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晚宴
- 大明:開局被抓大牢
- 滿城盡帶黃金甲胄
- 2818字
- 2024-04-16 13:13:20
巴城市政廳,孫立福和蘇子寧等人在院子里舉辦了一個晚會,慶祝今天拍賣的成果。
這一筆拍賣讓遠洋漁業集團總共賺了一百多萬。
舒緩的音樂在院子中悠悠的播放著,巴城中除了正在值班的穿越人員,基本上都聚集在晚會上了。
既然是穿越眾的聚會,那肯定是有現代的酒水供應。
白酒穿越前沒怎么采購。有是有一些,但不多,主要是度數太高了,一般人喝不了。
啤酒和紅酒是帶了不少。
啤酒有個五十多萬罐的樣子,紅酒只有十萬多瓶。(大貨輪能裝的實在是太多了)。
穿越之前采購的時候為了走量多買,幾乎都是買的便宜貨。
啤酒價格就不說了,都是幾塊錢一罐的。紅酒也是幾十元一瓶的超市貨,高端的是一瓶沒買。
蘇子寧的巴城辦事處的啤酒有幾萬罐,紅酒只有二千多瓶,現在都存放在市政廳的酒窖中。
執委會留給他這些酒主要是用來接待來訪巴城的貴客們使用。
剩下的大部分,不是擺在了好市多超市的貨架上或者是倉庫中,就是跟隨著執委會去了澳洲。
接收巴城時,荷蘭殖民者的酒窖里有很多的朗姆酒。
不過這種十七世紀土著釀的酒,高貴的穿越眾是不愿意喝的。
就不說這種酒好不好喝吧?以這個時空土著的釀酒工藝,怕是稍微檢測一下菌群都不能達標。
萬一把尊貴的穿越眾喝出點事情就不好了。
所以蘇子寧想都沒想,直截了當的把朗姆酒全部送到好市多超市中去賣了。
有來自現代的好酒,還喝十七世紀土著釀造的東西,那不是腦袋有問題嗎?
為了舉辦這次晚宴,蘇子寧從辦事處的酒窖中豪氣的拿出了五百多罐啤酒、一百多瓶葡萄干紅。
院子里LED燈閃爍著五顏六色的璀璨的光芒,地上還有點點蚊香的微光。
除了這個歐式城堡的庭院背景與現代風格有點格格不入,其余的場景都仿佛是現代一般。
燒烤架附近煙火繚繞,十幾個烤架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海鮮。
大龍蝦、魷魚、章魚須那是鋪滿了一層又一層。
沒辦法!遠洋漁業集團出海捕魚的量太大了,只能拼命多吃一點是一點。
作為本次宴會主角之一的孫立福端著紅酒杯,穿梭往來于人群之間與大家干杯示意。
酒過三巡,醉意微醺。吃飽喝足后的眾人都開始圍成一圈圈的聊起了天。
至于水桶中和燒烤架上剩下的海鮮,給那些值班的人打包了一些。其余的沒人在意,他們是真的吃不下了!
銀行委員李杰瑞端著酒杯找到了正在和蘇子寧等人暢聊的孫立福。
“孫委員!聽聞你出海一趟是發了大財啊?”李杰瑞說道。
孫立福一喝酒臉就會變紅,倒不是他喝醉了,是一直以來都這樣。
他面紅耳赤的說:“哪里!哪里!李委員你就不要繞彎子了,你一找我,我就知道有什么事情了。”
“你放心,錢一到手立馬交稅!”
李杰瑞來找孫立福不是為了喝酒,實際上是來提醒他記得交稅的。
既然孫立福都主動表達交稅的意愿了,李杰瑞露出贊賞有加的表情:“孫委員真是顧全大局,那是我等楷模!”
雖然這話只是場面上的客氣話,但是孫立福聽著開心,他哈哈一笑:“你少跟我來這套。得!明天就去你那交稅。”
李杰瑞是銀行委員,管理銀行和貨幣系統的。
不過現在草創時期執委會都是讓銀行代收稅。
邵樹德曾經想過,由銀行代收稅是好處多多。
等日后正規化搞起來后,征稅機構督查稅收時也直接將款項打到執委會的銀行賬戶,不搞府庫這種過時的東西。
如此一來,執委會未來的稅收款項、動用稅收花的每一筆錢都能在銀行查到記錄,方便他們自己和議員們隨時監督和監察。
不然攤子大了以后,他們要是把賬都搞不明白,反而會產生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專業的事情就交給銀行這種專業的機構去做。
財政和稅收對一個新生的國度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多少政權都是因為財稅問題的直接原因導致滅亡的。
就拿大明來說吧,那么大個國家,到崇禎時期連軍餉都發不出來,還要找大臣募捐。
嘉靖和萬歷雖說不算明君,但人家搞錢那是有一套。
他們的自我認知比起崇禎來還是相當清晰的,沒有錢的天子那就是個狗屁。
當漢人的皇帝別的本事不一定要強,搞錢抓收入一定要過關。
如果說“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查!”
那財稅更是國朝死生之地必須嚴查。
崇禎這種搞不到錢的政權,不滅亡那才是聞所未聞。
這也是為什么現代guo家都搞信用貨幣的原因,萬一征不上稅,也可以通過印錢來解決財政問題。
如今不過是執委會針對十七世紀人們普遍使用金屬貨幣的現狀才搞銀本位貨幣。
再花個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時間,蘭芳就會從銀本位逐漸過度到信用貨幣。畢竟歷史的潮流也是這樣發展的。
說到稅收,穿越眾的公司因為技術遙遙領先同時代的原因,被執委會和評議團認定都屬于壟斷公司的存在。
在蘭芳草創階段,人口太少,各項制度還沒鋪開和完善的前幾年,這些私人公司其實是有點相當于包稅官。
按照當前的稅務法規,壟斷型的遠洋漁業公司賺的錢要按照20%稅率在李杰瑞的銀行那邊交稅。
20%的稅率對孫立福來說當然是沒問題的,畢竟這項法規是經過全體公示的,所有人都同意的。
而且蘭芳是他們自己的創立的國家,沒理由不交。
站著的一圈人中,昨天最大的海魚買家吳青峰問了下蘇子寧:“蘇委員,移民真的那么賺錢嗎?辦事處都開出1500銀幣一個工匠的價格了?”
吳青峰在問,現場的其他人都豎著耳朵在聽。一提錢,聚會現場的人酒都醒了大半。
蘇子寧回想了起來,恍然大悟式的說道:“哦!你說那個事情啊!是這樣的,那只不過是辦事處為了樹立幾個正面案例。你聽說過“千金買馬骨”的故事沒?”
“等運送移民發財的事在大明都傳開了,那就不用自己去大明移民了。”
“我相信到時候會有很多人,把我們需要的人才送上門來的。那時候再壓價嘛!”
“而且他們船只回去也不會空著回去,一來二去巴城的貿易的不就繁榮起來了嗎?”
“蘭芳的經濟不也同樣繁榮了嗎?”
李杰瑞點了點頭說道:“是的!一箭三雕之計。穿越前我們銀行小組的人就印制了三百噸(一噸10^6克,300噸就是3*10^8克)的銀幣,十億元的紙幣作為啟動資金。”
“況且在巴城當地又搞到了那么多金銀,塑造幾個典型肯定是沒問題。”
孫立福除了是漁業公司的老總,還有個馬士基航運公司。
吳青峰這話一說出口,想到這么多錢,他就來了興趣。
等李杰瑞說完,孫立福問道:“蘇委員,我們穿越眾按不按照這個模式來支付?”
蘇子寧笑了,孫立福這貨是異想天開呢!
馬士基公司的運力可是相當驚人的,特么的一艘郵輪能運六千多人,還有兩艘能坐三千人的客運滾裝船。
加起來一次就能運一萬多人,按照給土著公司的那個價格,那不是運幾回執委會就破產了?
蘇子寧毫不遲疑的說道:“穿越眾的公司不按照這個價格來,當前是土著勢力的五分之一價格。”
“等以后人多了,移民的價格不會是固定的,是浮動的。”
文博外貿公司的吳青峰一聽,有點小失望。
不過這個價格外貿公司來說,仍然是大有賺頭的。隨便算一算,一次運個萬把人也是幾百萬啊!
此時的孫立福也在心中盤算:他的運輸公司的客輪就是用來運輸移民的。不過現在是空有運力,沒有明朝移民的渠道。
他本人不太愛跟四百年前的土著們在生意上打交道,覺得跟這些土著完全交流不到一個頻道上。
當初開運輸公司初衷,也只想賺物流這方面的錢,其他的環節交給別人去干,馬士基的船只要把東西運到就行。
要不是聽到蘇子寧給土著移民開那么高的價,孫立福也不會動心的一問。
外貿公司的總裁史文博好像在大員島那邊了,要不跟他們合作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