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感器技術與應用(第5版)
- 金發慶主編
- 890字
- 2024-05-10 11:47:12
Preface
前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構建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等一批新的增長引擎。今天,人類已經進入了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信息時代,傳感器技術是信息發展的重要支撐。電子計算機、互聯網、機器人、自動控制、物聯網、嵌入式系統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迅速發展,迫切需要各種各樣的傳感器。作為“感覺器官”,傳感器可用于各種各樣信息的感知、獲取和檢測,并轉換為能被工作系統處理的信息。顯而易見,傳感器在現代科學技術領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了解和掌握傳感器技術與應用成了應用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儀器儀表技術、自動信號技術、測量技術、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及計算機應用等專業的必修課。
本書在第4版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刪減,增添了部分新內容,力求內容新穎、敘述簡明、實例面廣、引導應用。
本書共11章,主要講述了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結構、性能和具體的應用。第1章介紹了自動測控系統與傳感器、傳感器的分類和傳感器性能指標;第2~8章介紹了溫度、力、光電式、圖像、磁、位移、氣體、濕度等基本物理量傳感器;第9章介紹了生物、無線電波與微波、超聲波、機器人、語音和人像識別、指紋、觸摸屏和微機電系統等新型傳感器;第10章和第11章分別介紹了智能傳感器和傳感器網絡。在介紹傳感器基本知識的同時,還介紹了它們在工農業生產、科學研究、醫療衛生、環境保護、交通管理、家用電器等方面的應用實例。
本書每章后面附有實訓和習題,實訓內容通過介紹傳感器實驗和傳感器應用電路,增強讀者對知識的理解,提高讀者的動手能力。在講授和學習本書時,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條件,選擇完成一部分實訓課題或全部實訓課題,也可以安排在課余時間進行。參考學時為60學時。
本書第1、5、10、11章由金發慶編寫,第2章和第3章由孫衛星編寫,第4、8、9章由李晴編寫,第6章和第7章由張天偉編寫。全書由金發慶統稿,李瑜芳審稿。
在本書編寫過程中,得到許多同行、同事的熱情關心和幫助,并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