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和陳軍都是軋鋼廠的員工,結婚審批很快就下來了,兩人隔天就去領了結婚證。
婚后,楊麗和陳軍就搬進了自己的小家里面。
楊齊不僅僅把家具全部配備好了,還放了不少米面和臘肉之類的東西在房子里。
同年,老楊家第三代出生了。
婁曉娥給楊勝生了個大胖小子,楊勝為其取名楊文。
婁半城有了外孫,送來了重禮,一把百多克的黃金長命鎖,一塊玻璃種的玉觀音,還有金鐲子之類的一大堆。
同時,旱災席卷全國各地,糧食減產三成以上。
四九城里,每個人的定量糧減少兩成。
崗上村由于種了幾百畝紅薯和土豆,產量也不錯,除了留下村里人吃的,本來準備全部賣給楊齊的,卻是被公社截胡了。
全國各地都缺糧,公社下面有一個村多出了幾百萬糧食,雖然都是粗糧,但也是大喜呀,公社領導立即來到崗上村,和張村長溝通后,這一批糧食,全部由公社拉走。
當然,張村長也是問了楊齊的意見,楊齊自然是同意的。
周家父子的收購行動也是進行的如火如荼。
在這期間,楊齊見了三個遺老遺少,再次收購了七百多件東西,不過大半是用米面和肉結算的。
60年,干旱持續,糧食再次減產,四九城定量量再次減少兩成。
鴿子市里,糧食價格飛漲,大米價格已經超過了一塊錢一斤。
空間里的大米有不少,楊齊偷偷摸摸的去鴿子市出手了一部分。
家里的糧食一直是由楊齊負責,倒是從來不用糧食不夠吃,當然,楊齊也會偶爾去供銷社買一點粗糧,畢竟誰家都缺糧,得做做樣子。
這一年,在楊齊的安排下,周家父子用米面和肉換了十根大黃魚,三十根小黃魚。
婁半城還在楊齊的慫恿下,通過自己在港島的關系,從東南亞收購了五千噸大米,分了好幾次偷偷運到國內,捐給了國家。
這件事國家大為贊賞,婁半城以愛國商人登上了報紙。
61年,大旱的第三年,全國餓死了不少人。
溝河里的水幾近枯竭,水里根本見不到魚。
好在崗上村后山的那個大水潭,由于在深山,水位下降了不少,方便了楊齊捉魚。
不知道多少年沒有人來這里捉過魚,魚那叫一個大呀,就連十多斤的大王八,楊齊都抓了不少。
憑借這個大水潭,楊齊不僅僅往軋鋼廠送魚,還直接和鴿子市的負責人合作,隔幾天就送一點魚過去,每個月的收入增加了不少。
由于是大旱的第三年,糧食是有價無市,楊齊讓周家父子再次換了不少黃金。
62年,隨著春雨降下,大旱算是結束了。
楊齊再次約見了婁半城說服其前往港島,同時幫忙帶走周家父子。
周父本來就是開典當行的,楊齊讓其帶走了不少玉器,在港島開一家玉器店,積累資本,再購買樓房地皮。
這一年,人民解放軍駐雪區、XJ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地區對侵入領土的印軍進行的自衛反擊作戰。
戰爭結束,大哥楊戰終于退伍回來了。
在這一次戰斗中,大哥英勇殺敵,立下了不少功勞,不過自身也受了不輕的傷,這才退伍。
大哥的工作是街道辦派出所的副所長,還算是不錯。
回家不到一個月,在老爹的介紹下,大哥結婚了。
大哥的結婚對象正是老爹戰友的遺孤。
這一年,楊齊當舅舅了。
楊麗生了一個閨女,楊齊稀罕的不得了。
二嫂婁曉娥也再次懷孕,同時,在婁半城夫妻倆離開了四九城后,婁曉娥直接登報說明自己和婁半城夫妻倆斷絕關系。
66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家里就劉小萍符合條件,但是上山下鄉可不是說說那么簡單,何況還是一個女生。
所以,楊齊在過年后,就花了一千塊錢,給劉小萍買了一個軋鋼廠宣傳科的工作。
全國各地,運動盛行,一些根本不入楊齊眼的跳梁小丑也加入其中,整天張牙舞爪的。
不過,老楊家不僅僅有著三位退伍軍人,還有著獲得過見義勇為和優秀工人獎項的楊齊,倒是沒人敢了挑釁。
而且,楊齊現在已經是軋鋼廠采購科科長,是軋鋼廠廠長兼改革主任李懷德的親信,誰敢惹。
就算是院里的年輕人,那也是只敢在院外吆五喝六。
面對這樣的大勢,楊齊沒有能力反抗,只想保護好自己在乎的人。
期間歡歡和妮妮兩個丫頭也成年了,楊齊直接把兩人安排在了采購科,就在自己的眼下,當然兩人的采購任務都是由楊齊完成的。
79年,運動結束了,華夏即將騰飛。
前往港島十多年的周家父子以港商的身份重回故土,同行的還有周浩然的妻兒。
楊齊本來還擔心,周家父子會把自己甩開,不過卻是想多了。
在這十幾年中,周父憑借毒辣的眼光,在港島站穩了腳跟,在那一箱箱玉器的幫助下,成為了港島有名的富豪,并且聽從楊齊的安排,在房地產低迷的時候,抄底了不少樓房和地皮。
這一次,回到四九城,一家人就先來了楊家。
周父鄭重的把一切交還給楊齊,不過楊齊不宜露面,明面上的掌控人則是周浩然,周父則是過上了頤養天年的日子。
楊齊憑借先知先覺,以及周家父子帶來的大筆資金,大刀闊斧的開干,成為一名愛國的財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