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磐石率先打破沉默:
“幾十兩銀錢不是小數目,獵戶團現在沒有多少余錢,還要留一筆錢交秋稅,我看大寶練武還是從長計議吧。”
“那青松的事情就這么算了?”許長年顯然不甘心,“老張,你說呢?”
張多寶嘆氣:“長年,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我們要做的事,本來就急不得……”
張大寶聞言,就知道此次回來拿錢的計劃泡湯了。
飯桌上的情緒一下低沉,就連酒水入喉也索然無味。
眾人消沉之際,端著碗筷坐在門口的蘇珩幽幽說道:
“大寶哥,你要的天材地寶長啥樣呢?既然是天材地寶,咱們洛峰山里會不會也有呢?”
燭光昏暗。
張大寶看著蘇珩,他回來時聽弟弟二寶說過這個少年,戲子之后,卻是村里公認的射術尋獵天才,未來前途無量。
按照計劃,待張大寶學成歸來,下一個要培養的對象就是他。
為此今日的飯局,才破例讓蘇珩過來參加。
蘇珩的話點醒了渾渾噩噩的許長年,他像是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般:
“是啊,山參靈芝咱們洛峰山難道就沒有嗎?長什么樣子大寶你畫出來,我明日就進山去找。”
相較許長年的激動,張大寶和劉磐石顯得鎮定許多,他們頭腦清醒,心里清楚如此罕見的玩意,絕對不是隨便找找就能得到的。
千行山脈連綿不絕,橫斷南北,洛峰山位于千行山脈的中部,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亦有亂石坑澗、幽谷峭崖。
要從這么多地方找尋山參靈芝,無異于大海撈針。何況天材地寶多生于艱險之地,凡人無法觸及。
否則,洛峰村民何必以打獵為生?難道是真的喜歡打獵,而厭惡采摘天材地寶嗎?
這些道理張大寶再清楚不過,作為習武之人,他曾想盡一切辦法,希望能獲得天材地寶以尋求快速突破。
他剛想解釋,見許長年神情恍惚,不由嘆氣,取來許久未用的筆墨紙硯,借著昏黃的光線,給許長年勾勒出一點希望。
“這是山參,形如根,飽滿潤澤,金黃燦燦,虬須飄逸,身姿舒展。”
“這是靈芝,形如傘,共有五色,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五者皆光明洞徹如堅冰。”
蘇珩眼角一抽,張大寶說的頭頭是道,畫出來的山參卻跟長了線蟲的糞便一樣,靈芝倒還好,起碼能看出一點形狀。
許長年端著紙,在等下觀摩許久,接著小心折疊,揣入懷中。
張多寶忍不住勸道:
“長年,尋天材地寶講究緣分,你別太拼。現在青松病倒了,許家還得靠你。”
“老張你別說了,這事我自有分寸。”
聞言張大寶松了口氣,他就怕許長年鉆死胡同,走上瘋癲的道路。
天色已晚,眾人又閑聊幾句,各自道別。
次日,天蒙蒙亮,張大寶就動身回到鎮上的武館。
此后又過去三日左右。
這日,張大寶正在和同外院的人切磋,聽到有人在武館外喊自己的名字,出去一看,是弟弟張二寶。
二寶氣喘吁吁,神情焦急,不由讓張大寶內心驚詫,連忙詢問是否又是白馬幫的人來找麻煩了。
“不是,大哥你跟我來。咱們換個沒人的地方說話。”
片刻后,張大寶神情嚴肅:
“此事當真?你看清楚了!”
“恩,千真萬確,大哥你快回去吧。”
“好!”
張大寶深吸一口氣,佯裝鎮定,回到武館謊稱家中父親生病,需要人手,告了個三天長假。
兄弟兩風塵仆仆,一路小跑,終于趕在太陽落山前回到洛峰村。
進村后,張大寶連水都不喝一口,就火急火燎地回到家中,剛跨進門,比他還著急的張大寶就迎了過來。
“大寶,你看這是不是山參,總瞅著像皺了皮的蘿卜。”
張多寶掀開手里的紅布,紅布中間安靜躺著一株山參,淡淡的泥土芬芳混著濃郁的藥物撲鼻而來,光是嗅到,都讓張大寶感覺渾身舒暢!
“沒錯。”
張大寶聲音微微顫抖,這玩意他親眼見內院的弟子拿出來過。
那味道,永遠也忘不了。而且比起當時見到的那一株,這一株山參品相更好,味道更為濃郁,起碼有十年以上的年份。
“真是天助我也!有了這株山參,我突破八品可以說十拿九穩了!”
激動之余,張大寶忽然想起來這株山參是蘇珩找到的,他左右看了圈,并未見到對方。
“蘇珩應該在家。”
“好,我這就去找他。”
這是一份大恩情,張大寶必須當面道謝,并做出一些承諾才行。
時隔三日。
張大寶再次見到蘇珩,這次他的態度顯然熱情許多,話里話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張大哥客氣了,張叔于我有再造之恩,這株山參權當是我的一份心意。”
“這……怎么能行。你還不清楚這山參的價值,放到市面上,咱們普通人根本都買不到的。有什么要求大膽提出來,只要我能辦到,必定竭盡全力。”
蘇珩作思忖狀,微笑道:“其實我一直對武學感興趣,尤其是張大哥提到的青牛大力拳,可否傳授我一二。”
張大寶猶豫了,私傳武學乃是武館禁忌,要讓師父知道,肯定沒有好下場,廢掉武功都是事小,嚴重者還會危及性命。
不過對方都貢獻出十年山參,況且練武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速成,教個一招二式傍身也無妨。
張大寶最終還是咬咬牙答應了。
“沒問題。但有言在先,這武功你切莫外傳他人,而且我最多只能教授你一天,能領悟多少就全憑個人造化。”
二人約定明日在洛峰山腳傳武。
送走張大寶,蘇珩小有感慨。
原本他是抱著被拒絕的打算,退而求其次,只需張大寶打一遍拳給自己看,然后他自己摸索,誰知對方竟真的答應下來。
“這張大寶重情重義,知恩圖報,若運氣再好點,日后必有一番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