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生命長度是有限的,但可以在有限的人生中活出生命的深度和廣度。”這句話,我想很多人都聽過,但怎樣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自己的的精彩把生命擴深拓廣?
生命是渺小且神圣的。
一把沙灑進沙漠里,真的毫不起眼,沒有人會注意,就像我們印象深刻的永遠是強于我們的人。陳子昂在登幽州時“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蘇軾在赤壁賦中也曾留下“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于廣闊無垠的天地,我們無疑是渺小的,所以其生命也是有限的,我們可能也會“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但蘇軾也說了“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我們的生命無疑也是神圣不可輕視的。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做出無限的價值。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出于西漢司馬遷《報任安書》。
如何讓自己“重于泰山”呢?我想,首先,需要我們辯證的去理解這個“泰山”了。偉人有偉人的“用處”,而普通平凡的我們自然也有我們的“用處”咯。無論是征戰(zhàn)沙場,挽大傾之廈、行走江湖、救死扶傷,還是在小巷開個小店,只要我們在自己的領域閃閃發(fā)光,又有何不可呢?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不就告訴我們,只要是做正確的事,即使很微小,也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花開,也許不僅是為了應和春天,也許也是為了“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船到橋頭自然直”告訴我們冷靜從容;“鐵杵磨成針”告訴我們堅持就是勝利;“失敗乃成功之母”更是明確表明不要害怕失敗;只有一次次的嘗試,我們才能不斷靠近成功;“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讓我們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何處是桃花源?我想,大概就是想去卻又留不下來的地方;何處是終點?我想,彼岸便是,只要一直向前,何愁不至;何處有生命?大概就是有人有自然之地。
生命不僅有限制,還有很多無限可能。
如果你正處于“山重水復疑無路”,不妨繼續(xù)走下去,也許拐個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果你正被“謠諑謂余以善滛”,不妨鏗鏘有力地告訴他們“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
大膽去追逐夢想,與其畫地為牢,不如放手一搏。我想,夸父追日時,也許就是不被定義,只因為隨心便去了。如果我們不被世俗所束縛,如果我們不被眼界所束縛,如果我們不被柴米油鹽所束縛,也許,我們會是更好更純粹的自己。生活不是瑪麗蘇,生命不是轉瞬即逝,也許正是如此,我們才會痛苦,苦苦掙扎。可如果有“任他東西南北風”的氣魄,也許生命是不會被辜負的,因為我們敢拼敢闖,因為我們強大自由,因為我們熱愛可愛,所以我們會無懈可擊,無限可能。
如果重來一次,你還會選擇自暴自棄,一味逃避,否認自我嗎?如果你有一刻的停留,不妨閉上眼睛,告訴自己:“你很棒的,現(xiàn)在還來得及”。既然有悔恨的勇氣,為什么就不能有重開的毅力呢?你把明天當作新的從未開始的充滿希望的一天,拋開阻攔你的一切,重頭來過,我想,勝利的果實應該正在開花。
生命是無聲無息的春天,她悄然無聲,卻又熱烈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