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博士坐在辦公室里,晃了一圈椅子,感覺稍稍有些頭暈,他停了下來。
一時難以判斷是余楓的話語,還是轉圈,讓他現在如此頭暈目眩。
他博士的方向是生物信息學,交叉學科。
聽上去非常的左右逢源,又是21世紀最有前途的生物,又是這個時代最火的信息技術。
但實際上,國內的就業面并沒有他想象中那么廣闊。
一方面是搞生物信息方向的高端研發崗位并不是很多,另一方面他又不想完全倒向純生物或者純計算機,讓一身武功直接荒廢一半。
后來干脆直接掛名做個咨詢。
直到榮奕集團的張董拿著這份項目書來找他。
他不懂什么是項目的NPV,但他對人工智能和蛋白質都極為精通,所以一開始只是從可行性角度思考。
蛋白質+人工智能這個方向不是沒人想做,而是沒人能做。
而隨著初步入的閱讀,他一眼就看出這個項目確實是出自懂行之人的手筆。
因為它能對項目項目存在的問題一一羅列出來。
做咨詢的,他見過太多單純畫大餅的項目,只要把結果吹得天花亂墜,就能吸引無數不懂內情的投資者。
而他的工作,就是替這些投資者,剝去外面的偽裝,把里面避而不談的問題狠狠地掏出來剖析一番。
但是這篇項目書顯然不同凡響,它愿意把問題在開頭拋出,就說明它有直面問題的勇氣。
果不其然,等他深入到項目書之中,他發現項目書的作者,不僅有勇氣,更有實力。
倒不如說,實力是勇氣的底氣。
作者不僅對生物學蛋白質的部分了如指掌,而且計算機各種算法與技術都能信手拈來。
有些技術甚至還是作者的原創,即使是他,之前也對這些技術聞所未聞。
等到張董第二次咨詢他的時候,詢問,“這個項目,你怎么看?”
潘博士沉吟片刻,回答,“完美的項目,不僅可以做,而且可以預想到會很成功,但是有一個問題,會很燒錢。”
張董點上雪茄,“不要用‘但是’,這是兩個好消息。”
他不怎么喜歡別人在他面前抽煙,但是這是張董,所以他忍住了。
“什么意思?”
“我會保住這個項目通過,老梅看到我的妥協,也會給我讓點面子,我會利用這一點,把你塞進這個項目里。”
他當然想進這個項目,但是這如果是張董的任務,那就說明還有別的要求。
“要我做什么?”
“你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好好做這個項目。”
他還想繼續問,只見對方伸出一根手指,晃了晃,意思是,不要問。
“像你們這樣的人才,只需要乖乖聽話,就可以了。”
說完,張董吐出一圈又一圈的煙圈。
想到這里,潘博士回過神來。
作為科研工作者,履歷再怎么光鮮,在有錢人面前,還是很少得到尊重。
之前心里還有股氣,但是到了這個年紀,已經基本沒有什么好掙扎的了。
最后他也學會了如何擠出一張人畜無害而笑瞇瞇的臉。
這些有錢人再怎么不尊重人,但錢是真的愿意給。
掙錢,養家,然后糊口,沒有什么比這些更重要的了。
因此他之前格外心疼這個項目的作者。
他想的是,這個作者他/她一定很缺錢,才會把這么優秀的創意拱手送給榮奕集團的大小姐和大少爺們,填充他們的履歷,但卻不能留下自己的名字。
想到這里,潘博士攤開項目書,從頭到尾都再讀了一遍,至少,在學術方面沒有任何一點問題。
但他總覺得張董雪茄的煙圈里,藏著令人覺得詭異的不安。
作者的話:本來打算慢慢更新順便拿訂閱錢當日常補貼的,但如你們所見,上架失敗,純裸奔,沒法寫了。。。你們的評論我都看了,不是我高冷不想回,是感覺辜負你們的期待,不敢回復。打賞我會退的,請在這里回復我VX或者支fb賬號,我會根據你們的ID直接全額退(包括平臺扣除的部分一起退),你們賺錢也不容易,請務必回我,也讓我心安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