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版權簽約儀式
- 從校園歌手開始年少有為
- 兩杯換啤的
- 2127字
- 2024-03-26 23:55:52
常青大廈高聳入云,玻璃幕墻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孫峰站在辦公室落地窗前,俯瞰著樓底。
大廈前的廣場上,這里是華元音樂臨時協商的版權簽約儀式現場。
廣場上的氣氛異常熱烈,臨時通知的多家媒體,早已紛紛架好了攝像機。
鹿婷和孔英焦急地站在常青大廈的樓下,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
一個身著藏藍色西裝的年輕人,走進了他們的視線。
西裝合身,線條流暢,透露出一種難以言喻的自信。
面容年輕而俊朗,眉宇間有著一股堅定和決然。
年輕人邁著從容而穩健的步伐,走到二人面前。
“請問,哪位是華元音樂的鹿婷女士。”
“我...我就是。”被顏值所吸引的鹿婷,反應不及說話有些緊張。
還是見多識廣的孔英率先反應過來,伸出了右手:“是周橫先生吧,我是華元音樂市場部負責人,孔英。”
周橫輕輕握住了孔英的手,隨后又主動伸向了鹿婷。
孔英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職場女性,她的眼神中透著一種成熟的風韻,在與周橫握完手后,她輕輕地笑了笑。
“沒想到周先生年紀輕輕,便有如此才華。”
“過獎了。”周橫不喜歡這種成年人的客套,“時間快到了吧,跟我說一下流程吧。”
“鹿婷,你給周先生說一下大體流程,我先去準備一下。”孔英吩咐完,和周橫點頭示意后便離開了。
今天的孔英,穿著鏤空中袖的雪紡衫,下半身搭配了一條包臀裙,裙子的長度,恰到好處地展現了她的腿部線條。
看著曼妙的背影,周橫突然非常想入職華元音樂。
“周先生,您先看一下我們的大體流程。”還站在原地的鹿婷,遞過來一臺平板電腦。
周橫的視線轉了回來,隨手接過了平板,看著眼前青春靚麗的鹿婷,他更加堅定了要入職華元音樂的決心。
“沒有問題,我們現在去簽約臺吧。”周橫把平板遞還給了鹿婷。
鹿婷瞥了一眼手腕上的手表,發現時間已經差不多到了,點了點頭,在前方引路,領著周橫來到了簽約廣場。
常青大廈前的廣場,中間位置已經搭建好了一個小型舞臺,舞臺后方擺放著一個巨大的背景板,背景板牌前是一張長方形的桌子。
桌子上鋪著潔白的桌布,周圍擺放著各種鮮花和色彩斑斕的氣球。
桌子后的座位上陸續有人落座,鹿婷帶著周橫來到了他的位置。
周橫,這個一夜之間在樂壇突然閃耀的名字,引起了眾多媒體的好奇和關注。
當他坐在桌子前,面對著眾多的媒體鏡頭時,眾人的目光紛紛向他投來。
“這就是周橫嗎,竟然這么年輕。”有人輕聲議論著,對于周橫的年輕的相貌感到驚訝。
確實,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音樂創作需要歲月的沉淀和經驗的積累。
“誰說不是呢,好像曲詞都是他一人呢。”有人對周橫的創作能力表示贊賞
然而,也有人對周橫持懷疑態度。
“不會是個抄襲的水貨吧。”
“你小點聲,華元音樂可是很看重他。”有人提醒道。
華元音樂作為國內知名的音樂公司,竟然為一個不出名的歌手,特地舉辦了一個現場版權簽約儀式,這足以說明他們對周橫的重視。
周橫坐在桌子前,雖然能夠聽到媒體的議論和猜測,但他并不怎么在意。
一會兒,他就將會用音樂作品,給這些媒體來一場小小的歌曲震撼。
簽約正式開始,華元音樂安排的介紹和致詞代表正是鹿婷。
在這個環節,華元音樂表現得尤為周到和貼心,他們明白,對于初次涉足音樂圈的周橫來說,面對媒體和公眾的目光可能會感到緊張和不自在。
因此,華元音樂決定主動承擔這一環節的重任,由他們來主導這一環節,為周橫創造一個更加輕松和舒適的氛圍。
“大家好,我是華元音樂市場部的鹿婷。”鹿婷的聲音非常清脆悅耳。
“很高興能邀請到各位媒體朋友,來見證我們華元音樂和周橫先生的版權簽約儀式。”
她站在舞臺的的側方,身前是一個帶有華元音樂LOGO的講桌。
“我代表華元音樂,對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鹿婷稍微停頓了一下,等到掌聲過后才繼續說話。
“大家都知道,華元音樂作為國內知名的音樂平臺。
一直致力于挖掘和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推動音樂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而周橫先生,盡管在音樂界屬于新秀歌手。
但他通過《你曾是少年》,有力地證明了自己的音樂才華和創作能力。”
……
隨著鹿婷的慷慨激昂的致辭結束,周橫和華元音樂派出的簽約代表孔英,各自在身前的合同上,簽完了名字,隨后又互相交換合同簽了字。
簡單的簽約結束以后,接下來的媒體問答環節才是焦點。
眾多媒體紛紛蓄勢待發,希望能夠從這個環節中捕捉到更多的信息.
畢竟在早些時間,華元音樂的媒體公關部門,曾隱晦的透露過華元音樂打算嘗試爭奪這期的錦聲飛揚。
玉蘭日報的記者,清了清嗓子,舉手發問。
“周橫先生,《你曾是少年》這首歌,目前在網絡上的評論兩級分化非常嚴重,您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周橫笑著接過了旁邊遞過來的話筒,非常自信地在架起的攝像機前一一掃過。
“我并沒有看到兩極分化的評論,我的評論區里,都是一些正常的聽眾,在分享自己對于歌曲的共鳴。”
玉蘭日報的記者早有準備,他提前就去各個論壇,篩選了幾個點贊率最高的負面評論,打印到了一張A4紙上。
“那這些評價是什么呢?”為了讓周橫看得更清楚,玉蘭日報的記者還特地把A4紙,使勁往周橫面前舉了舉。
周橫瞥了一眼,發現都是熟悉的言論,他露出一副輕蔑地表情:“我剛才有提到過四個字‘正常聽眾’,而你看到的這些評論者,很明顯都不屬于這個范疇。”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些評論者應該都屬于一個共同的粉絲群體吧。”為了怕別人誤會,周橫特地解釋了一句。
這一番解釋,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石子,直接讓現場炸了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