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的公交車上,上來一對父女,女兒五六歲,爸爸三十歲左右。
小女孩跑得很快,年輕的爸爸緊緊牽著她的小手找到空座讓她坐下,然后在旁邊坐定,車內開始廣播:“本次公交車開往下一站……”小女孩問爸爸:“爸爸,什么是本次車呀?”男子柔聲回答:“就是我們坐的這個車呀,就像說自己是本人。”女孩又問:“爸爸,什么是本人?”父親回答:“本人,就是你對自己的稱呼。你就可以叫自己本人呀。”女孩又問:“爸爸,什么是稱呼?”父親:“稱呼呀,就是自己的名字呀……”聽著男子不厭其煩地回答,我不由得心中一動,仔細打量父女倆,小女孩留著齊劉海短發,漫圓的小臉,大大的眼睛,坐在車座上,靠著爸爸撒嬌,真是個萌萌的小可愛!年輕的男子邊回答邊看著女兒,滿眼都是疼愛,輕輕把女兒頭發上的小星星拿下來說:“看,你的貼畫!”女孩嬌憨地笑起來……
這個小女孩,真像童年記憶中的我,也是這樣的漫圓、白白的小臉,齊劉海短發,大眼睛,一副呆萌的模樣。我的父親,也是三十多歲,瘦瘦的身材,也是這樣的溫柔如水。兒時我和母親生活在鄉下,父親在縣城工作,周末會帶回來兩個雪白的饅頭,用藍手巾緊緊地系著,然后父親再返城的時候,我常常鬧著要跟父親去城里,父親笑著問我去縣城干什么,我說去吃白蒸饃呀!于是這個去吃白蒸饃的典故在我家流傳至今,成了笑談。周末父親回家,除了帶饅頭,也會帶一些文具、圖書,或者在中秋節、臘八節來臨之前買月餅、蘋果、花生和紅棗。還記得父親每次回家,一進院子,不等他支好車子,我都會興奮地沖過去在自行車后邊的帆布袋里翻找,父親就會笑起來。父親還會給我講城里的事情,講很多故事,從不厭煩。
小學三年級我來到縣城上學,晚上只要有空,父親就會帶我去電影院看彩燈,電影院樓頂一圈五顏六色的燈泡吸引著我。去往電影院的路上,父親溫暖的大手牽著我的小手,小小的我拉著父親的小拇指快步跟著,那種幸福感至今依然難以忘懷。有個情景也是至今記憶猶新的,小時候跟著父親一起出去,碰見父親熟人打招呼:“哦,這是你家小妮兒?”父親總是笑著很自豪地說:“是啊,俺的小妮兒!”
父女倆的溫馨畫面至今仍清晰印刻在我的腦海,不曾有半絲衰減,隨著時光的流逝,反而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