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4章 廬山瀑布

《廬山瀑布》水接落霞長一色,天涯明月赴長流。千古茗士多赴來,獨我附詩可千古。,,,,《廬山瀑布》賞析:以詩為刃,劃破千古云煙

一、題解:借“廬山瀑布”之名,立“千古”之志

詩題直指“廬山瀑布”,這是中國文人心中極具分量的文化符號——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的絕唱早已讓其成為詩性地標。而此詩卻跳出對瀑布形態的具象描摹,轉而以廬山瀑布為精神支點,將筆墨投向天地、古今與自我,讓“廬山瀑布”不再是單純的山水景致,更成了詩人對話千古、宣告自我價值的舞臺。

二、意象:天地為幕,鋪展“永恒”之境

四句詩以“水”為脈絡,串聯起霞、月、人、詩,在時空交織中構建出闊大而孤高的意境。

-“水接落霞長一色”:開篇化用王勃“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經典意境,卻將鏡頭聚焦于廬山瀑布下的流水。落霞的絢爛與水面的浩渺交融,“長一色”的“長”字,既寫水天相接的綿長,也暗喻時間的悠遠——仿佛這水、這霞,自遠古流淌至今,從未改變。瀑布雖未直接出場,卻藏在這流水的源頭,是天地一色中沉默的源頭活水。

-“天涯明月赴長流”:若說上句是白晝的靜美,此句便是夜色的靈動。明月自天涯而來,仿佛被流水的悠長牽引,一路追隨奔流。“赴”字賦予明月以人的姿態,讓天地間的“月”與“水”有了互動,也讓這山水有了生生不息的動態感。月光灑在瀑布激起的水霧上,或許朦朧,或許清冷,卻都成了“長流”中的永恒注腳。

-“千古茗士多赴來”:由景轉入人事,點出廬山瀑布的文化重量。“千古”二字拉通時間維度,“茗士”(可理解為雅士、文人)的“赴來”,是為山水而來,為尋詩而來,為在這天地大美中留下自己的痕跡。李白、白居易、蘇軾……無數文人曾在此駐足,留下詩篇,這“多赴來”三字,是對歷史的致敬,也是為下一句的“獨我”埋下伏筆。

-“獨我附詩可千古”:全詩的高潮與鋒芒所在。“獨我”二字,在“千古茗士”的群像中撕開一道口子,顯出孤高與自信。“附詩”看似謙辭,實則是對自己詩作的絕對肯定;“可千古”更是擲地有聲——不是與前人比肩,而是超越前人,讓自己的詩與這瀑布、這山水一同不朽。這種自信,不是狂妄,而是對自我創作價值的終極宣告。

三、心境:從“追慕”到“超越”的文人風骨

詩的前兩句寫天地之永恒,后兩句寫人事之流轉與自我之獨存,藏著詩人對“不朽”的思考。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總在追尋與天地對話的方式,或寄情山水,或著書立說,希望在時間長河中留下痕跡。而此詩的詩人,卻跳過了“追慕”的階段,直接宣告:前人的“赴來”皆是鋪墊,唯有我的詩,能真正與這千古山水相稱,成為不朽。

這種心境,帶著對傳統的敬畏,更帶著對自我的篤定。就像廬山瀑布,千年來飛流不息,見證了無數贊嘆,而詩人偏要讓自己的詩句,成為瀑布旁最醒目的那塊碑石,與山水同壽。

四、余韻:“獨我”背后的文人底氣

讀這首詩,很容易想起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情,也能看到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孤高。但此詩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將個人的自信牢牢扎根于具體的山水(廬山瀑布)與文化傳統中。

“獨我附詩可千古”,并非空喊口號,而是建立在對“千古茗士”的了解、對山水意境的通透之上。詩人知道前人寫了什么,更知道自己能寫出什么——這種底氣,讓詩句雖狂卻不浮,雖傲卻可信。或許,這正是文人面對永恒山水時,最動人的姿態:既敬畏歷史,也敢于成為歷史。

廬山的瀑布還在流,前人的詩還在傳,而這首詩,便以這樣一種“舍我其誰”的氣度,加入了這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远县| 军事| 玛沁县| 巍山| 大埔县| 枣强县| 肥东县| 南京市| 阳信县| 兴业县| 营山县| 思茅市| 双峰县| 临安市| 阜康市| 凤山县| 邵阳市| 卓资县| 海伦市| 久治县| 肥西县| 博湖县| 阿拉善左旗| 南阳市| 都江堰市| 高青县| 普宁市| 滦平县| 漠河县| 连州市| 凤凰县| 甘谷县| 泌阳县| 兴宁市| 屏南县| 手机| 凌云县| 汶上县| 湖北省| 崇明县|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