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世外桃源
書名: 郡主養(yǎng)成記作者名: 懟懟包本章字?jǐn)?shù): 3021字更新時間: 2024-03-28 17:39:08
杜仲自然不知曉康壽心頭所想,他們雖然向著同一個目標(biāo),可是目的地卻不一樣,這么多年,一個是晉國權(quán)臣,一個是魏宮宦官,哪里能有什么共同利益,他們只是互相利用罷了。壽康需要他的人手,而他需要壽康的銀子,就是這么簡單。
杜仲的心腹周濤卻對康壽的反應(yīng)十分不滿。
“九皇子,那康壽不過是一個魏宮的太監(jiān)走狗,竟然敢對皇子如此出言不遜,只怕是要好好整治一番。”周濤道。
周濤也是魏國舊部。
其父親曾是魏國忠心耿耿的下臣,只是魏憲帝喜怒無常,聽從宦官之言,周濤的父親便是諫言清君側(cè)之人,結(jié)果被魏憲帝說啥,周家因此寒心,退隱朝堂,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們看見了如山令。
對于臣子來說,這如山令就像是一個救命的稻草一樣。
原來先帝意在讓九皇子繼承皇位,只是先太后太過強勢,故意污蔑,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坐穩(wěn)帝位不擇手段。
也因為如山令,他們才認(rèn)清自己該效忠的人是誰。
就算九皇子在晉國為臣,可是他們也看得出來九皇子的能力,能在晉國得到如此厚重的名聲,也能說明九皇子的能耐,他們沒有跟錯人。
“他手上還有魏國的大批財物,我們還不知他藏在何處,若是能得到這批財物的下落,我們就能將這北陽城打造成一片世外桃園,人人有衣穿,有肉吃,不會有難民怨聲載道。”杜仲沉聲說道。
周濤眼底肅然起敬,“九皇子心善,為百姓如此著想,也難怪這民間呼聲如此之高。”
杜仲笑了笑,“在晉國時,我便時常出門,去看城外的百姓。晉國皇帝不顧百官勸阻,執(zhí)意開戰(zhàn),百姓苦不堪言,時常吃不飽穿不暖,我看在眼里心中卻十分著急。父皇在世的時候,魏國是如何的平安,我發(fā)過決心,一定會延續(xù)父皇的行事規(guī)章,讓百姓和樂。在晉國時,我本想著能輔佐晉國的皇帝,晉國雖小,但是若是百姓過得好,我也就罷了,但是沒曾想,晉國的皇帝在坐上帝位后便忘記了初心,只記得自己的家仇,不顧百姓,執(zhí)意開戰(zhàn),這些年來,百姓所受的苦也是夠了。”
杜仲如此說,更是讓周濤心里一片火熱。
他們的九皇子多么的心善,聰慧不說還有這般大義。
“但是如今的北陽雖然打著魏國的旗號,但實在是國不成國,家不成家。”周濤不得已說出自己的想法,“連個小小的太監(jiān)都能對皇子如此不敬,莫不如先準(zhǔn)備登基大典,九皇子的身份正了名,規(guī)矩才能立起來。”
杜仲皺眉,好一會兒道,“登基大典就不必了,登基大典太過于浪費,我們現(xiàn)在所有的不多,之后還會有更多的義士投靠我們,我們要做完全的準(zhǔn)備,至于正名一事,簡單辦一辦便可。”
他不姓杜,他姓魏。
真名是魏仲。
現(xiàn)在也是時候恢復(fù)自己的姓氏了。
周濤又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九皇子,已咱們現(xiàn)在的兵力,若是晉國整兵攻打,就算北陽的地勢極好,可是咱們的糧草這些,也無法堅持太久。”
杜仲沉思了片刻,“如今民間傳出了這些謠言,晉國民心不穩(wěn),很快就會有大批義士投靠我們。這其中包含許多的無辜百姓,百姓就是最好的盾牌,除非晉國不要這盾牌,可若是如此,必然會導(dǎo)致晉國更多的后患。”
現(xiàn)在晉國是個什么情況。
內(nèi)亂四起,就算沒有他們,四處也是暴民涌動,只是因為太過于分散,只能在小地方集結(jié)。
想到此,杜仲提醒道,“對了,我們只接納來投靠我們的義士,重用義士,至于那些平行不端,只是想在亂世中爭奪一絲好處的小人,無需太過關(guān)注。”
“是。”周濤點頭,后道,“現(xiàn)在北陽城都是楊將軍在鎮(zhèn)守,我們麾下的人,除了有血侍的將士和之前的舊部,其實并無多少人手,攏共加起來不過一萬三千人。按照九皇子的要求,他們平日里都在城中,除去留有三千將士駐扎城樓,其他都還是普通百姓。但是殿下,我們這般不操練兵馬,真的好嗎?”
杜仲開口,“操練兵馬,是為了打仗,打仗,百姓就會流離失所,就會逃難,這不是我們的目的。”
周濤一怔。
“可是這樣,若是那晉國皇帝要派兵攻打,我們豈不是只有被動的份?”
“我不是說過了,百姓就是最好的盾牌?”杜仲輕聲道,“大開城門,廣納賢士,大興魏室,重現(xiàn)大興鼎盛之時,才是我們該做的。”
周濤一時不明白,“可是九皇子,那我們……”
杜仲開口道,“聽說過桃花源嗎?又或者說,聽說過永安郡嗎?”
永安郡。
只是一個郡,但是曾經(jīng)處于東魏和西魏之間,主導(dǎo)永安郡的并非是東魏王或者西魏王,而是永安郡王。
可以說永安郡是一個十分奇特的地方,地勢獨特不說,加上永安郡富庶,永安郡王心善仁義,不管是哪一邊兵,哪一邊的民,他都一視同仁。又長達(dá)十年的時間,永安郡都是東魏和西魏的平衡點,在那個時候,東魏和西魏都出于交戰(zhàn)期,其交戰(zhàn)地是戰(zhàn)火連天,百姓苦不堪言。
可是同樣在兩國交界的地方,永安郡卻始終安居樂業(yè)。
是因為永安郡,又或者說是因為局勢,再或者說是因為別的什么,總之當(dāng)時的永安郡不亞于大興時期的名聲。郡外戰(zhàn)火連天,尸體遍布,郡內(nèi)歌舞升平,百姓安居樂業(yè),就像是一個世外桃源一樣。只是后來永安郡王死,麾下兩名得力干將出現(xiàn)分歧,永安郡大變模樣,給了東魏和西魏機會,趁此機會拿下了永安郡,東魏和西魏合并后,很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那樣的時期,久而久之人就忘記了。
杜仲現(xiàn)在說起也是因為北陽有獨特的地勢。
作為魏國的國都,它不像是墨城那樣的小城,它歷史悠久,分分合合,魏國歷代帝王最后都選擇了定北陽為國都,是因為它大。往大了看,其實它是在一片巨大的山谷里,里面有足夠的地,冬天,山頂上會下雪,春天的時候,雪會融化,雪水會匯成河,這是水源。
群山環(huán)繞中,還有小山坡,有足夠的地。
曾經(jīng)有一名才士統(tǒng)計過,整個北陽可容納數(shù)百萬的人,但若是謄出地來,種地這些,二三十萬人口綽綽有余。
放眼晉國的士兵,如今也不過三十萬,北陽內(nèi)的人口加上士兵也不超過五萬。
北陽可以自給自足,所以只要給北陽足夠的時間,里面的人不奢靡過日子,可以撐上很長的一段時間,只要熬過明年的春天,等到秋收,北陽就不會懼怕銀錢不夠的問題,又或者說,杜仲根本就沒有想過開戰(zhàn)。
因為有一點文靈猜錯了。
她猜測那些血侍找不到的蠱人是杜仲所為,其實并不是,只是作為如山令的主人,這些人會自發(fā)的投靠杜仲。
數(shù)年前,魏國并未分裂之前,魏憲帝壓榨百姓。
是杜仲親自取的萬人請命書,雖然是懷有私心攛掇先帝自立為王,可是杜仲也是親眼看過那些百姓的現(xiàn)狀。
有時候下棋的人以為自己在下棋,殊不知沉迷棋局的人其實是自己。
當(dāng)然,杜仲不會說。
周濤不太懂杜仲的意思,杜仲拍了拍周濤的肩膀,“以我們現(xiàn)在的能力并無力與晉國抗衡,何況晉國身后還有一個齊國,目前只要能自保,我們可盡力而為,只要晉國不主動出兵,我們便不會主動出手,只需要招攬人手。北陽的這一片地,晉國若是要強攻,必定要傷及大批無辜百姓。”
“還有一事。”周濤想起來一件事情,“殿下是皇室最后的血脈,可是殿下為何沒有子嗣?聽聞殿下之前有一名公子……”
“不必說了。”杜仲眼底微微一沉,冷聲道,“有才之士賢者能勝,我于子嗣緣分上淡薄,這光復(fù)大興魏國是父皇的心愿也是魏國子民的心愿,我會盡力而為。如今我乃是孤家寡人,往后亦是如此,所以你不必再提。”
聽到這話,周濤的眼底微怔。
有才之士,賢者能勝?
其實這也不是沒有的,在魏國還未成型之前,君王沿用的便是禪位制,上一任君王會挑選富有才干的人做自己的下一任王,并不是以血脈相傳,只是后來演變至此。但是不得不說,這樣卻給了許多人希望。
好一會兒,周到看著杜仲的眼底更多兩分狂熱,“皇子大義,像皇子這般的人,這世間只怕不多。”
杜仲在周濤眼下所立的人設(shè),又讓周濤對其更為忠心。
但是誰也不知道杜仲在想什么,包括文靈也不知道。
因為很快顧潯手下的人便傳來了確實的消息。
“那些蠱人,確實是蠱師弄出來的,但是乃是一群民間蠱師自發(fā)鼓搗出來的,根本與杜仲沒有關(guān)系。公主這次,怕是猜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