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加入中國作協
- 重生1998:我的文娛時代
- 山貓部落
- 2510字
- 2024-04-15 12:46:37
第二天,江橋收到了中國作協寄來的信件。打開一看,是中國作協會員證。
先拿給溪溪和瑞雪看了,讓兩女好一陣羨慕。
到了學校,課間休息時,又拿給徐校長看。
徐校長很高興,體制內的人對這個還是很看重的,立馬讓人復印了一份存檔,以后校慶還有搞校史館的時候,這個就是很重要的東西。
然后,學校大門立即拉橫幅:“熱烈祝賀我校學生江橋加入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惹得過路的人們和學生好一陣圍觀,贊嘆不已。
學校升旗大會上,校長就這個事情,慷慨激昂地講了半個小時,弄得第一節課都少上了幾十分鐘。
媒體知道這個事情后,省內外的十多家報社記者前來學校采訪江橋,然后進行了報道。
江橋翻看了好幾家報紙,覺著《中國青年報》的報道還算客觀,看著比較舒服:
“少年知名作家江橋日前正式加入中國作協,成為最年輕的會員?!?
“據了解,加入中國作協首先必須加入地方作協,之后由會員推薦,專家咨詢委員會審議通過,由作協書記處召開會員發展大會進行審議通過?!?
“之前江橋已經加入YN省作協,這次加入中國作協,得到了YN省作協主席周博、副主席黃國強等人的力薦,中國作協經過認真研究,已經批準江橋的入會申請。完全符合程序。”
“中國作協表示:本著愛惜人才,培養文學創作人才的原則,大家一致通過了江橋加入中國作協的申請?!?
“著名評論家、YN省作協主席周博在接受采訪時說,自己確實是江橋的加入中國作協的介紹人,并給予鄭重推薦。
“他認為,江橋是80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在青少年讀者群中極具影響力,他的作品已經成為中國相當多的少年人成長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江橋的作品寫出了這個時代文學所具有的新的品質和感染力,其影響力和文學水準都足以使他具備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資格?!?
“周博還表示,隨著時間的進展,80后的作家終將會成為當代文學重要力量,有關部門應該給予關注和支持,社會應該給予更多的愛護,使他們不辱使命,承擔起文學面向未來的責任。”
“在采訪江橋加入中國作協有什么感受時,江橋說,能夠加入中國作協,其深感榮幸,讓其有了一種歸屬感。感謝中國作協對其文學創作的認可,感謝中國作協的關心和厚愛,他將繼續努力,以更加飽滿的精神,創作出更多受青少年讀者喜歡的文學作品……”
也有不少對江橋加入中國作協表示不認可的報道。
《文匯報》就覺得江橋加入中國作協是在胡鬧,完全就是一場鬧劇,并直接引用被參訪的一位陸姓作家的觀點。
“他夠資格加入中國作協嗎?根本不夠。你看看他寫的那部《女王的棋局》,寫的是什么玩意兒?有什么思想內涵?有什么現實原型?就是一個小屁孩在那里憑空想象,怎么爽快怎么來……”
“沒想到,中國作協還審議通過了,我很失望,甚至是憤怒,太荒唐了,這是自甘墮落……”
《新民晚報》也發文章認為中國作協的此舉略顯草率,也采訪了一位老作家。
“就江橋加入中國作協的行為,我們采訪了本市作家張成,張成表示,作協不應該向市場和商業妥協,我們創作的是人們群眾需要的積極向上、有思想內涵的精神食糧,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作品,而不是什么快銷品……”
隨后,《文化報》刊登了中國作協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鍵功的署名文章,算是給這件事最后定論。
“作協太老了。一個會來了500人,其中400多人都是1980年代加入作協的。近20年里,作協系統沒有太多新鮮面孔加入……”
“80’作家的知識儲備、藝術表現力都遠超當時的我們,不能把他們當小孩看,文學不能忽略他們的存在,應該有大格局、大氣象,以更開放和包容的胸懷去關注他們?!?
“文學藝術創作這個領域一定要有新面孔,一定要有年輕人加入,這樣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這天,江橋和溪溪、瑞雪一起找到徐校長。
“徐校長,《臨水》雜志自創辦以來,得到了學校領導、老師,還有眾多同學無私的支持,我們一直銘記在心?,F在我們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想向你匯報一下,你看合適不合適?”
因為經常請假,江橋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繼續和學校搞好關系。
徐曉信雖然知道江橋說的是謙虛的客套話,但聽了心里還是非常的舒服,非常的受用。
于是,大手一揮:“雜志需要學校什么支持,你們盡管提,只要學校能辦到,一定給你們辦?!?
“倒不是什么麻煩事,而是兩家合作共建的事情?!?
徐曉信眼睛一亮:“合作共建?具體說說?!?
“我想建議學校成立一個文學社,然后讓《臨水》雜志成為一中文學社的實習基地,學生們可以利用周末時間,來雜志社學習如何審稿、如何寫作……”
“這個好啊?!毙鞎孕排d奮地站起來,在辦公室里走來走去。
他這么沒想到了?一中出了江橋這么個少年知名作家,可以完全借此把一中打造成全省,不,是全國響亮的文學創作人才中學,更何況《臨水》雜志就在臨水啊……
“你們放手去辦,學校全力支持你們。”
“到時候,我想是不是搞個掛牌儀式?”
江橋這個提議更是讓徐曉信全身每個毛孔都極為舒暢,做事情怎么能不讓人知道了?
“要的要的,很有必要……”
于是,當天學校就出了告示,宣布成立一中文學社,希望廣大熱愛文學、文字功底比較好的學生踴躍報名。
文學社成員的評審人員由《臨水》雜志社的主編江橋、副主編安芷溪和林曉雪擔任。
最后又宣傳,文學社成立后,《臨水》雜志社將成為其實習基地,文學社成員將不定期地到雜志社學習審稿、創作等,并有一定的報酬。
學校的廣播也循環地播報這個事情。
學生們報名非常積極,尤其是女學生,那個興奮啊。甚至連江橋他們所在的班級大部分人都報名了。
宋禹都和江橋說:“能不能讓我也參加文學社?”
“你也想去?很枯燥的,不是所有投稿的小說都寫得好看,有些看得你鬼火冒,想殺了對方的心都有……”
“這樣啊,那就算了,還是看我的武俠小說好了?!?
評審這天,江橋他們找了間教室,讓學生們排好隊,按順序進來,一組十個人。
每個人分到幾份小說稿,給二十分鐘的閱讀時間,然后說出小說的優劣,你喜不喜歡。
搞了大半天,選出十二個人,江橋將他們分成三組,以后來稿多的時候,就由他們進行初審,就看小說好不好看、精不精彩,好看、精彩的就過審。
被淘汰掉的,為防止因為個人偏好的原因,其他兩組再交叉進行審稿、篩選。
他們初審過了,再由溪溪和瑞雪進行二審,就小說結構、情節、人物塑造等綜合進行評審,從中篩選出比較好的。
江橋這里,是三審,他再對小說內容做整體把握,讀者受眾面大不大,有無過于消極、不健康的內容啊,等等。并決定是否最后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