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沒有送出去的花帽,鷹愁澗小白龍
- 西游:都別攔我,我要去取經
- 白日做夢也成真
- 2076字
- 2024-05-08 05:42:13
解決了六賊,一行三人再次上路。
只是這次,猴子沒有打殺六賊。師徒之間自然也就沒有矛盾沖突,猴子也不會負氣離開。
自然也不會發生什么猴子負氣出走,前往東海龍王那里討酒吃,龍王講述“圮橋三敬履”的故事,勸說猴子回來保唐僧西行之事發生。
而在那荒野中,觀音菩薩化作的老婦人,等待良久。發現該來之人還未來,又急忙掐指推算,知是發了變故。
低頭看了看籃子里的花帽,不由苦笑一聲:“看來這金箍花帽今日是送不出去了,罷了,只能日后再想辦法送出去了。”
……,……
正是皓陽當空,唐僧人困馬乏,坐在樹蔭下休息。
李智云則閃身離開,回到了自己的仙靈福地,在跟自己的兩位嬌妻溫存的同時,吩咐侍女做一些齋飯,待會端給唐僧吃。
猴子是個坐不住的性子,百無聊賴之際開始上躥下跳的去前方探路。
兩匹白馬也難得休息一下,踢踏著小碎步,在水邊吃著青草。
陡然,那清澈的水底,一道白光閃過。
“嘶!”
一聲凄慘的馬鳴之聲傳來,唐僧抬頭看去,頓時驚慌失措。
只見一條小白龍張開血盆大口,在兩匹駿馬所在的位置一掠而過,便生生將兩匹駿馬吞入腹中,只留下兩套韁繩脫落在河邊。
那燈籠般大小的眼睛看到唐僧時,似乎閃過一絲猶豫。
卻不等他有何動作,只聽了白龍口中發出一聲殘呼。
“啊,真是痛煞我也。”
只見他撲通一聲,便重新鉆入水中,巨大的龍身,不停的在那鷹愁澗中翻騰,引得澗中波浪翻滾,巨大的水浪淹沒兩岸。兩岸地動山搖、亂石翻騰。
一聲聲驚天龍吟響徹兩岸,痛哭之聲傳出老遠去,真是令聽者傷心,聞者落淚。
“真是痛煞我也。何方賊人?竟敢使這陰謀手段,暗算于我。
宵小鼠輩,可敢出來與我大戰800回合。”
只聽龍腹中傳來一道聲音:“想要吾出去也不難,只要你上到岸去,拜見吾主。”
原來是龍馬飛龍,被這條白龍吞入腹中。
可龍馬乃是一名真仙境修士,與這小白龍境界相同。
即便是被吞入腹中,仍然不會有任何危險。反而是在龍腹之中盡情折騰起來,這才讓白龍痛苦不堪。
“你休想,吾小白龍敖烈今日即便是死,也不會再向任何人低頭。”
……,……
“有,有妖怪。”
唐僧這才如夢初醒,驚慌大叫。
猴子聽到叫聲,化為流光,眨眼間來到唐僧身邊。
“師父,怎么了?”猴子輕拍唐僧后背,安撫道。
這猴子雖然跳脫了些,但有時候還是挺細心的。
“悟空,剛才那水底突然沖出來一條小白龍,把咱們的馬給吃了,嚇壞貧僧了。”唐僧心有余悸道。
“什么?竟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這孽龍不想活了。”
猴子一聽,頓時炸毛,飛身上了一處高崖,取出如意金箍棒,晃一丈長短,對著下方的水潭就是一陣攪動。
“轟隆隆!”
就在此時,整座水府陡然劇烈的搖晃起來。
與此同時,一個聲音傳入水府。
“妖龍,快還俺老孫馬來。”
“還俺老孫馬來。”
“不還馬來,俺老孫就將你這水底攪個天翻地覆。”
敖烈此時本就痛苦萬分,又聽此天音,臉色頓時就綠了。
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龍游淺灘被蝦戲啊!是個阿貓阿狗都敢騎在自己身上拉屎撒尿了。
“真是欺人太甚。”
小白龍強忍腹中疼痛,重新化作人形,被氣的來回走動,臉色鐵青。
想要沖出水去,與那攪動河水的惡賊大戰。只因腹中疼痛難忍,無法外出征戰。
只得現出真身,躲在水府之中,強自忍乃。
猴子在水上叫罵,小白龍也是在水下叫罵。
一時之間,形勢既然就此僵持了下來。
水面上,猴子叫罵多時,卻不見有妖怪出來,心里不由有些沮喪。
難道真要親自去這水底探一探?猴子有些猶豫,水戰一直是他的弱項。
猴子本不善游泳,即便孫悟空有逆天的神通,但進入水中依舊需要掐訣念咒,無法做到行動自如。
左右為難之下,急得孫悟空不停的抓耳撓腮,上躥下跳。
“悟空,常聽你說有降龍伏虎的能力,怎么如今卻是降不住了?
可憐那兩匹馬兒,不辭勞苦來到此處,竟然就這么被一條龍給吃了。
嗚嗚,它們有什么錯?它們就是想在水邊吃個草,竟然就遭了毒手。
阿彌陀佛,愿佛祖保佑你們的靈魂,早日解脫,來世千萬不要再當馬了,太遭罪了。”
……,……
唐僧碎碎念著,那聲音縈繞在猴子耳邊,就像是無數只蚊子在‘嗡嗡’亂叫,讓他更是心情煩躁。
“別說了,煩死了。”
猴子煩躁的揮了揮手道。
李智云的身影出現,剛出現就看到猴子露出了后世網絡上火爆的表情包,看的李智云差點沒當場笑出聲來。
“和尚,來吃飯了。”
李智云將紫金缽盂放到唐僧面前。
若是平時,唐僧看到這香噴噴的大米飯,早就美滋滋的吃起來了,可今天,唐僧卻是顯得有些沉默。
“咋了?心情不好?”
“嗚嗚,王爺,咱們的馬沒了,被這水中沖出來的惡龍給吃了。”唐僧哭訴道,聲音中有著說不出的委屈。
“李兄弟,你終于回來了。這妖龍也真是能忍,俺老孫用金箍棒攪拌動了許久,又在這譚邊罵了多時。可這妖龍就是不出來,你有沒有什么好辦法?”猴子也迎了上來語氣頗為煩躁的說道。
“無妨,猴哥繼續攪動便是,把這水底攪個底朝天。
等時機到時,這妖龍便會自己現身乞降”李智云語氣十分篤定的說道。
鷹愁澗之所以稱之為澗,是因為兩邊都是高山。
于是李智云和猴子一人占據一邊高峰,猴子取出如意金箍棒,變得巨大無比。
李智云也取出一枚定海珠,將其拋入鷹愁澗中。
定海珠具有鎮壓四海之能,也有翻江倒海之功,攪動一處小小的山間水澗,簡直是小菜一碟。
兩者一同使勁,對著鷹愁澗就是瘋狂亂捅亂攪。
這一下,水底卻是徹底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