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判:贏得優勢的心理博弈
- (比利時)史蒂芬妮·德莫林
- 1287字
- 2024-05-17 09:48:43
對方不接受你的第一次報價
一旦進行第一次報價和還價,讓步過程便即將開始。讓步是在假定的對方利益方向上的供應變化,這種變化被視為自身利益的削減。
讓步是談判的基礎和關鍵因素。
首先,嚴格地說,沒有讓步,就沒有談判。為了進行談判,各方必須同意至少修改部分起始立場。然而,與上述定義相反,這種立場的修改并不會伴隨著談判者利益而減少,我們之后會談到這一點。
其次,即使對方的初始報價非常適合您,但不進行相互交換過程也會造成不利影響。想象一下,如果克里斯直接同意支付約翰提出的第一次報價10,000歐元,約翰會感覺如何?可能并不是很好。
人們在接受讓步時有幾個原因。首先,在談判方面,相互讓步的過程是標準行為:人們認為這是正確的做法,這是大家對其共同的期望。其次,人們接受讓步是為了推動快速協議的達成,以及降低對方離開談判桌的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讓步可以保持與對方的關系的質量。最后,人們接受讓步,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希望這種行為通過互惠機制鼓勵對手也做出讓步。
讓步在頻率、幅度和時間上各不相同。有研究認為,適當的讓步程度遵循一種下降趨勢:在談判開始時做出最大的讓步,隨著談判的進行,讓步的程度逐漸變小,這表明談判者正在接近其保留點。
但也有研究與上述內容形成了鮮明對比,認為合作與競爭之間的交替可能會增加對方的讓步,縮短雙方報價之間的距離,并增加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與僅使用合作或競爭的情況相比)。然而,競爭/合作行為模式似乎比談判者從開始時合作,然后轉向競爭的反向模式更有效。換言之,談判者在談判開始時展現強硬而又不合作的態度,且幾乎不做出讓步,后來改變行為,表現出更加合作和增加讓步的模式,在使對方做出讓步方面更為有效。
區分可能影響讓步程度的四個因素:認知因素、社會心理因素、情景因素和與對方相關的因素。從認知因素來說,有一些我們現在很了解的要素,如保留點和期望點,當兩者都過高時,可能會減少讓步。讓步在損失框架下不如在收益框架下重要。社會心理因素包括情感、動機以及獨立型或依存型自我建構水平。情景因素是指談判發生的背景,談判者是否被觀察,他是代表其他人還是代表自己行事。最后,在與對方相關的因素中,人們會了解到對方的情感表達水平或其表現出的行為類型。
面對談判者做出的讓步,對方是否真的會給出積極的反應?相關研究提出了三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性是西格爾和富拉克的期望理論提出的,談判者提出的讓步可能會增加對方的期望。期望的增加反過來又消減了對方做出讓步的意愿。第二種可能性與前一種相反,古爾德納的互惠理論假設存在普遍的互惠標準,比如一方的讓步導致對方做出同等的讓步。任何違反互惠標準的行為都會使對方產生負面反應,并導致合作行為的減少。第三種可能性是建議雙方采取預先確定的讓步模式,因為對方做出的讓步對談判者的行為沒有任何影響。
每個理論都有一些實證數據支持,可以說每個假設本身都有效,一方讓步對對方產生的影響將取決于背景因素。然而,這些背景因素至今仍很少被探索。在上述研究中指出,至少違反互惠標準會產生不利影響。如果談判者沒有看到對方讓步、做出互惠反應,就會相繼產生冷酷攻擊性的反應,且不再急于做出新的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