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吃的還是自家未來夫婿的瓜
- 全家被流放?皇子妃心聲藏不住了
- 顏宛言
- 2104字
- 2024-04-07 18:00:00
翌日清晨,胡云瑾一臉疲憊地到了京兆尹衙門。
衙門內不少的捕快見到胡云瑾,都打趣她要請喝酒,胡云瑾也沒惱,直接爽快地應承下來,半點女子的扭捏也沒有。
齊衍瑜是衙門內唯一發現胡云瑾帶著疲憊的人。
“怎么了,昨晚熬夜繡嫁衣啊?”
京城內的女子出嫁,大多會自個兒繡嫁衣,這不僅是展示自己出色繡藝的機會,也是飽含對未來生活的向往。如果高門千金繡藝不佳或是父母不舍得女兒勞累,便會讓其他繡娘代勞,但姑娘家最少也會親自繡蓋頭。
齊衍瑜之所以故意用“繡嫁衣”來打趣胡云瑾,是他覺著胡云瑾對于繡活應該不擅長,想要惹她氣上一氣。
胡云瑾又豈會不知齊衍瑜的意思,正想著懟回去的時候,忽地想到一事,那就是當年老鄧郡王的最后一役,齊衍瑜或許知道,如若能知道些什么,自己調查起來也方便。
“殿下,不如去喝一杯?”胡云瑾臉上帶著十足的誠意。
齊衍瑜雖好奇為何胡云瑾沒惱,可也點頭應承了。
胡云瑾讓陸伍打了幾兩酒,就這么同齊衍瑜在衙門后院隨意找了處無人的房間喝了起來。反正要是被人發現,她就直接把齊衍瑜推出去,絕對不會有人膽敢說齊衍瑜的不是。
齊衍瑜連續喝了三杯胡云瑾倒好的酒后,實在忍不住了,“無事獻殷勤,說吧,想找我做什么?”
胡云瑾沒立即回答,而是又殷勤地為齊衍瑜滿上了酒。
“我只是好奇,兵部侍郎家的嫡次女怎么會嫁給世子的庶弟?還有,老郡王當年一役,聽聞很慘烈?”
為了不讓齊衍瑜發現自己主要是想問及老鄧郡王一事,胡云瑾故意詢問關于張婉的事情,以此混淆齊衍瑜;再加上昨日她懟張婉的時候,齊衍瑜也在場,這更容易讓齊衍瑜覺著她只是單純地想知道關于鄧郡王府的事情。
齊衍瑜抿了一口酒,“事關鄧郡王府的事情,你為何不親自問劍成更為直接?”
胡云瑾將自己杯中的酒飲了個見底,“我這不擔心,世子會想起傷心事嘛。”
當年,老鄧郡王最后一役,朝中派出的一萬將士只剩八百,鄧劍成也是因為那一役,再也無法握劍,慘烈至極。
齊衍瑜皺了皺眉,這才剛換庚帖呢,就擔心鄧劍成傷心了?他忽地覺著今日的酒怎么帶著絲絲的苦味。
胡云瑾則盯著齊衍瑜,靜靜地等著他開口。
“張婉原本定下的夫婿,并非是鄧凌,而是鄧劍成。”
齊衍瑜見胡云瑾的眼里滿是期盼,還是開口說了一些他知道的事情。
蕪湖,看樣子,胡云瑾這是又吃到瓜了,吃的還是自家未來夫婿的瓜!也難怪張婉一見到自己是那么不淡定,敢情是來找自己叫板來了。早知道剛讓陸伍去打酒的時候,要叫他順帶買上一包瓜子,好一邊聽一邊嗑。
原本,老王妃替鄧劍成看中的正妻人選,是張婉。張婉的父親張寅是兵部侍郎,同鄧郡王府倒也相襯,可意外就發生在張婉和鄧劍成相見的那天。
一般情況下,京城高門大戶的子女在議親前,雙方父母會安排兩人見上一面,張婉同鄧劍成被安排在郊外見面。
可那天鄧劍成因為有急事被纏住了,便讓鄧凌先替自己前去,向張婉道歉。可鄧凌到達的時候,張婉意外落水,張婉身旁的丫鬟豆不識水性,鄧凌將她救起。兩人有了接觸,鄧劍成和張婉兩人自是不成了。
意外發生之后,張寅最先發怒,他明里暗里指責這并非是一個意外,而是人為。
老鄧郡王和老王妃為了安撫張家,先是把鄧凌關押在祠堂,并派親信調查。只是調查結果,半點人為的痕跡也沒有。王府便同張家商量,由鄧凌迎娶張婉。
可就算結果如此,張寅也不肯吞下這口氣,他張家堂堂的嫡次女,便是皇子妃也當得,竟因一場落水,要從世子妃淪為一庶子的妻子,他愣是不肯松口。后來,是鄧凌的生母,老鄧郡王的側妃親自求到了張家,并許下鄧凌這輩子只張婉一妻的承諾,張寅這才勉強點了頭,應下了這門親事。
老王妃當時也氣悶,明明張婉就是她給自己兒子看上的兒媳婦,偏生變成了庶子的媳婦,但事已至此,她也只好重新幫鄧劍成物色其他女子。只是,她還沒有來得及為鄧劍成定下其他合適的女子,老鄧郡王就收到了要去前線的旨意。
眾所皆知,一旦有戰役,將領外出的時間不能確定。張家以此為由,希望鄧凌能盡快同張婉完婚。
原本在這事情上,鄧郡王府就覺著是他們虧欠了張婉,所以當張寅提出要他們盡早完婚的時候,便立即應允了。
鄧凌同張婉成親后的第三天,老鄧郡王和鄧劍成帶領鄧家軍出發,只可惜,最后歸來的只有那寥寥的八百人。
齊衍瑜把事情大致講述完了之后,一抬頭,就見到眉頭緊蹙的胡云瑾。
“在想什么呢?”
“當初張婉落水真的是意外?”一開始,胡云瑾還在想著鄧凌是否知曉張家要對老鄧郡王下手,如果說張婉是鄧凌要求娶的,那么鄧郡王的位置應該也是鄧凌想要的,鄧凌就不無辜!
“不管是不是,張婉都已經是鄧凌的妻子了。”
齊衍瑜以為,胡云瑾是因為張婉和鄧劍成曾經議過親,所以心里頭有些不舒服,他才出言提醒胡云瑾,張婉和鄧劍成已是不可能的,無需為這些事情擔憂。
“那當年,老鄧郡王一役,難道說,是因為鄧家軍沒有做好準備,所以敗了嗎?”胡云瑾繼續追問。
“當年的行軍竹簡并無異常。”齊衍瑜回答道。
當年一役,十分慘烈,行軍竹簡還是后來的斥候從戰場上一點點撿回來拼湊完成的。只是,胡云瑾的話,卻讓齊衍瑜也起了疑。鄧家軍當年也是英勇的存在,就算將領失誤,也不可能那么快就被打得束手無策,甚至只剩下八百人。
老鄧郡王被人發現之時,身上插滿了箭矢,可還緊緊握住銀槍。最后不得已,才用刀把他身上的箭矢砍去,遺體扶入棺木之中。他的郡王印,也被一同送回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