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愛睡覺的植物

  • 植物的傳奇故事
  • 杰卿
  • 1462字
  • 2024-04-24 16:24:16

人和動物都要睡眠,經過一天的勞累之后,只需要睡上一覺,就可以精神抖擻。可你知道嗎?植物也是會睡眠的,一些植物如合歡和花生,在白天舒展的葉片一到夜晚葉片就會下垂,出現睡意惺忪的樣子。不僅植物的葉子有睡眠的需求,就連嬌柔艷麗的花朵也需要睡眠。生長在水面的睡蓮花,每當太陽東升之時,它那美麗的花瓣就會慢慢舒展開來,似乎剛從夢境中蘇醒,而當夕陽西下時,它又會閉攏花瓣,重新進入睡眠狀態。由于它這種“晝醒晚睡”的規律性特別明顯,故而得此“睡蓮”芳名。那植物的睡眠究竟是怎么被發現的呢?

最早提出植物“睡眠運動”概念的是現代進化論的創始人、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他在研究植物生長行為的過程中,曾對69種植物的夜間活動進行了長期的觀察,發現一些積滿露水的葉片,因為承受到水珠的重量而運動不便,往往比其他能自由運動的葉片更容易受傷。后來他又用人為的方法把葉片固定住,也得到相類似的結果。達爾文雖然無法直接測量葉片的溫度,但他斷定,葉片的睡眠運動對植物生長極有好處,也許主要是為了保護葉片抵御夜晚的寒冷。1880年,達爾文在名著《植物的運動能力》中首先指出,一些主動進入“睡眠狀態”的植物葉片不容易遭受凍害。

達爾文的這種說法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證據,所以一直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到了20世紀60年代,歐美和日本的一些學者也開始研究植物的睡眠活動,其中最流行的莫過于“月光理論”,即過多的月光照射會干擾植物對晝夜長短的適應,即所謂的“光周期機制”。有些植物為了避免這種干擾,就采取了保持“睡眠狀態”的辦法。然而,“月光理論”在解釋了一部分問題的同時,又給人們帶來了新的迷惑,為什么許多沒有光周期現象的熱帶植物,同樣也會出現睡眠運動,這一點用“月光理論”是無法解釋的。

有一部分植物學家以為,植物“睡眠”不但有利于生長,還能很好地保護自己。譬如落花生、紅花三葉草、酢漿草、含羞草、羊角豆和白屈菜等植物的葉子在夜間下垂,可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和水分的蒸騰;而睡蓮、秋牡丹和郁金香的花瓣在晚間閉攏,可以很好地防止凍害。這是植物在長期生長發育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能力,是因為光線、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引起的。后來,科學家又發現,有些植物的睡眠運動并不受溫度和光強度的控制,而是由于葉柄基部中一些細胞的膨壓變化而引起的。如合歡樹、酢漿草、紅三葉草等,通過葉子在夜間的閉合,可以減少熱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發,尤其是合歡樹,葉子不僅僅在夜晚關閉睡眠,當遭遇大風大雨時,也會逐漸合攏,以防柔嫩的葉片受到暴風雨的摧殘。這種保護性的反應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

科學家們雖然提出了一個又一個觀點,但都未能有一個圓滿的解釋。正當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的時候,美國科學家恩瑞特在進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實驗后提出了一個新的解釋。他用一枚靈敏的測溫探針,在夜間測量多花菜豆葉片的溫度時,發現入睡葉片比不入睡葉片的溫度約高一攝氏度。由此他認為,正是這細小的溫度差異成為影響植物葉子生長的重要因素。因為入睡的葉子生長速度較快,所以這種植物具有更強的競爭能力。

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還發現了一些有關植物睡眠的有意思的事:植物竟與人一樣也有午睡的習慣。原來,植物的午睡是指中午大約11時~14時,葉子的氣孔關閉,光合作用明顯降低這一現象。科學家認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于大氣環境的干燥和火熱而引起的,午睡是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抗衡干旱的本能,為的是減少水分散失,以便在不良環境下生存。

由于目前所有的研究成果還不足以揭示植物睡眠活動的實質,如植物如何入睡,又如何解除睡眠等,所以說,植物的睡眠運動還是個科學之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关县| 宜春市| 从江县| 什邡市| 达日县| 浪卡子县| 连山| 金阳县| 光泽县| 循化| 太谷县| 于都县| 藁城市| 思茅市| 南投县| 万年县| 富民县| 大悟县| 锦州市| 遂溪县| 吉首市| 额尔古纳市| 嘉荫县| 遂川县| 蛟河市| 靖远县| 定安县| 九龙坡区| 花莲县| 望谟县| 潜山县| 武山县| 建始县| 合阳县| 凌海市| 铁力市| 武宁县| 连南| 青阳县| 桂阳县| 合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