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變法當強國
- 大秦帝國之重塑
- 煮酒掌柜
- 2226字
- 2024-05-29 22:57:57
第四十章變法當強國
改革是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這話從古至今都適用。
然而改革畢竟是改制,一些坐享其成以及適應舊制的人,普遍都不會接受。更有甚者,那些被改革損害利益的舊派會抨擊改革者。
因此,古今往來那些本能拯救朝廷于水火之中的變法,大多都會失敗。
現在大秦沿用的是孝公時期商鞅的強秦之策,雖然經過幾代秦王的更改,但大差不差。
不可否認的是,商鞅變法為當時的大秦注入一劑強心劑,使得大秦在不過幾十年便從偏安一隅的小國變成了凌駕諸國之上的超級大國,一個不停歇的戰爭機器。
只是變法有利有弊,商鞅變法已過百年有余,遺留下來的問題也十分嚴峻,想象一下,戰爭機器若是沒有對外戰爭,而后必然就是內部崩潰。
秦滅亡也跟這些弊端脫不了干系。
子嬰緩緩道:“變法其一,當改秦律。變法其二,改軍制。變法其三,改民制。”
“陛下!”
在聽聞改制之后,有官員立刻上前拜道:“商君策乃我大秦富強之根基,陛下萬萬不可隨意更改!”
“請陛下三思!”
“祖宗之法不能隨意更改!有違祖訓!”
朝堂上瞬間出現不少反對的聲音。
面對改革之意,大部分官員都是秉持反對。
王綰在說完支持子嬰后便一言不發。
子嬰看著下面大臣,緩緩道:“朕不否認商君之策,確為富強我大秦之策。但如今之情況也看到了,大秦之天下,已倒退武王之時。”
“陛下三思!”
“我大秦狼煙四起,追究其根本也是胡亥與趙高亂政,絕非商君之策。”
“如今大秦有復生之氣,但貿然改制,會使本好的枝頭爛掉的陛下!”
“貿然改制,必然引起之下的觸底反彈。”
子嬰沒管這些大臣的反對,讓韓談肅靜朝堂后,自顧自道:“知道那些叛賊的口號除了復國,還有什么嗎?”
眾大臣面面相覷。
子嬰緩緩道,“不過四字,‘秦法嚴苛’。”
秦法嚴峻,以法治國不容一絲之錯,這也就造成了大量的冤假錯案,損害了人權,并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社會矛盾。(資料)
“所以朕要改制,改法度。此番叛亂,除卻那些六國余孽、有野心的宵小之輩,剩下的都是華夏百姓,若是他們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有婆娘,就不會跟隨叛亂。”
“如果能和平生活,誰又想每天提心吊膽。”
“韓談。”
子嬰拿出昨晚整理的律法,交給他,“給大臣們看看。”
“諾!”
韓談立刻接過,快步下臺交予大臣們。
大臣們只是翻看幾眼,逐漸的就被其中內容所吸引。
無他,竹簡記載雖少,但了了文字便可讓這些大臣望洋興嘆。
“陛下,此律法,結合我大秦之法,拓寬了不少方式。”
“此律法,更甚!”
子嬰笑了笑。
如何改制秦法,子嬰早就有了主意。
他思考著后世之法,思考著現代之法。
最后選擇了《開皇律》和《九章律》相結合,作為大秦新法度。
《九章律》是蕭何根據秦律法編纂而成,后世朝代之律法,往往適用。
《開皇律》是隋文帝讓人整理前朝律法,歷時三年才編纂而成,在后世史書中有著相當高的評價,之后的唐宋明等律法,都是借鑒了隋文帝楊堅的開皇律。
此番之律法,可以說是結合了華夏全律,子嬰和心腹大臣商討了不知多少時候才編纂出。
諸位大臣在看到這番律法后,除了震驚找不到其他的想法。
子嬰看到那些大臣的想法,也就順勢說道:“朕明白你們一個個的心思,愛國之心自然比誰都壯烈。但如今的大秦,不只是我等之大秦,也是百姓之大秦,若連百姓都無法生存下去,那大秦也就真的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子嬰說道,擲地有聲,“諸君可知,大秦在那些讀書人眼中,是何種情況?”
“大秦在那些儒生眼中,是暴亂之象征。我等秦人,對他們來說是未開化的蠻人!這樣的大秦,還是大秦嗎?”
“朕之其二,便是開民智,讓我大秦百姓除卻躬耕和參軍外,還有其他的路。”
此言一落,立刻就出現了反對聲音。
“陛下,此變法絕對不可實行。”
“百姓若是開了智,便會有其他想法。”
農民是最好管理的,只要給他們飯吃,他們就不會造反。
甚至若是吃不飽飯了,想的也是去哪里討飯,而不是反抗。
“丞相,我且問你,我大秦有賢才否?”
王綰答道:“天下賢才如夜空之繁星,只是尚未綻放光彩。”
“言之有理,可是為何朕找不到。就算是翻閱我大秦史料,使我大秦富強的大才,無不都是外客。”
子嬰看向其下的大臣,推心置腹的問道:“朕且問,我大秦的賢才哪里去了?”
這話說的也沒錯。
這也是商鞅變法的另一個弊端,文化專制獨寵法家,也使得大秦幾乎看不到什么讀書人。
戰國時期,天下之讀書人無不都在齊國臨淄的稷下學宮。
放眼看去,使秦強之才,如商鞅是衛國人、張儀是魏國人、百里奚是虞國、李斯是楚國人,呂不韋是衛國人。
“這......”
大臣們說不上話。
總不能說秦國出不來大才吧,但白起、司馬錯、王翦等將才更多。
想到這,大臣們還真沒想到什么賢才,只有將才。
子嬰看著大臣反應,該是明白了,于是就繼續道:“商君之弊端之二,便是如此。諸位可試想,一個出不來賢才文人的國家,最終會走向何處?”
聰明人越來越少,愚者越來越多。
最終的結果就是變成一群蠢材。
“陛下,臣同意開民智之舉措,但此變革絕非一朝一夕能成。”
“朕明白,自然要由小到大,由微入細。”
子嬰雖然有后世的科舉制法,但現在絕對不是實行的好時機。
畢竟科舉是在挖貴族的根基,現在的大秦急需變法但經不起折騰,最起碼也得把項羽等人退回去,有個十年的緩和期才行。
王賁雖然擾亂了叛軍,但給點時間總歸是能卷土重來的。
現在就看李信能不能完成南下歸秦的任務了。
“傳朕詔命。”
子嬰深呼一氣,朗朗道:“立刻將秦新律傳至我大秦各地。另,在各地郡縣起學宮,有能者可任夫子,不拘于儒法農兵墨道。且傳寡人之《求賢令》于天下,凡有真之大才者,待朕考量后,即刻入我大秦朝堂。”
“朕當效仿孝公,壯我大秦基業,復我大秦東出!”
“陛下英明!大秦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