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這是一本關于你我的人生態(tài)度之書——我們看到怎樣的人間,人間就看到怎樣的我們。繪畫這些年,在筆耕不輟間,阿焦仍舊愿意以尋常生活中的點滴,創(chuàng)造人生的自在與歡喜。
這本書多了些形象,除了大家摯愛的張三和貓咪(黑的叫黑妞,黃的叫王富貴),還有我喜歡的小豬不惑以及我落筆總成歡的少年。這些形象都代表了我對創(chuàng)作的無比熱愛,是我人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小豬不惑的由來大概是自小就喜歡豬八戒,我總感覺它身上有著現(xiàn)代人想上進又時常偷懶的特性。其實不惑也是個成年人的形象,所謂四十而不惑,故而取名為“不惑”。它不拘小節(jié),亦自得其樂,它努力奮斗就像我們在職場一樣,但它的慵懶拖沓又是我們的日常。它有那么點正義感,愿意去過俗世的生活,并沒有那樣完美卻格外真實。
所以,我賦予了它一個自由的靈魂。
我出生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的蘇北,我們的少年體驗里沒有發(fā)達的網(wǎng)絡,更沒有種類繁多的電子設備,但物質的貧乏并沒有阻止我們對生活的熱愛。我們整天嬉戲于田園山水之間,大自然就帶給我們人生中最大的新鮮感,以至于許多年后,那些生猛的、孤單的、游戲的少年時光,仍然在治愈著我們忙碌的中年。
于是,“二貨”一般的少年光景——摸魚捉蝦、爬樹揭瓦……在我的筆下復活了。我們在無憂無慮中以赤誠勇敢之心走向了外面的世界,留下了許多鮮活且生動的少年回響。
張三是一個略顯油膩的中年男性,他憨態(tài)可掬,隨性且自由,真誠且不做作,演繹著中年人的喜怒哀樂。他常常幽默,偶爾正經(jīng),心懷樂觀,有著自己的歡喜和自在。
張三是懷舊的,亦是世俗的。我只是希望用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來記錄我們的日子,說說我們的庸常。
都說畫畫的人喜歡養(yǎng)貓,于我而言,只是一個“懶”字——因為貓不必遛。它們跟你相處沒有那樣多的感情,可近可遠,各自隨性。
我的第一只貓是別人送養(yǎng)的黑色折耳小母貓,取名為黑妞,我和它相處得比較久,所以畫里大多數(shù)貓的形象是以它為藍本。后來朋友撿來了一只橘貓,因生得富態(tài)而顯得威武,有王者之氣,故而取了個俗名——王富貴。至此,我的筆下常以這兩只貓來演繹不同的生活。
黑妞慵懶又自由,依戀著張三卻又有著自己的江湖,它有些喪喪地活著,卻又不失自己的淘氣,它有著自己的小思想、小情趣,活得自我且無所顧忌。
王富貴高冷且傲驕,有著自己的小算盤,常常以一副事事通透的姿態(tài)看待一切,有些老氣橫秋,從里到外透著自己的小聰明。
繪畫是一件幸福的事,它表達著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與共情,也讓我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到了極致。相較于成才我更愿意成事,做一件是一件,去積攢其中的各種心得與經(jīng)驗。
大道理人人都懂,小情緒難以自控,這是現(xiàn)代人的通病。在得與失的裹挾里,在欲望和虛榮之間,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著自己的軟弱與疲倦,而這些畫和字,希望能成為你人生中短暫的治愈與安慰。
姑蘇阿焦
2023年10月 蘇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