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踏足南陽
- 東漢末年?不,是蒸汽元年!
- 少放點糖
- 2045字
- 2024-05-21 22:12:02
劉辯此時正與趙云在往南陽路上,身邊只有趙云和幾個親兵,故此消息并不靈通,還不知道董卓要伐冀州之事。
所以在他的逃跑計劃里,還是防著董卓會接著派追兵來找他。起初劉辯故意走大路留下痕跡暴露行蹤,走了兩日方才從小路隱藏身形。
因為荀彧一方有趙家嶺百姓跟隨,倘若他們遇上追兵則是逃不掉打不過。
至于劉辯一行人則是輕騎出發比較靈活,逃起來還有些余地。為了保護荀彧一行安全,于是劉辯決定還是留下些蹤跡,試圖引開追兵。
不過如今劉辯這一番操作卻是給瞎子拋媚眼,白費功夫了。
畢竟董卓一旦與冀州開戰,那便無暇顧及劉辯。因為如此大規模作戰,必定要出動大部分精銳。
此事不怪劉辯估算錯誤,他是無論如何也猜不到董卓會決策去攻韓馥,畢竟韓馥最近才幫董卓來劫殺他,勉強算是有恩于董卓了。
不到萬不得已,劉辯做不出來恩將仇報之事。
與劉辯同樣感到意外和震驚的,還有韓馥。
“什么?董卓他要來伐我?他也敢來伐我。不是,他得了瘋病嗎?他為什么要來伐我冀州?”
聽到手下報來的消息,韓馥覺得有點懵,“為了幫他我損了一千兵士,現在他要來伐我?你是不是傳錯消息了!”
“稟主公,此消息千真萬確,小人從多位線人處核實,目前董卓義子呂布正在軍中點將,大約十日之后便要出發攻我冀州。”
如此大事,那使者自然是多次確認才敢上報,此時他是大氣都不敢喘一下,生怕自己惹得主公更加不快。
“董卓,董卓這廝真是欺人太甚,真當我手下無將!”
時至今日,韓馥仍沒想明白。董卓伐他只是因為他占了好地方,并且沒有相對應的實力。
即便是李儒也不覺得攻打冀州是個壞主意,只是不建議董卓現在打。
冀州地處中原,糧食產量豐富,百姓俠義尚武,簡直就是王業之基。
韓馥有些天真,在這個秩序崩壞的時代,唯有實力才是根本,不是他幫了董卓董卓便要對他感恩戴德,畢竟這不是規矩至上的時代。
更何況他出兵還并未抓到少帝,從結果上來說,他甚至搞砸了董卓的計劃,如今反而讓劉辯實力大增。
“呂布要帶多少人攻打冀州?”
“稟大人,呂布帶兵三萬,號稱五萬西涼軍。”
“韓忠,如今我冀州可出多少人馬?”
“稟叔父,我冀州九郡,除卻各州郡防守兵力外,仍可集結五萬軍。叔父不必多慮,此戰我冀州軍必勝。”
說話的正是堂下一位二十來歲小將,此人面上白凈,甲胄全身,說話時抱拳向前,說話聲音清朗明晰,自信滿滿。
“那并州軍一是師出無名,再是路途遙遠損耗糧草,三是長途奔襲將士疲憊。屆時我冀州軍兵多再加以逸待勞,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兼備,豈有不勝之理?”
韓馥看向自己這子侄,面露欣賞之色。自己十多個子侄里,就只有這一個還算有些出息,平時說話辦事頗為牢靠,又有一番武藝,總之各方面都要比自己那不成器的兒子強上許多。
韓忠自身有些才能,又是韓馥親族,職務自然也是水漲船高,短短幾年時間便已成為韓馥身邊大將,平日里多受倚重。
“傳令下去,速發各郡守公文,著令他們整備兵馬,籌集糧草,于五日內集結至常山郡。”
“諾!”
韓馥畢竟一州之牧,一言令下,倒也是霸氣異常。使者迅速忙碌開來,務求以最快速度將軍令傳達各郡。
雖然在董卓看來小小韓馥不值一提,他董卓想要拿下冀州不過是輕而易舉之事。
然而在冀州這些人看來,韓馥就是天,是能決定他們命運的存在,他們必須依令行事。
“韓忠,你領本部一萬兵先去常山郡,先于常山郡駐扎布防,觀察呂布動向。等待各郡援兵,務將并州軍攔于冀州邊界。”
“諾!”
董卓聲勢浩大,由不得韓馥不重視,“此次你只管放手去做,前方戰事所需糧草軍需,由我親自盯著。”
“韓忠領命!”韓忠同樣是少年得志,初生牛犢不怕虎,領命之聲干脆響亮。
此刻他正是信心滿滿,莫說此時來的是呂布,就算是殺神白起來了,他也絕不會怯戰。
“審配,你潤色一篇討賊檄文,盡快張于天下。文中提及董卓這廝倒行逆施,廢立天子征伐諸侯,實乃天厭人棄,今召天下英豪共伐之,我韓馥愿為大漢先鋒!”
“諾!”審配眼前一亮,這以往都是韓氏宗族子弟操刀。韓馥任人唯親,如今終于開始重用非親族了嗎?
以往不少豪杰來投,可惜都只能任個小吏,以至于其中許多都覺懷才不遇最終棄韓馥而去。自己生于冀州并在韓馥手下呆了多年,也不過只任個文書。
來奔之人曾有一少年令審配印象最深,依稀記得那是個持槍少年,校場論武之時無論是步戰還是馬戰都打的那韓忠節節敗退毫無招架之力。
然而那少年卻是連韓馥一面都沒能見上,反被韓忠亂棍逐出。
每每想及韓馥不重賢才,審配便會心中暗嘆:只可惜他審配生在冀州,遇此庸主,沒有容人之量。
審配退下,只希望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董卓討賊檄文公布天下,韓馥討賊檄文同樣也張于天下,很快,天下皆知并州冀州將有大戰。
這場大戰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很多人都在等待著這場戰爭的結果。
各方勢力的探子都匯聚穿梭于并冀二州邊界,他們是如此至多,甚至為交界處帶來了一股小小的畸形的繁榮。
經過數日跋涉,劉辯也終于來到了各路消息集散中心——荊州。
荊州地處中原,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此時幾乎可以算是天下中心。荊州又有土地肥沃,人口眾多優勢,以至于聚集眾多商賈或是世家,各路消息都在此交換整合。
當劉辯來到南陽郡,這才想起自己忘了一件極其重要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