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改進
- 大明:開局被抓大牢
- 滿城盡帶黃金甲胄
- 2358字
- 2024-04-24 13:08:48
蘇鳴崗的煮鹽作坊的產鹽量明顯是不夠巴城現在三千多人的需求的。
更不用說未來還會向爪哇島移民,不把必要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好,移民來了以后會什么都缺。
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如何加大產鹽量是擺在李樂面前的一道大問題。
畢竟當初是他第一個提出要用煮鹽來解決當地的鹽荒。
回到房車上的李樂,打開空調,拿出筆記本電腦,開始思考著大規模煮鹽的解決方案。
與巴城里其他穿越眾住在荷蘭殖民者的總督府不同,巴城的教學和醫療人員都是住在房車里的。
現在的房車可定制自動伸縮回收的太陽能發電板和儲能系統。
李樂他們日常一日三餐的吃飯問題有學校和醫院的集體食堂解決。
太陽能板發的電足夠日常使用了,所以就算住在房車中也不需要額外耗費什么燃料。
穿越前置辦的這些房車原先都是準備帶去澳洲供執委會辦公使用的。
邵樹德和馬錢祖覺得堅守在巴城的人生活環境還是太惡劣,所以特意留下了十五輛房車在巴城供醫療和教學人員使用。
房車里的李樂想了一會,覺得有了一點初步的解決問題的思路。
曬鹽和煮鹽的原理都是一樣。曬鹽是通過自然中的太陽熱能蒸發海水,煮鹽無非是利用人工加熱加快海水的蒸發速率。
理解了這個一切都好辦。
李樂打開神舟游戲筆記本電腦,準備著手設計新的制鹽廠。
“俗話說的好:“沒錢就上船”,每個穿越眾都由執委會公費配備了一臺神舟品牌的高性能游戲筆記本,用來做日常辦公和工業設計。
雖然在游戲筆記本電腦方面,外星人的牌子是人盡皆知。
但是為了省錢,邵樹德他們還是采購的同等配置,價格便宜將近一半的神船電腦。
這還是李樂第一次使用集體配發的電腦,之前他一直都用的自帶的thinkpad.
李樂按下開機鍵,神船電腦的屏幕亮了。
這說明這臺筆記本能用,沒有像神船某寶評論區那樣出現大規模的翻船事故。
筆記本電腦上早已被信息小組的人提前安裝好了一些辦公軟件和工業設計軟件。
連MATLAB和visual studio這樣的開發工具都有。
至于軟件是正版還是盜版的,這得問之前兼職信息小組組長的邵樹德了。
好像也沒見他申請過軟件相關的預算,估計這些軟件都是他自己從其他渠道搞來的。
李樂點開solidworks,準備設計自帶加熱地暖的海水蒸發池。
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給海水制鹵的蒸發池加頂棚加地暖來增大煮鹽的規模。
一頓在電腦上操作,李樂就完成了蒸發池、地暖的主管道、分集水器、水暖管道布線方式的設計圖。
看著自己的杰作,他心里那是相當滿意。
要知道這項技能還是他自己裝修房子時自學的solidworks。
一個人設計出來的東西畢竟帶有有很強的主觀性。
還得把留在巴城的工程技術人員拉來一起論證下,看看有哪些地方能夠完善。
做完水暖式海水制鹽蒸發池的設計圖,李樂拿起無線電對講機喊來巴城一些部門的工程技術人員。
他準備讓大家集思廣益,討論這個方案設計圖到底可行性如何。
沒多久,來自各穿越眾公司駐守巴城的各方人馬齊齊聚集到李樂的房車里。
十二個人在李樂的房車上,是將房車上的那個小客廳給圍得水泄不通。
李樂見大家都到齊了就開口介紹起了自己的方案:“大家看看我電腦上的設計圖。”
十幾個人互相傳閱了下李樂的電腦,其實一看就知道這不過是類似現代房間的水暖式地暖。
只不過把鋪設面積變大了,一套房子也就百把平方米,他這個蒸發池是一萬平米的水暖。
來自創世紀建筑公司的技術人員代表的楊得發是長期在一線搞裝修的,對施工問題他還是非常專業的。
楊得發說道:“李議長,你的圖紙沒什么大問題。關鍵是有考慮到建設成本因素了嗎?”
“建設一萬平米的地暖,就是為了煮鹽?還要搭這么大面積的棚子。有點不劃算啊!”
李樂解釋道:“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先解決吃鹽問題才是最重要的。民生問題不能搞定,以后是什么事情都干不了的。”
“萬一這個蒸發池真的搞成了,就可以不用像曬鹽場那樣分成多個鹵臺制鹵了,直接用水暖主動加熱蒸發海水到所需要的波美度。”
“然后把鹵水放到結晶池中結晶析鹽。”
眾人聽了李樂的話,一開始如同陰云飄在他們心中的成本問題就煙消云散了。
既然議長都發話了,那他們也沒必要糾結于成本了。
接下來的討論氛圍就變得輕松了很多,大家都提出了一些完善意見。
要搞一萬平米大規模的加熱地暖,論證會的眾人估算了下所需要的鍋爐的功率。
一般來說,0.5千平米的建筑面積水暖需要1t/h的鍋爐。
但李樂他們之所以給蒸發池地面搞水暖并不是為了保暖,而是為了加快海水蒸發。
一萬平米這么大的蒸發池面積,他們也沒打算只用一個鍋爐來加熱。
所以李樂他們在論證會上制定出海水蒸發池總共用10t/h的鍋爐分成五個2t/h的小鍋爐來實現。
雖然停在巴城附近海面上的那艘散貨輪上有二個200t/h的現代燃煤鍋爐,但是李樂他們并不算使用來自現代的鍋爐。
用現代大功率的鍋爐來加熱海水制鹽,那不是浪費技術么?土豪也不能這么用!
散貨輪上的這些鍋爐,都有其他用處的,比如給巴城以后發電。
論證會上的技術人員打算趁此機會自己照貓畫虎獨立設計出簡易的熱水鍋爐。
制造鍋爐需要的焊接設備和板材他們都是有的,反正加熱地暖水也不要求高溫高壓,當成一次練手機會也挺好。
把海水制鹽蒸發池的鍋爐敲定下來后,李樂他們還給設計中的新制鹽廠的生產流程做了一些重新安排。
人工趕著驢車取海水毫無疑問的低效,用抽水機取海水又沒那么長的管道。
于是他們打算在選址的制鹽廠到海邊這一段距離開挖一條寬五米,長三百米的引海水的河道。
引水的河道和河堤將全部鋪設水泥硬化。
在河道與制鹽廠的交接處還需要挖一個三米深二千平米面積的帶頂棚的小型水庫用來暫時儲存海水。
海平面一般都比陸地低,讓海水自己倒流到陸地上的河道肯定是行不通的。
所以在海邊與河道的交匯處還要設置幾臺用太陽能發電驅動的抽水機將海水抽到河道中來。
如此一來,便解決了水暖蒸發制鹽廠取海水難的問題。
房車里的李樂和工程技術人員們一起蹲在電腦旁,七嘴八舌的把蒸發池和取海水的工程設計搞完。
剩下的制鹽廠的結晶池和其他配套的設計那就容易多了,花不了這群工程狗太多的心思。
就這樣十幾人一起在三個多小時內就拿出了一份詳實的新制鹽廠施工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