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自古忠孝難兩全
- 末將不才,請大清赴死
- 大明鳳舞
- 2108字
- 2024-05-07 19:58:00
張玉喬輕輕提起筆,優(yōu)雅地俯身在宣紙之上。
她的手指纖細而靈活,筆尖隨著她的心意在紙上游走,仿佛是在跳舞。
她的眉頭微蹙,專注而深情,宛如一位藝術(shù)家在雕刻她心中的杰作。
那墨色的痕跡,隨著她的筆觸,如同流淌的溪水,靈動而富有生命力。
片刻之后,一副詩詞已然完成。
李小軍凝視著墨跡未干的宣紙,上面清晰地寫著:
“人生若能常如初,何事悲風(fēng)搖畫扇。
大明已逝難復(fù)返,清軍帳下暫偷安。
將軍何不降心意,免受牢獄之苦煎。
若得自由與安寧,何愁來日不展顏。”
他看出,張玉喬仍是在以詩詞為媒,試圖勸他投降。
李小軍沒有多言,他從張玉喬手中接過筆,決心也以詩來表明自己的志向。
只不過他胸中文墨確實有限,但此時他卻想起一首古詩,能夠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決心。
李小軍的手握筆如握劍,堅定而有力。
他的筆觸在宣紙上劃過,每一筆都顯得格外沉重,如同刻在石頭上一般。
他的眉頭緊鎖,嘴唇緊抿,臉上的肌肉因用力而微微顫抖。
他書寫的動作不是優(yōu)雅的舞蹈,而是戰(zhàn)士的沖鋒,每一個字都充滿了不屈的意志。
筆尖在宣紙上跳躍,墨跡隨著他的情感波動而變化。
他的字跡雖然不如張玉喬的那樣工整,但卻有著一種粗獷的美感,每一個字都仿佛在吶喊:“我,李小軍,寧死不屈!”
張玉喬凝視著李小軍所書的詩詞,她陷入了沉思。
那是李清照的一首膾炙人口的詩: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見張玉喬若有所思,李小軍似乎看到了她的良知,他深沉地對她說:“你為韃子效勞,可曾想過,你那在戰(zhàn)場上英勇捐軀的兄長會怎么想?”
“兄長”二字猶如一把鑰匙,開啟了張玉喬心中的閘門,她的眼眶不禁濕潤了。
她低聲吟誦:“自古忠孝難兩全……”
她的記憶,回到了不久前的大埔的那場血戰(zhàn)。
那時,李成棟率領(lǐng)的清兵,如洪水猛獸般涌入城中,殺聲震天。
明軍的抵抗,在清軍鐵蹄下,顯得如此微不足道,絕望籠罩了每一個戰(zhàn)士的心。
清兵攻入城內(nèi),鐵蹄如雷,箭雨如織。
明軍的防線如同紙糊,一觸即潰。
戰(zhàn)士們的鮮血染紅了街道,他們的哀嚎與清軍的吶喊交織在一起,構(gòu)成了一幅地獄般的畫面。張家玉身中九箭,仍奮力抵抗,但傷勢過重,已無法繼續(xù)戰(zhàn)斗。
張家玉決心以身殉國,他選擇了投塘而死。
張玉喬也想追隨兄長而去,但張家玉堅決不同意。
他擔(dān)心,若兄妹二人都離去,年邁的父母將無人照料。
投塘前,兄長的話仿佛還在耳邊回響:“自古忠孝難兩全,吾為忠死,汝為孝存!”
張玉喬念及“吾為忠死,汝為孝存”,聲音已經(jīng)哽咽不已,無法再繼續(xù)下去。
她猛地站起身,轉(zhuǎn)身向外奔去,淚水在風(fēng)中飄散。
李小軍愣在原地,反復(fù)呢喃著張玉喬的話語:“自古忠孝難兩全,吾為忠死,汝為孝存。”
這句話像一道閃電,照亮了他之前對張玉喬的誤解。
他突然意識到,自己這兩日對她的惡劣態(tài)度是多么不公。
李小軍本想立刻追回張玉喬,向她誠摯道歉,但轉(zhuǎn)頭望去,她已消失在潘家大院的門外。
他無奈地嘆了口氣,走到桌前,重新審視她留下的詩句。
讀到“人生若能常如初,何事悲風(fēng)搖畫扇”時,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慨:她是在懷念他們同窗時的無憂無慮,而現(xiàn)在,他們卻站在了對立的兩端,這世事變遷讓她心生悲涼。
而“清軍帳下暫偷安”這句,更是讓她吐露了心聲。
她在清軍帳下的茍延殘喘,僅僅是為了完成兄長的遺愿——“吾為忠死,汝為孝存。”
李小軍漸漸明白,她勸自己投降,并非為了李成棟,而是不忍看他做出無畏的犧牲,有種“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的意味。
“免受牢獄之苦煎”,說得卻是委婉了,若不投降,李成棟定會將他凌遲。
在廣州的齊王府中,李成棟看著剛回來的張玉喬眼角還掛著淚痕,心知勸降又告失敗,想必是李小軍那塊硬骨頭把她罵哭了。
他輕拍張玉喬的肩膀,安慰道:“那家伙連我都敢當(dāng)面大罵,委屈你了。”
張玉喬默不作聲,低著頭走進了房間。
李成棟的眼中閃過一絲陰冷,他自言自語道:“李小軍,你如此不識時務(wù),還留你何用?”
說罷,他正要召喚屬下去除掉李小軍,卻有一名侍衛(wèi)急匆匆跑來,報告說:“大人,佟大人有要事召見您。”
李成棟聞言,只得暫時放下殺心,整理好衣裝,匆匆離開了齊王府。
次日清晨,李小軍醒來,發(fā)現(xiàn)張玉喬已站在門口,手中抱著一把琵琶,靜靜地等候著他。
他感到有些尷尬,連忙向她賠禮道歉:“這兩日對你言語冒犯,還望海涵。”
張玉喬微微一笑,說道:“無妨。我今日想為李師兄彈奏一曲,不知師兄是否有興趣一聽?”
李小軍做出邀請的手勢,說道:“請,自從同窗分別后,就再也沒聽過師妹的彈奏了,今日能再次聆聽,實乃幸事!”
兩人一同來到潘家大院的池塘邊。
只見那池塘清澈見底,荷花亭亭玉立,魚兒在水中自由穿梭。
微風(fēng)拂過水面,蕩起層層漣漪,仿佛連空氣都充滿了詩意。
張玉喬坐在假山上,宛若仙子,她的手指輕輕撥動琵琶的弦,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每一個音符都像是從天邊飄來,讓人心曠神怡。
彈至半闋,她輕啟紅唇,輕聲吟唱道:
“身在曹營心在漢,心懷故國意難忘。
清軍帳下雖安然,每念大明淚兩行。
欲以死諫醒李郎,為親偷生得安康。
愿君知我忠誠意,來世還做大明郎。”
李小軍心中暗忖,張玉喬是在以關(guān)羽“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來抒發(fā)自己眼下的無奈情愫。
她心懷大明,本想舍身勸諫李成棟反清復(fù)明,但為了雙親,卻只能暫且忍辱偷生。
她大概是希望我不要誤解她,她的心,始終向著大明。
聽完這些,李小軍回以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