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打東打西?
- 大明:讓你作死,怎么成異姓王了
- 塞北小刀客
- 2017字
- 2024-04-02 20:16:02
應天。
吳國公府。
朱元璋、李善長、朱升、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等文臣武將正湊在一起議事。
如今的天下局勢已經很明顯了。
元庭在北方各種迷之操作,簡直無法理解,他們已經將南方的大部分土地都丟干凈了,竟然還在內斗。
先是元庭皇帝妥歡帖木兒(元順帝)跟丞相脫脫斗,毒死了丞相脫脫之后,皇帝覺得國家政務已經頹廢,心灰意冷之下,索性將軍政大權都交給了太子愛酋識理答臘。
沒想到太子拿了軍政大權,沒有想著勵精圖治,治理國家,反手卻要求妥歡帖木兒退位。
這下子卻又讓妥歡帖木兒十分不滿,老子只是不想干活,又不是不想做皇帝,干脆又和太子內斗起來。
妥歡帖木兒依靠的是大軍閥孛羅帖木兒,太子依靠的則是王保保。
就這樣雙方又開始僵持起來。
在北方打的一塌糊涂。
不管南方起義軍怎么養蠱,最后養出什么樣的蠱王,都不理睬。
總之北方自己先亂做一團。
這也讓南方各路勢力少了許多干擾。
大家也可以安心內斗了。
四川方面,此時坐鎮的是明玉珍,雖然名義上歸屬于天完帝國,但儼然是一方獨立諸侯。
福建方面,陳友定坐鎮一方,雖然名義上仍然歸屬于元廷統治,但實際上,福建最強的勢力基本上就是陳友定,而元庭已經差不多失去了對南方的干涉和管轄權,福建的各項事務,都是陳友定說了算。
浙東方面,統治者是方國珍,不過方國珍這個勢力相比于其他各路都比較和平佛系。
不管對哪一方都是虛以委蛇,誰強便跟誰是好朋友。
張士誠強的時候就給張士誠進貢,朱元璋強的時候就給朱元璋送錢,總之目前看來他算是人畜無害,只想做做生意,安于現狀。
浙西方面,統治者則是張士誠,占據著全國最為富庶的江蘇、浙江一帶。
張士誠對朱元璋沒什么好感,更何況,朱元璋打下的安徽省會應天(南京),也是張士誠的目標。
雙方已經起過好幾次沖突,當然基本都是朱元璋占據上風。
如今,吳國公府內,眾人最想打的也是張士誠。
畢竟張士誠就在他們向東發展的路上,同時他所在的地盤又最為富庶的,并且張士誠的實力又不如朱元璋強。
從實際情況來看,張士誠最該打,也最好打的對手。
而目前,整個南方最為強盛的勢力,則是如今如日中天的天完帝國。
名義上徐壽輝是皇帝,但所有人都知道,如今天完帝國的實際掌控者是陳友諒。
陳友諒割據兩湖,占據荊楚,帶甲百萬,實力比朱元璋強了幾倍不止,同時也對朱元璋最為惡意滿滿,一直以來都處心積慮想要吞并掉朱元璋的地盤。
此時,眾人看著地圖,眉頭緊皺。
朱元璋看著眾人,緩緩道:“東邊張士誠,西邊陳友諒,都是咱們的死敵,如今也都交過手了,現在,咱們是向東還是向西,諸位說說吧!”
常遇春笑道:“我建議一起打!就他們那點兵還不夠我一個人殺的...唔唔...”
徐達一把捂住常遇春的嘴,干笑道:“上位,遇春胡說八道呢,別搭理他!”
朱元璋哼了一聲,皺眉道:“他這軍棍到底挨沒挨?怎么打完了還特娘的這么欠揍!”
徐達干笑一聲,道:“打是打了,只是這廝皮糙肉厚,記吃不記打!”
朱元璋擺擺手,皺眉道:“夯貨!不管他!幾位先生,你們看呢?”
事實上。
朱元璋最為在意的,就是這些讀書人的意見。
譬如朱升跟朱元璋提到的,“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九字方略,就被朱元璋完美執行了。
當時張士誠建國大周,一下子就吸引了元庭百萬大軍圍攻,差點將他徹底滅了。
徐壽輝的天完帝國如今也是十分扎眼。
不但元庭對他們虎視眈眈,就算是陳友定、朱元璋、張士誠等人,也對陳友諒他們沒什么好感。
所以,朱元璋才不言不語,雖然占據的地盤不小,實力也是僅次于陳友諒的第二強,卻只得了一個吳國公的封號,仍尊奉傀儡皇帝韓林兒為主,不顯山不露水。
雖然如今實力扎眼,還是被陳友諒、張士誠等人所忌憚,但幸好還沒有稱帝,在道義上站住了腳。
朱升皺眉道:“臣以為,應當先東后西!畢竟張士誠實力更弱,陳友諒則強盛許多,先易后難,本就是做事的常理...”
朱元璋點點頭,看向李善長,問道:“軍師,你以為呢?”
李善長笑道:“張士誠占據的可是蘇湖膏腴之地!若是奪了那里,軍資糧餉就都不愁了,臣也以為,應當先東后西!
畢竟張士誠只占了一省之地,若是真的打起來,可能不用多久,便可一鼓作氣,徹底消滅!
可是陳友諒就不同了!
他占據了足足四省之地,我們就算跟他之間的大戰能夠取得一次兩次的勝利,恐怕也無法讓他傷筋動骨!
到時候,只怕還有一番苦戰。
若是東邊的張士誠見到我們與陳友諒相持不下,萬一對咱們出手,到時候,豈不是會陷入兩難?”
說著。
李善長提醒道:“江東鼠輩可是自古以來都不是什么好東西!背刺他們是有傳統的,當年關二爺就是被江東鼠輩害死的!”
朱元璋點點頭,看向了青田先生劉伯溫。
劉伯溫雖然如今是朱元璋帳下謀士,但朱元璋卻并沒有完全信任他。
一是因為此人對自己并沒有那么熱衷,還是自己幾次三番請來的。
二是因為此人做過元庭的進士,便是仕途不順,也心向元朝,當年元庭丞相脫脫南下進剿紅巾軍的時候,劉伯溫就曾出謀劃策,四處奔走,甚至自己還組織官軍,跟紅巾軍作對。
后來眼見事不可為,才歸隱山林,被朱元璋威逼著出了山。
雖然不能完全信任他,但朱元璋對劉伯溫的才華還是認可的,所以想聽聽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