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我叫趙莎,是一名“90后”創業者。下面是我的故事。
小學,關在籠子里的“小鳥”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父母外出打工,我從農村的小學轉到縣城的小學,住在外公外婆家,成了一名留守兒童。在縣城的小學里,我非常自卑,不敢大聲說話,怕老師、怕同學;在外公外婆家,我也不敢向外公外婆提要求,會壓抑內心的很多想法,不敢開電視機,不敢要零花錢,不敢要好看的衣服。我羨慕同學們周末都有父母陪,羨慕別人的童年里有看不完的動畫片……
可能是因為自卑,我從小就刻苦學習,初中、高中都在學校寄宿,將時間全部花在了學習上,學習成績也保持在班級前3名。我想,即使沒有好的家庭環境,我也要有一個好成績,考上一所好大學,未來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
功夫不負有心人,高考成績出來的時候,我的成績高出一本線10多分。當時在我們村里,能考上一本是一件很值得驕傲的事情,父母非常欣慰。填報志愿的時候,外公和父母都希望我填報師范、醫學類的院校,畢業了去當老師或醫生,因為這些職業很穩定。但我沒有聽從家人的建議,買了兩本關于高考志愿填報的書回來看,然后根據自己的興趣,填報了以服裝、設計、會計類專業見長的院校,滿心歡喜地期待著在喜歡的大學里實現自己的夢想。
大學,被調劑到動物醫學專業
后來,我成功被我的第一志愿學校——一所“雙一流”建設高校錄取。可糟糕的是,我喜歡的專業并沒有錄取我,我被調劑到了一個之前從來沒有聽過的專業——動物醫學專業,通俗地講,就是獸醫專業。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內心五味雜陳。在父母看來,這意味著我讀完5年大學后要去當獸醫,于是他們直接聯系我的高中老師,建議我復讀一年,重新考個他們眼中的好學校和好專業。我雖然也不喜歡動物醫學專業,但復讀會使我非常有壓力,如果心態沒穩住,我可能連這所“雙一流”建設高校也考不上,我想大學所學的專業也不一定限定了最終出路,所以我沒有答應去復讀,心里想著可能還有翻盤的機會。
我想很多人在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都是懵懂地選擇了一個專業,等到真正學習了這個專業后才發現自己完全不喜歡,卻又不得不熬完幾年大學生活,最后勉勉強強地去做與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我在被調劑到動物醫學專業進入大學的第一天,就開始了自己的職業探索之旅。
大一暑假,我留在實驗室做實驗,體驗科研生活,以決定到底要不要走專業路線,未來要不要考研;大二,我參加了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確定了自己畢業后要從事與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于是連續兩年周末無休,在另一所學校攻讀人力資源管理的第二學位;大四,我拿著簡歷在多所大學的招聘會上參加面試,最后孤身一人去大城市求職,3天跑了8家公司,只為有一個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當時我想,畢業后一定要做與人力資源相關的工作。
畢業,一份起點低的工作
可能是因為本專業是動物醫學,第二專業才是人力資源管理,也有可能是因為大城市競爭激烈,除了本專業領域的工作機會外,我只得到兩個酒店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機會,并且每月工資只有2800元。辛辛苦苦地付出,卻并沒有得到理想的工作機會,我好像總是離理想的城堡有一段距離,但我依然沒有放棄對未來的探索和追求,想著先就業再擇業。
工作第一年,我每天早上6點半起床,7點出門,晚上11點才回到公司宿舍。那時候,我被獲得直博(直接攻讀博士)機會的同學嘲笑:你工資這么低,還這么努力干嘛?被同事取笑:我和你住一間房,可是我起床的時候你已經出門了,我睡覺的時候你才回來,我基本上只能在公司看見你,你要不要這么拼啊!甚至還被父母質疑:一個名校畢業的大學生,在深圳做每月只有2800元工資的工作,每天把自己折騰得那么累,不如回老家找份工作算了。聽到這些話時,我很難過,尤其是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更讓我覺得孤獨。但后來,憑借自己的努力,我終于跳槽到了一家大公司。
剛進入大公司時,我仿佛每天都頂著光環上班,特別開心。可過了幾個月,在新的工作崗位上,我也感受到了一些業務壓力,除了每天加班外,還需要處理一些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的人際關系。最后身體向我敲響了警鐘:我的頭上出現了好幾處硬幣大小的斑禿,醫生說這很可能是精神壓力較大引起的。那時我每天害怕自己一覺起來,頭上就又有幾處斑禿。最后,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其他原因,我決定離職,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創業,把熱愛變成事業
2018年12月,離職的我開始創業。搬家公司的小車帶著我從深圳的東邊到深圳的西邊,我和妹妹擠在一間只有14平方米、每月800元房租的房子里。離職后,我很害怕和父母溝通,一方面怕他們擔心我,另一方面,他們確實無法理解我一個人在家不上班怎么賺錢,沒有錢怎么創業。
因為缺少和父母的溝通,我和他們的關系極度惡化。在一次電話中,我和爸爸的情緒都非常不好,我們吵了起來。一氣之下,我暴躁地掛掉了電話,而爸爸也直接把我從微信里拉黑了。那時,我雖然慌得不得了,擔心和父母的關系就此鬧僵,但同時也特別委屈:創業已經很苦了,還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不過后來自己創業有些小成績后,我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母,也終于獲得了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小學、大學、畢業和創業的4段小故事,是我這樣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在平凡的歲月里做出的一些小努力的見證。其中的一些場景,可能也是一些“90后”的真實寫照:童年時總感覺缺乏愛,不自信,于是拼命學習;讀了大學,一邊步入新天地,一邊要與不喜歡的專業“死磕”;畢業了,在職場的壓力下成長,同時還要再次進修與父母溝通這門必修課。我們很可能度過了很多個迷茫的夜晚,偷偷帶著眼淚入睡,但第二天起床又暗自給自己打氣:今天又是一條好漢。
畢業這幾年,通過不斷地尋找、探索、努力,我終于找到了舒服自在的生活方式。借助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我找到了自己熱愛的領域——知識可視化的教學和服務,成功地從職場人士變成自由職業者,再從自由職業者轉型為個體創業者。這一路走來,除了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認可,和父母的關系逐漸緩和,我還找到了自己的愛情,認識了另一半。更重要的是,當我順著自己的熱愛,重新出發的時候,我也和自己和解了,不再和自己較勁。我時常有一種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源于對未來的篤定,對熱愛的追求和探索。
成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樣子。很多時候,我們容易被一些其他因素干擾,走著走著就走偏了。還有些時候,我們無法按照理想路徑前行,便會把原因歸于他人的阻礙,殊不知,人生的掌控權一直在我們自己手里。我把這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整理成了一本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感謝這個時代,它賦予了很多人被看見的機會,而你只要足夠努力,總會被看見。
我是如何一步步發現自己熱愛的領域,并把熱愛變現的?我經歷了這5個階段。
第一階段:找到自己的定位,即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當你想清楚這一點時,你未來的發展方向就會極度聚焦;越聚焦,外界的聲音就越不會干擾你內在的節奏,從而減少內耗。
第二階段:讓自己變得專業,專業能力永遠是你立足于社會的根本。我總是問自己喜歡什么,能不能把喜歡的變成專業的,再把專業的變成自己的職業。所以在第2章,我會和你分享我每次跨行跨業的時候,是如何讓自己快速變專業的。
第三階段:采取行動,做一個知行合一的人。很多人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究其原因,很多時候我們是思想上的巨人,卻是行動上的矮子。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到極速行動,拆分、執行并完成目標呢?在第3章,我會將自己的時間和計劃表分享給你,供你參考。
第四階段:擴大影響,讓自己能幫助更多人。在個人品牌時代,只有不斷地對外分享輸出,才能讓自己更好地被看見,也才能使個人價值最大化,從而幫助更多人。如何從0到1積攢粉絲,如何從0到1建立自己的個人品牌,本書的第4章將詳細為你介紹。
第五階段:實現變現,打造自己的第一個知識產品。關于專業力變現,我一直有一種“你若盛開,蝴蝶自來”的信念:當你扎扎實實地學習、扎扎實實地分享輸出、用心地做好自己的產品時,總有人會被你吸引;當你真心實意地為他人著想、為他人提供價值時,財富也會自然地流淌到你這里。
另外,為了讓你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本書還設置了一些行動清單,它們將引導你看完相關內容后立即開始行動,讓你真正做到學有所用。
愿本書助力你找到自己的熱愛,成為越來越優秀的人,綻放自己,未來可期。
趙莎
2024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