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汽車電磁兼容性設計理論與方法
- 翟麗
- 397字
- 2024-05-10 12:59:46
1.2 新能源汽車電磁兼容性問題
與傳統內燃機車輛不同,電動汽車應用了大量的高壓部件,例如驅動電機、電機逆變器(DC-AC Inverter)、直流-直流變換器(DC-DC Converter)、車載充電機(AC-DC Converter)、動力電池等。此外,電動汽車還應用了電池管理系統(BMS)、車輛控制單元(VCU)、Telematics BOX(TBOX)等低壓電氣部件。因此,電動汽車的電磁環境變得更加復雜,電磁兼容性(EMC)變得越來越重要。為了保護車內外接收機免受電動汽車無線電干擾,國際標準SAE J551-5、CISPR 12—2009、中國標準GB/T 18387—2017和CISPR 25—2016Rd對電動汽車整車和高低壓零部件的電磁發射提出了限值要求。電磁兼容性成為電動汽車關鍵技術。國際標準CISPR 25—2016Rd和中國標準GB/T 18655—2018對電動車輛的高低壓零部件在150kHz~108MHz頻段的傳導電磁發射和150kHz~2.5GHz頻段輻射發射提出了限值要求和測量方法。ISO 7637-4《道路車輛由傳導和耦合引起的電磁騷擾第4部分:沿屏蔽電壓電源線的電瞬態傳導》對新能源乘用車和商用車上車載電驅動系統及高壓零部件的電瞬態傳導進行了測試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