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高順版煮酒論英雄
- 三國:從守城賺屬性開始長生
- 洪荒說書人
- 4078字
- 2024-05-12 21:46:02
知道高順竟然是為自己而來,諸葛亮臉上并沒有露出任何震驚之色。畢竟他早就已經想到了這種可能。
所以這會兒的諸葛亮,那是一臉的平靜,用略帶微笑的聲音開口說道:“那不知伯平兄千里迢迢來見我,所為何事?”
高順面帶笑容的開口說道:“我聞臥龍先生有曠世之才,此次前來,是想拜臥龍先生為軍師。不知臥龍先生可愿與我出山,救萬民于水火之中?”
諸葛亮沒想到,高順竟然如此直接,開門見山的就說要請自己出山。最主要的是,高順所說的并非是匡復漢室,也并非是助他成就一番偉業,而是要救民于水火之中。
這對于諸葛亮來講,真的就有些難以回答了。畢竟如果諸葛亮拒絕,那就相當于不想拯救萬民于水火之中。
所以這會兒不僅高順的目光,看向了諸葛亮,在座的所有人,都將目光看向了諸葛亮,想知道諸葛亮應該如何回答高順。
而此時的諸葛亮,仍然一臉淡定,笑著開口說道:“我雖自幼讀書,但卻也有自知之明,知道如今自己學業未成,恐怕難以幫助伯平兄。”
諸葛亮的這個回答,確實十分的婉轉,表明了自己并非是不想救萬民于水火之中。而是自己學業未成,無法勝任軍師一職。
而高順聽到諸葛亮的回答,不免嘆息了一聲,“既然臥龍先生如此說,我也不好強人所難。只能等臥龍先生學成之日,再來親自請臥龍先生出山了。”
高順這話一出口,就連靡貞和張寧都覺得不太對勁。心說你不是來請諸葛亮的嗎?怎么人家拒絕了一下,你就直接放棄了?這未免也有點太不誠心了吧?
而此時的諸葛亮,臉上也不免露出了尷尬之色。畢竟這高順也太不按套路出牌了,最起碼你也得再請一請啊。
無奈之下,諸葛亮只能點了點頭,“伯平兄放心,等我學成之日,必然不會忘記,伯平兄今日之邀。”
說完之后,諸葛亮還不忘將面前的酒杯端起,對著高順虛敬了一下,然后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算是將這件事,就這么掀過去了。至于以后要不要跟隨高順,那就只能等以后再說了。
高順同樣笑著點了點頭,并且將杯中之酒一飲而盡。然后開口對諸葛亮問道:“雖然今日我未能成功請臥龍先生出山。不過有幾件事,還請臥龍先生指教?”
這絕對是諸葛亮求之不得的,畢竟就算他不愿和高順出山,助高順救萬民于水火之中。但卻不代表,他不能在高順的面前展露一下才能。
所以當下便笑著對高順點了點頭,“雖然我自知才疏學淺,但也愿意聽一聽,伯平兄有什么不解之處。”
高順也沒客氣,當下便提出了三個問題,“我不解之處有三。其一,想問臥龍先生,這天下何人可以稱之為英雄。其二,想問臥龍先生,當今朝廷可有救否。其三,想問臥龍先生,如何才能救萬民于水火之中。”
可以說,高順的這三個問題,在他沒有來之前,在座的幾人一直在聊。只不過各有不同意見,到如今也未能達成共識。
所以聽到高順問出這三個問題,在場的所有人臉上,都不免露出了一抹興奮之色。知道高順既然問了,他心中也同樣會有一個答案。
而諸葛亮聽后,那是毫不猶豫的開口說道:“河北袁紹,許都曹操,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益州劉璋,還有如今寄人籬下的劉玄德,都可稱之為英雄。將來都必將能夠成就一番霸業。”
“如今朝廷已經千瘡百孔,雖然如今各路諸侯仍奉漢天子為共主,但也不過僅僅只是表面而已。所以如今就算是張良再世,也難扶大廈將傾。為今之計,只能破而后立方可。”
“至于如何才能救萬民于水火之中,那就是結束如今諸侯林立的局面,讓天下可以重歸一統,讓百姓得以休養生息。”
諸葛亮的這個回答,幾乎將在場所有人的想法都給說了出來。畢竟他們一直爭論的就是,這天下何人能夠結束這亂世。至于第二和第三,反倒是沒有什么太多的分歧。
所以諸葛亮話音落下之后,所有人的目光便都看向了高順,想要聽一聽高順是否有什么不同的意見。
而高順也沒讓所有人失望,當下便嘆息的搖了搖頭,“臥龍先生總結的雖然十分精辟,但是我卻有一些不同的意見。”
“我覺得袁紹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干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孫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何足為英雄!”
“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所以我認為,許都曹操和如今不得志的劉備,倒是可以稱之為英雄。”
“畢竟前者挾天子以令諸侯,占據著大義。后者最擅鉆營,每每以仁義來裝裱自己,一旦得到機會,便可一飛沖天。最主要的是,這二人都是心懷天下之人,胸中之志絕不僅僅只是一方諸侯。”
高順這話一出口,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由得暗暗點頭。畢竟高順對這些諸侯的評價,絕對堪稱一針見血。
雖然諸葛亮也覺得,高順的這個評價十分中肯,但還是開口說道:“既然伯平兄認為曹操可以稱之為英雄,為何還要堅守下邳城與曹操開戰,何不投曹操成就一番豐功偉業?”
高順笑著搖了搖頭,“就算曹操是天大的英雄,我也不可能投奔于他。畢竟我不能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而將兄弟們的生死置于腦后。”
誰都知道,高順這話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如果高順投靠了曹操,他身邊的陳宮,必將會死在曹操之手。畢竟陳宮給曹操惹的麻煩,可不是一般的大。
這也不免讓眾人對高順生出了一種感覺,那就是可以托付生死之人。畢竟一個能為身邊人著想的主公,才是最值得跟隨的。
這時龐統也已經站了起來,并且笑著開口對高順問道:“伯平,那不知你認為自己,可否能夠被稱之為英雄?”
龐統的這個問題,絕對夠尖銳。如果高順要是回答自己不是英雄,那他又有什么資格來請諸葛亮出山?
如果回答自己是英雄,又有些王婆賣瓜自賣自夸的感覺。畢竟你高順有何德何能,敢稱之為英雄?
但是對這個棘手的問題,高順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為難,反倒是一臉坦然的開口說道:“我覺得自己并不是英雄,因為我高順高伯平,并不屑于去做一個英雄。”
“我要做的是,結束這諸侯亂世,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能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過上富足的生活。只要能夠完成心中所愿,就算是遺臭萬年,也絕無半句怨言。”
說話的時候,高順那叫一個豪情萬丈。聽的在座之人無不熱血沸騰。就連諸葛亮都有些后悔,后悔自己急著拒絕了高順的邀請。
畢竟高順的這番話,不僅僅只是說明了,他是憂國憂民之人。還表達出了高順的野心,絕不甘心只做一方諸侯。
畢竟能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能夠結束這諸侯亂世的人。除了天下共主之外,還有誰敢說出這樣的話來?
而在這個天下人心中還有漢的時候,高順說出這番話,無異于是大逆不道之言。就憑這么一句話,就算是將其九族盡誅,也絕對算得上是罪有應得了。
但是高順,就這么當著眾人的面侃侃而談。足見高順自己心中,有著多么大的底氣。
而此時的徐庶,也已經站起身來,對著高順抱拳說道:“那不知伯平兄覺得,諸侯亂世應該如何終結?百姓應該過上什么樣的生活,才能算得上是安居樂業?”
徐庶的這個問題,絕對算得上是正中高順下懷。只見高順回頭,從靡貞那里拿過來一張大漢輿圖。
旋即便在眾人的面前,將這張包含了大漢十三周的輿圖展開了。同時高順的手,也直接按在了揚州的位置上。
“我為何要用一座下邳城,去和曹操換一個揚州牧的虛名?原因就是這揚州,乃是平定天下之關鍵。”
“只要在揚州站穩腳跟,便可圖荊州以及交州乃至益州。只要占據了南方的魚米之鄉,加以休養生息,便足可圖謀天下。”
聽到高順如此說,徐庶不由得搖了搖頭,“雖然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益州劉璋并非是英雄,但是他們如今卻各自根基穩固。不知伯平哪里來的信心,能夠取而代之?”
高順笑了笑說道:“劉表所依仗不過是蔡蒯兩家,如果劉表一死,這兩家必將會因擁立新主而內斗。而江東孫策,為人過于急功近利,已經惹得江東氏族不滿。早晚有一天,他會死在江東氏族之手。”
“至于益州劉璋,他可沒有其父劉焉的雄才偉略。根本就無法平衡益州各方勢力,用不了多久必將會受到反噬。所以只要給我時間,這幾處必將使我高順囊中之物。”
“至于百姓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安居樂業,首先就是家有余糧,吃穿不愁。農民手中有可耕種的田地,商人有一個平安的經營環境,讀書人有一個安寧的讀書之所,士兵知道自己在為何而戰。”
“只要能夠做到這幾點,天下百姓便算是真正的安居樂業了。那時就算是有外敵來犯,也必將陷入人民的戰爭之中。因為沒有人會允許,有人打破他們的這份幸福。”
聽到高順如此一說,徐庶的額頭上,已經出現了細細的汗珠。一直以來,無論是哪一位諸侯,都在爭奪氏族的支持。畢竟只有得到氏族的支持,才能站穩一方。比如劉表,就是最明顯的案例。
可高順卻反其道而行之,他要做的一切,都是與氏族為敵。如果真如高順所說,恐怕他還沒在一處站穩腳跟,便已經被氏族吃的連骨頭都不剩了。
“伯平兄,你可曾想過,你這么做會不會得到氏族的認可?如果氏族不認可你,你覺得你能夠成就心中的那番豐功偉業嗎?”
高順笑著對徐庶問道:“元直兄,曹操帶兵二十萬攻打徐州,直到圍困下邳城的時候,城中軍兵所剩不過三萬有余。在這種情況下,我是如何守住下邳城的?”
其實對于高順能夠守住下邳城,在座的眾人也是心生好奇。畢竟當時,他們已經斷言,徐州用不了多久,便會是曹操囊中之物。可結果卻讓他們所有人大跌眼鏡,曹操竟然敗了。
看到眾人用求知的目光看向自己,高順便繼續開口說道:“因為我除了有三萬士兵之外,還有二十幾萬下邳城百姓。曹操并非是敗于我手中之兵,而是敗于下邳城的百姓之手。”
徐庶伸手抹了抹額頭上的冷汗,開口對高順說道:“伯平是如何讓下邳城百姓,與你一同堅守下邳城的?難不成,這就是你口中的人民戰爭?”
高順點了點頭,隨后便將自己如何守住下邳城的經過,當著眾人的面訴說了一番。聽的眾人那是一愣一愣的。
一般人在這種情況下,不搶百姓的糧食就已經不錯了。哪有高順這般,將軍糧分與百姓的?可是如果要是沒有高順的這番舉動,又如何能讓百姓心甘情愿的,幫助高順守城呢?
看到眾人震驚的目光,高順當下又下了一劑猛藥,“如今我已經和曹操達成約定,在合適的時候將整個徐州讓給他。不過他曹操能夠得到的,只不過是一座空城而已。因為如今的徐州百姓,已經開始向揚州遷移了。”
“還是那句話,我高順絕不允許與我并肩作戰的兄弟,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哪怕我還有最后一分力量,也要與他們共進退。哪怕是有死無生,我也會義無反顧。”
“當然,我也知道,我這樣做的風險有多大。畢竟就連先帝,謀劃數年也未能走通這條路。而我高順想要走通這條路,其艱辛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