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雪夜遇文憂
- 人在三國,我竟是秦宜祿
- 南笙挽風(fēng)呀
- 2132字
- 2024-04-12 22:34:14
自女兒紅問世以來,河內(nèi)之地的酒肆便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
大雪紛飛之夜,雖然寒風(fēng)凜冽,然而人們對于美酒的熱愛卻絲毫不減。
酒肆內(nèi)燈火通明,歡聲笑語此起彼伏,食客們圍坐一堂,品酒論事,從談及家長里短到暢談天下大事。
秦宜祿深知商機(jī)難得,為了更好地滿足市場需求,他精心制作了不同檔次的女兒紅。
低等酒水醇厚可口,價格親民,深受普通百姓的喜愛,成為酒肆中的熱銷佳釀。
而高檔酒水則更加珍稀,酒香濃郁,口感細(xì)膩,是達(dá)官貴人、世家大族爭相追捧的珍品。
在這些高檔酒水的推動下,秦宜祿的名聲逐漸傳遍了河內(nèi)乃至周邊地區(qū)。
許多商賈紛紛前來求購,如此這般,河內(nèi)的經(jīng)濟(jì)短暫出現(xiàn)了一波上揚(yáng)。
今夜,秦宜祿與高順二人親自蒞臨城內(nèi)一家聲名遠(yuǎn)揚(yáng)的酒肆。
酒肆內(nèi)香氣四溢,賓客滿座,歡聲笑語不絕于耳。
秦宜祿步入其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之色,這女兒紅果然名不虛傳,為河內(nèi)帶來了一些的繁榮。
高順緊隨其后,他雖也是愛酒之人,但深知酒乃兵家大忌。他淺嘗一口女兒紅后,便放下酒杯,不再貪杯。明日還需操練士卒,他不敢有絲毫懈怠。
“主公,這女兒紅當(dāng)真不錯!”高順稱贊道。
秦宜祿見狀,笑道:“大哥,今日就咱們兩個,何必這般拘謹(jǐn)!你喚我表字即可,我們一同暢飲,共賞這美酒佳肴?!?
高順聞言,略一猶豫,但見秦宜祿如此豪爽,也只好點(diǎn)頭應(yīng)允:“既是主公相邀,那某便恭敬不如從命了。只是禮不可廢,某還是喚你主公吧?!?
于是,二人舉杯對飲。
突然之間,酒肆的一角傳來一陣喧囂之聲,打破了原本的寧靜。
只見店小二正一臉不悅地驅(qū)趕著一位醉醺醺的落魄中年男子。
那男子披頭散發(fā),衣衫襤褸,渾身散發(fā)著一股濃郁的酒氣,顯然是已經(jīng)醉得不輕。
“你這酒鬼,速速退下!大冷的天怎么也凍不死你!”店小二不滿地喝道,試圖將這位不速之客趕走。
然而,那中年男子似乎并未將店小二的驅(qū)趕放在心上,他搖搖晃晃地站起身來,大聲呼喊道:“給某再上幾壺‘女兒紅’!今日不醉不歸!”
他的聲音雖然有些沙啞,但卻透露出一種不羈的狂放。
周圍的食客們紛紛側(cè)目而視,有的露出厭惡之色,有的則帶著幾分好奇。
那中年男子似乎并不在意旁人的目光,他繼續(xù)大聲吟詠道:“醉臥杯間夢未央,生死浮沉任疏狂。世間繁華皆如夢,唯有美酒解千愁?!?
他的詩句有些頹廢,充滿了醉生夢死的意境,字字句句都透露出一種對世事的無奈與超脫。
秦宜祿與高順不經(jīng)意間卻被這陣喧囂之聲吸引了過去。
秦宜祿瞥了一眼,只見一位醉醺醺的落魄男子正在與店小二爭執(zhí),他并未過多在意,只當(dāng)是一位尋常的醉客。
然而,一旁的高順卻是神情凝重,緊皺著眉頭,似乎在努力回憶著什么。
秦宜祿見狀,心中好奇,便問道:“大哥,你似乎對這位醉漢有些在意,怎么了?”
高順聞言,回過神來,沉吟片刻后說道:“沒什么,只是覺得這醉鬼的聲音有些耳熟,我似乎曾經(jīng)認(rèn)識此人?!?
他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絲懷疑與不確定,似乎在努力搜尋著久遠(yuǎn)的記憶。
秦宜祿聽后,心中一動,笑道:“既然大哥覺得可能是舊識,那我們不妨一同前去認(rèn)識一番?!?
高順聞言,也是欣然點(diǎn)頭應(yīng)允。
于是,秦宜祿與高順二人緩緩起身,帶著些許好奇與疑惑,向著那位醉漢走去。
醉漢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似乎并未察覺到二人的接近,依舊自顧自地大聲呼喊著:“多來幾壺酒水??!某今日定要一醉方休,不醉不歸!”
高順越走越近,終于聽清了這位醉漢的聲音。
他一臉驚訝,脫口而出:“文憂先生?可是你?”語氣中充滿了難以置信與驚異。
秦宜祿見狀,也是心生好奇。他從未見過高順如此失態(tài),畢竟這位兄長一向沉穩(wěn)內(nèi)斂,不露聲色。
這位“文憂先生”究竟是何許人也?竟然能讓高順如此吃驚。
高順的失態(tài),使得秦宜祿對這位所謂的“文憂先生”愈發(fā)好奇。
他口中反復(fù)咀嚼著這個名字,似乎在努力搜尋著腦海中的記憶。
“文憂、文憂——”秦宜祿低聲自語,他的眉頭緊鎖,似乎在回憶著什么。
突然,一道靈光閃過腦海,一個名字浮現(xiàn)在他的心中——李儒?李文憂?
秦宜祿瞬間愣住,整個人如遭雷擊,身體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這并非出于恐懼,更不是因?yàn)楹洌切闹械募与y以自抑。
他猛地站起身,大步走到案桌旁,一把將那位醉漢拎起。他的動作雖有些粗魯,但眼神中卻充滿了急切與期待。
醉漢被秦宜祿如此對待,卻并未有任何反抗之意,只是口中不斷嘟囔著:“給我酒!給我酒!”
秦宜祿將醉漢的散發(fā)輕輕歸攏,露出他的面容。
雖然此刻的李儒面色蠟黃,憔悴無比,頜下須發(fā)叢生且凌亂不堪,但秦宜祿還是一眼認(rèn)出了他。
這位便是昔日權(quán)傾朝野的董卓智囊,那位曾令天下為之顫栗的李文憂!
他的出現(xiàn),如同驚雷般在秦宜祿的心中炸響,激起層層波瀾。
李儒,堪稱三國時期的頂尖謀士,其才智與謀略在早年間便名動四方。
若說諸侯并起之局,皆由董卓一手造成,那么在這幕后,必然少不了李儒的影子。他身為董卓之婿,更是董卓的得力助手,為其出謀劃策,助其權(quán)傾天下。
李儒不僅富有遠(yuǎn)見,更敢于冒險,行事果決。他對于人心的揣測之精準(zhǔn),絲毫不亞于那以洞悉人心著稱的賈詡。
然而,命運(yùn)多舛,李儒在歷史的舞臺上過早地消失,使得他的才華與謀略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現(xiàn)。
否則,他或許也能與賈詡一爭高下,成為“毒士”這一稱號的有力競爭者。
在旁人的眼中,李儒或許是個十惡不赦的罪人,但在此刻的秦宜祿眼中,他卻是一件價值連城的寶貝。
秦宜祿深知,若能得李儒相助,必定能如虎添翼,成就一番偉業(yè)。
因此,他心中激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