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見景迎已退、銅陵空虛,便下令馮云山繼續進攻,務必拿下銅陵。
馮云山在戰前激賞將士,對著士兵說打敗清朝后他們將獲得自由和康寧,上帝和他們同在。太平軍的戰斗欲望瞬間拉滿,連克宜秀,樅陽等地,池州岌岌可危。
池州守將朱寧聯合盧江、石臺兩地軍隊共抗太平軍主力,蘇皖兩地和平的像沒有發生太平天國起義一般,只有池州異常慘烈。
本來已經進入僵持,不料太平軍主力突然分兵北上,廬江不敵被破,守將朱華兵敗自殺。
朱昭趁皖軍空虛攻占了祁門縣,黟縣知縣望風而逃,黟縣遂歸明軍,朱昭繼續北進,石臺縣就這么被咬住了。
朱寧見大勢已去,遂投銅陵而去。石臺縣守將想我可不能被這些坑貨坑死,遂降了太平軍。
景迎聞訊親自帶兵收復了廬江,前往銅陵等待太平軍前來決戰。
大帳內,景迎正臉色凝重的看著沙盤。
忽然一個小兵沖了進來。“大人,蕭朝貴領兵一萬進攻廬江縣,朱寧請求派兵支援。”
景迎頭也不抬的說道:“傳令,不管他,讓他自己照顧自己。”
使者道:“是…呃…啊…”
景迎抬頭盯著使者道:“啊什么啊,傳令讓朱寧自己堅守廬江。”
“可是大人,朱將軍手里只有兩千人啊。”
景迎抬頭盯著使者道:“只是讓他負責守城罷了,我會派出軍隊適時對他進行援助的,這是他們的圍點打援之計,如果我們步步受制,遲早會露出破綻的,派出多少就會被他們吃掉多少。”
“大人告辭”使者走出大帳,縱馬向北而去。
“劉樹增”景迎對站在身旁的青年軍官吩咐著命令。劉樹增原是江浙巡撫林則徐帳下的親將,由于能力出眾被中央調來當江淮軍區副將。“你率五千士兵守住青陽奪下石臺,斷絕江西農民軍和太平的聯系。”
劉樹增拍了拍胸脯:“保證完成任務”說罷便向帳外走去。
“站住,莽撞的小子,給我活著回來。”累迎用一種異樣的眼神看著劉樹增。“得令”
劉樹增出帳后把軍隊分成兩路,留兩千人守著青陽,自己帶著剩下的士兵直撲石臺。劉樹增率部翻山越嶺,在濕熱中穿行,最后突然出現在離石臺僅有十里的一座小山上。
“什么?這是清軍?”在江西農民軍將領高泰的眼中清軍十分孱弱,在隨朱昭打江西的過程中有些清軍甚至連使刀弄棒都費勁。“他們怎么來的這么快?”
“稟報將軍,清軍在離我們五里的地方扎寨安營。”
“沒道理啊,清軍兵少糧匱,利于急戰,如今卻主動采取防守,其中必然有詐。再探”“是”
一天過去,清軍仍然沒有動靜。“難道他們只是清軍的前部先鋒?在等清軍主力到來。”高泰對旁邊的參謀說道。
所謂參謀不過是村里的教書先生,你讓他搞教育他還能給你講個四書五經,你讓說打仗人家是真不造啊!為什么不讓其他人來呢?農村的教育還沒普及,農民們對種田之外的事情懂的是真沒有幾個。
看著眼前毫無反應的參謀,高泰搖了搖頭。
又一天過去了,劉樹增令人把僅有的三十匹馬尾上綁上樹枝,放馬在后山狂奔,高泰見到這個情形更加不敢盲目出戰。
到了第四天小兵報知高泰,劉樹增撤兵而去。高泰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前幾天清軍叫陣我沒有出去,我是想看一看他們究竟有多少兵馬?今日清軍撤軍了,他們果然人少,不堪久戰。眾將士隨我殺出,建功立業,就在當下!”
就這樣,高泰帶領本部一萬兵馬直追劉樹增而去。劉樹增事先探明高泰乃萬軍擁戴之將,陰謀詭計定然拿不下他。
于是他率軍在高泰必經之路上埋伏,力圖攪亂其隊伍。
高泰見前路山林險峻,心里突然感到不安,便喚來向導問道:“此為何地?”“此地名為直谷,山中只有一條路可以行走,由于山路筆直,故稱直谷。”
“直谷,若有人斷其谷口,我軍休矣。”于是高泰又派出了比之前多一倍的斥候,生怕谷口被人截斷。但斥候來去一批又一批,愣是沒有發現一點清軍的動靜。慢慢的,高泰也放下了戒心。
“看來是我多慮了,全軍加速前進。”高泰走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殺~”忽然大批清軍從山上沖了下來,把高泰率領的軍隊沖成了兩段。
“你,你們不是說你們沒有探到清軍的消息嗎?”高泰指著斥候們怒道。
斥候們紛紛喊冤道:“將軍饒命,我等只看見前后谷口沒有清軍,山上只有一些老百姓。”
“我等中清軍呂蒙奪荊州之計也。罷了,等仗打完了再找你們算賬,左右隨我殺出包圍圈。”高泰身先士卒,一連殺死了好幾個清軍,劉樹增見狀也只好親自來與他交戰。
慢慢的,高泰手下的軍隊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發現好像只剩自己一人了。
高泰見狀悲憤不已,正欲拔劍自刎,劉樹增叫住了他。“高將軍,劉樹增素制你乃忠義之輩。怎樣報國不是報國呢?希望將軍可以幫助我們一起推動變法,挽救蒼生!”
高泰想了想,覺得他說的有點道理,便率部投降了清軍。
由此,劉樹增只憑三千精兵平定了石臺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