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來自翰州的噩耗
- 游俠風云錄之瀚海迷情
- 東郭不笑
- 3851字
- 2024-12-02 21:09:05
游俠院,掌管東唐天下所有游俠的地方,東唐建國時便成立。
游俠在前朝的時候只是對江湖人士的統稱,他們行走江湖,行俠仗義,但依舊是不入流的行當,甚至不少游俠還在官府的通緝之列,而在東唐,游俠使的身份之所以如此的尊貴,還是源于東唐開國太祖皇帝李軫年少時便加入了游俠,后來李軫便加入了軍隊,因軍功做到了菖州節度使。
前朝齊國正潁五年,爆發了著名的“三節度之亂”,郁、靖、崇三州節度使叛亂,而時任菖州節度使的李軫也被朝廷懷疑,甚至一度有被殺的風險,所以在下屬的支持下,李軫正式起兵,以菖州一州之地建立東唐,游俠在這時候開始滲入到前朝齊國的各個關鍵位置,而東唐與前朝的戰爭處在最關鍵的時刻,一大批游俠在前朝幾處重要的關隘據點大肆進行破壞,甚至幾處都是幫助東唐軍兵不血刃直接拿下,減少了軍隊大量的傷亡,特別是在攻打前朝齊國都城的關鍵時刻,游俠們率先從內部攻克了北門,放了東唐軍隊入城,也是因為這一戰,導致游俠們傷亡慘重,十不存一。
東唐成功消滅前朝齊國后,因為游俠們的特殊功績,東唐的開國皇帝太祖李軫便定下了國策,凡是在建國中立下過汗馬功勞的游俠,生者可入朝為官,不愿入朝為官者,可回歸本籍,賜爵縣子,世襲罔替,可享受本籍縣一成賦稅;亡者其后世子孫可憑祖上蔭功無需通過科舉等方式,直接入朝為官。所有在世游俠及亡故游俠后代皆賞賜了游俠令,一戶一令,持此游俠令在東唐境內暢行無阻,一應關隘無需官帖可立即通行。同時,游俠令還可赦免家中成員死罪,按照律令,游俠令可免三次死罪,五次流放,其他罪罰皆可降級處罰。
為了對游俠進行合理管控,東唐朝廷便成立游俠院,游俠院分京都、州、府三級,同時每級游俠院下轄三個管理司,并編纂了游俠名冊,將所有游俠進行登記造冊,詳細的記錄了每一位游俠的姓名、年紀、畫像、甚至包括了游俠的詳細身體特征,還有游俠的住址以及家屬后代信息。同時規定了游俠本人包括家中親眷出現生老病死必須向府、州及京都三級游俠院報告,經過三級游俠院核實后,銷毀檔案,方可入殮。
同時,游俠院還被賦予了更強大的功能,游俠院擁有整個東唐天下全恐怖的諜探體系,根據明面上的記錄,游俠院擁有的諜探就超過了一萬人,這些諜探被安排到了東唐的各個位置,用于監視王公貴族、文武百官、還有各大游俠家族、江湖門派等等,只要屬于東唐的地方,就會有諜探的存在,誰也不知道自己身邊的人、自己的下屬、門下的弟子是不是來自游俠院的諜探。
這些諜探只聽命于游俠院,而游俠院則只聽命于皇帝,除了少數人外,沒有人知道游俠院還有如此恐怖的諜探體系,它的存在不是在東唐建立之后,而是在東唐建立之前就已經存在了,這據說是太祖李軫建立的,只不過在李世雄的手中發揚光大了。
后來太祖皇帝駕崩,李世雄登基后,在游俠院的基礎上,繼續對游俠及游俠令卻進行了約束,頒布了《游俠使令律》,在此律中,對游俠及游俠的后代還有游俠令的作用都進行了大范圍的縮減,其中,賜爵縣子的游俠家族的爵位不再世襲罔替,僅可世襲三世,三世后需要擁有軍功等功績維持世襲,若無功績則自動降爵;而亡者家族僅可有一人無需通過科舉直接入朝為官;持有游俠令的游俠家族僅可免一次死罪、三次流放,免罪次數滿后,朝廷直接收回游俠令,不在享受游俠家族的待遇。
之所以頒布這樣的律令,還是因為在這期間內,不少的游俠家族及其后代都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過,但是憑借著游俠的身份和游俠令的作用都逃過了處罰,所以考慮到天下的穩定,本朝皇帝李世雄便直接頒發了《游俠使令律》。
在頒布《游俠使令律》的同時,朝廷還設立了按察使司,專門監察涉及游俠案件,而且按察使司沒有直屬朝廷部門,而是直接隸屬于皇帝李世雄,后續李世雄還賦予了按察使司更大的權利,無論對方的身份是游俠還是普通人,按察使司都擁有監察的權利。
雖然有律令及按察使司的束縛,但是游俠在東唐的地位依舊是非常的高,現在朝中已經逐漸形成了以陳遠圖、封九禪、劉橫縱、雷邯四大家族為首的游俠派系,這四個家族便是當年選擇入朝為官的四位游俠首領,家族勢力龐大,盤根錯節,很多當年在戰爭中亡故的游俠后代入朝后也都投到了四大家族麾下。
而與之相對的便是以當朝宰相宋欽文和大將軍李庭珪為首的科舉系,他們都是通過科舉考試一步步走到權利巔峰的人物,對于游俠這種無需科舉便可直接入朝為官的方式嗤之以鼻,據傳言《游俠使令律》便是二人一手操作的。
此律令一出,很多人都認為朝廷內部將迎來腥風血雨,科舉系的官員們將會迎來以四大家族為首的游俠系的瘋狂報復,畢竟律令中對游俠的束縛大大加強了,觸動了游俠們的直接利益,但是讓很多人奇怪的是,不管是四大家族還是其他游俠勢力都沒有任何動作,這時候人們才發現,主導這個律令的可能不只是宰相宋欽文和大將軍李庭珪,似乎他們身后還有一個更大的人物。
陳思繼來到了游俠院門口,經過門口守衛核驗身份后,陳思繼便快速走了進去,剛進到正廳內,陳思繼就看到了京都游俠院院長許白衣和按察使司按察總使唐景峰面色沉重。
“屬下陳思繼參見許院長、唐總使。”陳思繼恭敬的開口說道。
看到陳思繼的到來,許白衣和唐景峰互相看了一眼,由許白衣說道:“思繼,我們閑話少敘,現在有個非常重要的任務給你,你先看一下這個由翰州游俠院發來的院報?!闭f罷,許白衣便將手中一張紙遞給了陳思繼。
陳思繼接過簡單看了一眼,不由得深吸一口涼氣,上面寫著:告假回鄉的封彥忠封侍郎一家于昨夜被人滅門,封彥忠及其兒子封天明、封天曜初步認定身死,需京都游俠院及按察使司派人核實。
“封侍郎怎么會……”
陳思繼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封彥忠作為當朝太師封九禪的第三子,一身的武藝,封家的滄海刀法更是少有敵手,今年游俠院的武評榜,封彥忠排名第三十四位,這樣的一位人物竟然被人殺死。
“是的,我與許院長也無法相信,這光天化日之下,竟然會有人對當朝侍郎、封家人動手,所以我與許院長商議,由你代表游俠院和按察使司,授你為翰州按察黜置使,立刻前往翰州平陽府,我們在收到消息的同時,已經向州、府兩級分別發出院報和司報,我們在早先已經向陛下稟告過,羽林衛會選出五十鐵騎護送,會由翰州司法參軍曹寅虎、翰州鏡明司長史楊文杰和平陽府尹吳懋升配合你,你立刻出發前往翰州?!碧凭胺逭f道。
陳思繼有些吃驚的說道:“許院長、唐總使,翰州一直由林副使負責,而且其他幾位副使也在京中,屬下入按察使司不過半年,經驗尚淺,如此大案,恐不能擔此大任?!?
唐景峰說道:“林副使因病告假,翰州地區暫時無人負責,而且派你去翰州也是跟陛下請示之后決定,思繼,你就不要推辭了,既然陛下能夠將這么重要的事情交給你,可不要辜負陛下的希望,這個案子辦好,對你將來可是大有裨益啊?!?
眼見得唐景峰和許白衣搬出了皇帝李世雄,只能接過這個案子,但是在陳思繼走之前,許白衣卻單獨留下了陳思繼。
“思繼,這次的任務非常的重要,這應該是你擔任按察使以來最困難的一次,甚至以后都不一定會有這么困難的任務,但是沒辦法,陛下的旨意就是讓你去,我與唐總使雖然在陛下面前據理力爭,但是陛下就堅持讓你前往翰州,因為這次涉及到的地方非常多,必要的情況下要第一時間告訴我,我們游俠院自然有我們自己的路子,這個事情該怎么做就怎么做,放心,你的背后是游俠院,這大唐的天下人和事沒有能逃得過游俠院的眼睛!”許白衣很鄭重的告訴陳思繼此行的困難,陳思繼聽到許白衣的這番話,頓時心中有了不少的底氣。
告別了許白衣和唐景峰,陳思繼立刻回到了家中,先是告訴了宋不朽和凌準,宋不朽和凌準都是在陳思繼當上按察副使之后,陳思繼的父親陳遠圖指派給陳思繼,作為副手,宋不朽博學多聞,凌準武藝不俗,二人一文一武,協助陳思繼。陳思繼讓他們立刻做好前往翰州的準備,隨即便來到了其父親陳遠圖的書房。
書房中,一位身穿黑袍的中年人正端坐在案前看著書,這位中年人便是陳思繼的父親、當朝大司徒陳遠圖。
“父親!”陳思繼朝著陳遠圖恭敬的喊道。
陳遠圖聽到陳思繼的聲音也沒有抬頭,只是說道:“游俠院和按察使司派你去翰州調查封家三郎被殺的事情?”
“父親,你今天一直在府中,怎么會知道這件事兒!”陳思繼有些不可思議。
陳遠圖放下手中的書,看著陳思繼說道:“封家三郎被殺的事,在翰州游俠院的院報發出來的時候,就已經同時發往各個府邸了,這種事情在京都很正常,有什么可驚訝的。而且這個時候把你叫到游俠院,只能是這個事情,不會有別的?!?
“而且你是不是有些疑問,為什么京都游俠院和按察使司會派你去?”陳遠圖繼續說道。
“是的,父親,游俠院的幾位副院長以及按察使司那些有經驗和聲望的副使都在京都,封侍郎被殺這么大的案子理應由他們去,不知道為什么會選擇我?!标愃祭^聽到父親這么問,便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陳遠圖走到窗前,擺弄著窗臺前的花,說道:“這個事情必須要你來做,他們派任何一個人去,得到的結果都不一定會是你封大伯想要的,如果結果不如意,那么他們游俠院和按察使司就會承受你封大伯封老太師的怒火,只有你可以借助我們陳家與封家的關系,讓結果被封家接受!”
“可是,父親,什么樣的結果才會讓封大伯接受,而且為什么他們就能確定我最后給出的院報結果會讓封大伯接受?”陳思繼對于陳遠圖的話有些不解,他認為這次去翰州平陽府,只不過是將封彥忠被殺的詳細結果調查出來而已,不管是游俠院也好,還是按察使司也好,并沒有給出其他的任務。
“以人治人罷了,你是否還記得《游俠使律令》第七十三條怎么說的?”陳遠圖反問道。
“《游俠使律令》第七十三條……父親,孩兒明白了,這就啟程前往翰州!”在陳遠圖的提示下,陳思繼終于明白了自己此次前往翰州調查封彥忠被殺案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