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面前案上展開擺著竹簡,他手里握著筆,正在竹簡上書寫。
門仆進了房中,恭敬稟道:“家主,長社周信前來拜訪,正在門外等候。”
荀彧聽到“周信”兩個字,頓時停下了筆,抬頭看著門仆問道:“你說誰?”
“周信,長社周信。”門仆重復一遍。
“長社周信?他真的回潁川了?”
荀彧似乎在自言自語,又對門仆問道:“他多大年紀,帶了多少人來?”
“看起來二十歲左右的年紀,帶了三個人,都騎馬。”
荀彧猶豫片刻,站了起來,徑直往房外走去。
門仆趕緊跟在身后。
荀彧出到大門外,看到一個劍眉星目,腰佩長劍的年輕人站在階下,身后站著三人,那三人看起來有些恭謹,似乎是此人的屬下隨從。
“足下莫非是在汜水關前斬殺華雄的揚武中郎將?”
荀彧看到周信之后,更加肯定了自己心中的猜測。
周信連忙上前揖禮。
“信不過是僥幸得勝罷了。”
“將軍之勇,天下聞名!快請!”
荀彧揖身還禮,把周信請到里面。
到了會客廳,分賓主坐下,仆人端上茶水。
孫康孫觀也都入座,典韋守在門外。
荀彧看著孫氏兄弟,年長者看起來頗顯儒雅,年輕者看起來略顯英武。
而且很顯然,這二人都是周信的部屬。
“聽聞將軍一直身在徐州,只不知何時回了潁川?”荀彧隨意問道。
周信端起茶杯,輕品了一口,微微笑道:“三日前剛回到,聽說文若兄在家,便急忙趕來拜訪,怕來的晚了,見不到文若兄。”
荀彧有些詫異:“哦,為何會見不到我?”
“文若兄不是要去冀州嗎?”周信直接問道。
荀彧更加詫異了:“我為何要去冀州?”
周信聞言微微暗喜,荀彧這么說,看來韓馥還沒派人來請。
自己沒有來晚。
只不過,自從見到荀彧那一刻起,周信心里隱隱覺得,以自己目前的身份,很難說服荀彧去輔佐自己,甚至可以說是根本不可能。
論家世,論身份,論才名,荀彧都比自己好。
自己現在唯一能比荀彧好的,只有武力。
荀彧舉了孝廉,又在少府卿下任六百石的守宮令,董卓亂政時求出為令,當了兗州任城國的亢父縣令,之后棄官歸家。
舉了孝廉和未舉孝廉的白身,其中差別還是很大的。
想要讓一個處處比自己優秀的人來當屬下輔佐,這種事情幾乎不可能發生。
周信本來心存的一點幻想漸漸破滅。
“討伐董卓時,我曾見過冀州牧韓文節,韓牧是潁川人,而文若兄甚有才名,又有聲望,韓牧肯定會派人來迎請文若兄到冀州相輔。”
“嗯,我四兄確實送來書信,說是韓牧派人前來迎請,只是韓牧的人還未到。”
荀彧剛才的詫異是沒想到周信能猜到韓馥派人來請之事。
他的四兄就是荀諶,荀友若,和郭圖一起,早已經被韓馥請到冀州去了。
周信忽然嚴肅道:“我勸文若兄最好不要到冀州去!”
“為何?”荀彧滿臉疑惑之色。
“韓牧守不住冀州!”
“將軍之意,是說董卓會攻取冀州嗎?”
“不是,袁本初將軍會奪了冀州。”
周信繼續說:“韓牧乃袁氏故吏,而如今袁將軍身為義軍盟主,又有車騎將軍之職,邟鄉侯之爵,卻居于渤海太守之位。袁將軍在郡,而韓牧在州,如此韓牧是以小壓大,以弱壓強,又怎么能壓得住!”
“討董散去之后,袁將軍未歸渤海,一直屯兵河內,駐扎河上,為的是什么?不就是想以兵勢相逼,要韓牧讓出冀州嗎?說不定幽州的公孫伯圭也會配合袁將軍,率兵南下相逼,冀州內部士人也是心向袁氏。”
“假若真是如此,內外相逼之下,文若兄,你覺得韓牧會不會將冀州拱手讓給袁將軍?”
周信直直盯著荀彧,留意對方臉色的反應。
身旁的孫康則是暗暗點頭,覺得主公說的很有道理。
荀彧此時細細想著周信的話。
此前他確實沒有想到這些,現在聽對方一說,似乎還真有這種可能。
關于韓馥的為人他也了解一些,知道是個膽小懦弱而又自卑之人。
韓馥之前一直在朝廷臺閣任職,董卓秉政后,才從尚書之職外遷為冀州牧,開始地方方伯之任。
可以說他是無威無望,根本壓不住冀州的士人,更頂不住袁紹的壓力。
說不定真如周信所言,把冀州讓給了袁紹。
這個周信,能夠看到這一層,確實比自己看得更廣更遠!
而且如此年輕,已經是身為將軍,將來必成國之棟梁啊!
“倘若真如將軍所言,我更應該到冀州去,助韓牧一臂之力!”荀彧面色堅毅道。
周信沒料到荀彧會說出這樣的話,自己講的那些話現在成了反作用。
不過也沒什么,反正自己也不奢望能收服荀彧。
如果他快點去了冀州,幫韓馥頂住壓力,守住冀州的話,天下可能就不一樣了。
但周信隨即想到,以荀彧一人之力,同樣沒辦法幫韓馥頂得住壓力。
袁紹已經是勢在必得,韓馥不肯讓,他就會以兵強奪。
有曹操和山陽太守袁遺相助,還有兗州刺史劉岱,還有公孫瓚打配合,還有荀諶郭圖和審配田豐這些人不斷給韓馥施加壓力,冀州終究是要歸于袁紹之手。
這是必然之勢!
周信本來想跟荀彧談一談袁紹和曹操。
又覺得沒什么好談的,現在提醒荀彧根本沒用。
曹操現在還是大漢忠臣,一心想當征西將軍,并沒有料到自己會挾天子而令天下,也沒有料到自己可以封公封王,更沒有料到自己的兒子會當了皇帝。
“將軍今日來訪,莫非是想讓我隨將軍到徐州去?”
周信還在沉思,荀彧卻忽然問道。
荀彧從周信的話里,似乎已經猜到對方的來意。
周信坦然一笑:“不錯,我本有此念,但見了文若兄,才知道并無可能。”
說到底,還是自己身份不夠尊貴,僅僅是個虛的揚武中郎將,根本沒什么作用。
除非是和韓馥或陶謙一樣,身為一州之主,那時再來招攬荀彧,或許還有點可能。
可是荀彧不可能等到自己主政一州的時候。
荀彧笑了,他對周信的坦誠感到欣慰。
“將軍今日能來,說明看得起我,但是我不會到徐州去!”荀彧說得非常堅定。
“將軍當年勇殺長社縣令,不畏常侍之威,到了徐州又助剿黃巾,奪功立業。在河南更是斬殺華雄,打敗呂布,逼得董卓西逃。”
“我還聽聞,將軍在徐州時,曾嚴令屬下不許劫害百姓,違者重罰。今日還聽到傳聞,說是有長社周家,其家田租只收十比三,本來還不確定是將軍,如今見到將軍才知為真。”
荀彧繼續說:“將軍有勇略,有仁心,又有豪杰追隨輔佐,將來或成大事,輔國助君,成就一番功業啊!”
在荀彧眼里,只看到了周信有大志,卻不知其志大到他不敢想象的地步。
他認為天下只能歸劉,其他人只能輔國秉政,而絕對不可能取而代之,身登天子之位。
這是他認知中的固有之念,至少現在還沒有發生變化,因為袁紹和曹操都還沒有真正起勢,天下也還沒有亂到那個地步。
周信心中暗喜,能得到荀彧的稱贊,說明自己傳出去的名聲已經不差。
“文若兄不愿到徐州助我,確實遺憾!不過,文若兄是否愿意為我引見一人?”
“誰?”荀彧疑惑問道。
“郭嘉,郭奉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