們連夜在水井邊放血清洗野豬肉。
清晨制作時,由宋無慮掌勺。
他不僅往里面放了不少大蒜和玉米,為了徹底的去腥去膻,他還往里頭放了幾塊軍用干糧。
軍用干糧里有奶粉,也有一些其他現代調料,可以幫助壓制膻味。
再加上向老族長一點陳酒,整個野豬湯被熬的又香又濃。
在宋無慮身旁,盧小花與王大娘也是悶頭吃著。
良久之后,現場癱坐著一群慵懶的男人,不時還能聽到飽嗝聲。
至于吃飽的婦女和女孩們,此刻都去收拾和清洗碗筷了。
“狗娃,你這“炮仗”可真厲害,嗝…要我說,咱們明天進山抓野豬吧。”
“嗝…好主意,進山抓野豬,以后就能常吃到肉了…”
“算了吧,抓野豬風險大,偶爾一次還行。”宋無慮搖了搖頭,而后掃視眾人。
“玉米大家都吃了,感覺如何?”
“好吃,很甜!”
“對,咱們種的黍跟玉米比,簡直是難以下咽。”
“嗯…愿意種玉米的舉手!”宋無慮點了點頭。
現場沒人動彈。
“狗娃,這一茬黍快要結果了,你看…”
“我不勉強,愿意先種的可以找我,不過,我最近可能要出去一趟。”
“出去?上哪?”
“邊境。”宋無慮低下頭,微微皺眉。
由于戰敗,大夏國邊境的通商口又重新開通了。
為了傳播高產作物,在玉米收獲之前,他需要到邊境尋找一名可靠的商人,由他將種子傳入內地。
為了取得信任,最好讓他看一眼還未收獲的玉米地。
大乾國是半游牧半種植,這玉米不僅可以吃,玉米桿還可以做成青貯,喂養牛羊,可謂是一舉兩得。
并且轉基因的紅薯和玉米也很適合大乾國,在干旱地區,這兩種作物可是救命的好東西。
而在兩國邊境上的大乾國商人,大多都是大乾國的“附庸”。
簡單來說,邊境商人算是大乾國的半個官員,是為國家辦事的。
要是拿到這種高產作物,絕對是大功一件,“升職加薪”不在話下。
總的來說,大乾國的商人,比本地商人靠譜一點。
傍晚,小屋旁的田野上,宋無慮正在地里扒拉著土豆根部。
小屋旁,在盧小花在門口的灶臺旁添火熱飯。
今天聚會剩下的野豬肉,幾乎都留給宋無慮了。
“宋大哥,吃飯啦!”
“噢,好。”宋無慮起身,拍了拍手里的泥土。
“小花,明天我就出發了,屋里還有點玉米,你等會拿給大娘。”
抬頭看向走到身旁的宋無慮,盧小花咬著嘴唇,有些猶豫道:“我也想去。”
“唉~你好好陪你娘,邊境不遠,我過幾天就回來了。”
“那你幾天回來?”
“嗯…盡量五天內。”宋無慮擰眉沉思道。
翌日清晨,宋無慮獨自出發,既沒有帶背包,也沒有拿上任何東西。
在他看來,身上帶的東西太多,反而可能被匪盜盯上,不如輕裝出行。
不過,他的方舟倉庫里可是放了不少工具和食物,并且手槍也是隨時待命。
經過兩天的步行,宋無慮沿著大路,一路來到北谷城外。
由于上次做夢后,體質被大大增強,使得他這兩天并沒有多少疲憊。
清晨,城門外,望著著熟悉的城樓,宋無慮心頭感慨。
兩個月前,他從邊關的軍營出來,沒想到現在又回來了。
摸了摸包裹著左眼的眼罩,他露出一抹落寞的笑容。
戰爭真是害死人。
進了城,宋無慮直奔城西外的集市。
這集市設立在城外,距離大乾國邊境很近,屬于兩不管地帶,商人們大多在這兒交易。
除了西城門,宋無慮直奔集市中央的商會。
這個商會是大夏國設立的“招待所”,用來迎接和接待大乾國的商旅。
近十來年,一共發生兩次戰爭,全是大夏國戰敗,這才導致“招待所”又開啟了。
穿過喧鬧的集市,宋無慮徑直來到一處閣樓前。
抬眼一看,一個書寫著“和為貴”的嶄新牌匾掛在閣樓正上方。
環視四周,身著錦緞的中年人或腳步匆匆,或三兩交談,偶爾還能看到伙計運送貨物。
至于路兩邊,則擠滿了各種“地攤生意”。
思索一會兒,他開始尋找旁邊的飯館。
一刻鐘后,一個喧鬧的飯館里,人來人往。
此刻,宋無慮與一名掌柜在柜臺前商議著什么。
“這些“玉米”不要錢?”瞟著地上的七八個玉米,掌柜眼神質疑。
“對,但只有這幾個不要錢,你可以先嘗嘗。”宋無慮點頭。
“這些都是我從大乾國帶來的,這幾個賣完,要想買就得一兩銀子一個了。”
“你看我這眼睛…就是在尋找玉米時受的傷。”
為了混淆視聽,宋無慮嘴里可謂是沒有一句實話。
聽到這話,老掌柜有些半信半疑,但還是讓伙計將玉米帶到了后廚。
而宋無慮則繼續跟老掌柜掰扯。
由于宋無慮的“見多識廣”,很快老掌柜就由半信半疑,轉為一臉茫然。
對方說的都不在他的知識領域范圍內,不由得他不茫然啊。
現在,他已經對宋無慮的說法相信了大半。
約莫兩刻鐘后,一盤玉米被端上前臺柜臺。
負責端菜的伙計眼神飄忽,同時口中還在吞咽著唾液。
作為廚子,哪有不先嘗嘗菜的,更何況還是這種稀奇玩意。
柜臺旁,望著盤中兩棵金燦燦的玉米,掌柜滿臉好奇。
在宋無慮鼓勵和自信的眼神中,掌柜拿起一個,咬了上去…
短短幾分鐘后,門口多了一個叫賣伙計。
“今日新菜,玉米!”
“十兩銀子一份,不好吃不收錢!”
僅這兩句,就把來往行人的好奇心勾起來了。
價格如此高,名字卻如此陌生,難道真是什么稀奇植物?
這兒的路人中,可有不少有錢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