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安點頭,說道:“是啊,得給那孩子一個家,不然將來他長大成人了,跟我小時候一樣,是一個沒爹沒娘的可憐人,活得艱難,我們不收留他,進了慈幼院……我小時候吃過的苦,受過的罪,不希望他再嘗一遍。”
“再說了,咱們現在雖然不富裕,但養個孩子還是沒問題的。平安啊,你放心,咱們一家人都會把他當親生孩子看待的?!标惸笢厝岬乜粗惼桨?,眼中滿是慈愛。
陳平安感動地點點頭,心中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照顧那個孩子,讓他感受到家的溫暖。
陳平安與陳母的決定得到了全家的支持。那個孩子,小石頭,父母在火災中喪命,而陳家是他們家以前的鄰居。被陳家一家收養,成了他們真正的家庭成員。
陳平安教他讀書寫字,陳母給他做新的衣服,照看他的生活。小石頭在這個大家庭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愛,漸漸的他有了笑容,慢慢地笑得越來越燦爛。
陳平安是馮家省府米糧鋪的帳房,就住在省府馮府的后面不遠的街上。陳平安收養火災遺孤的事情,很快被馮家知道。馮家武和馮家珍都是個寬厚的人,知道后,便讓管家把陳平安叫來。
“陳平安,聽說你收養了一個火災遺孤,很不錯嘛,你家里現在多口人吃飯,開銷大了,這樣吧,以后你的工錢我漲一倍,算是支持你的善舉?!?
陳平安聽后,激動得眼圈都紅了,連忙跪下磕頭道:“多謝公子,多謝小姐!”
馮家武和馮家珍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贊賞。馮家珍微笑著說:“平安,你是個好人,小石頭在你家一定會過得很好的。如果有需要幫忙的地方,盡管開口?!?
陳平安連聲道謝,心中充滿了感激和敬意。他知道,馮家的善舉不僅僅是為了支持他的善舉,更是對小石頭的一份關愛和期待。
通過陳平安了解到:像石頭這樣的孩子,還有許多,馮家武兄妹倆一商量。收留了一百來個,單獨選了一棟三進三出的宅院,讓他們居住。并且請了人教他們讀書識字,以后還會教他們一技之長。
馮家武兄妹倆的善舉很快傳遍了整個省府,人們紛紛稱贊他們的仁慈和善良。這些被收留的孩子們,也在馮家的關愛下,逐漸走出了火災的陰影,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希望。
小石頭在陳家的呵護下,變得更加活潑開朗,他每天都努力學習,希望能回報陳家的養育之恩。而陳平安也深感欣慰,他知道,這個家,因為這些孩子們,變得更加溫暖和有意義。
安排好省府的一切,馮家武兄妹回歸馮葛莊,相對于省府的繁華,馮家兄妹還是更喜歡鄉村生活。不用帶著面具,不用謹小慎微,不用恪守各種繁瑣禮儀,讓馮家珍覺得猶如倦鳥歸林。
馮家珍坐在她的小院子里,看著滿院的鮮花和綠樹,聽著遠處傳來的鳥鳴和蟲叫,心中充滿了寧靜和滿足。她知道,這是她的家,這是她的根,這是她可以真正放松和做自己的地方。
馮家武也一樣,他喜歡在莊子里散步,感受那種與世無爭的寧靜和祥和。他喜歡在田間地頭看著莊稼生長,那種生命的力量和自然的美麗讓他感到無比的震撼和敬畏。
馮家珍在莊子里過起了簡單的生活,她每天早起練劍,然后去花園里賞花,或者去湖邊釣魚。她也會在書房里讀書寫字,或者和莊子里的人們聊天交流。
馮家珍覺得這樣的生活很美好,她很喜歡這種簡單而充實的生活方式。她也開始慢慢地學習如何打理一個莊子,如何管理莊子的事務,如何與莊子的人們相處。
她發現,原來生活可以這么簡單,這么快樂。她不再需要擔心別人的眼光和評價,不再需要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而刻意去做什么。在這里,她可以做真正的自己,可以自由地呼吸,可以自由地生活。
馮家珍在莊子里還發現了一個意外的驚喜。她發現莊子的一角,有一片荒蕪的土地,上面生長著一些奇特的植物。她好奇地走近,仔細觀察,發現這些植物竟然是她從未見過的新品種。
她興奮地叫來馮家武,結果是馮家武也不認識,又找來了爺爺,父親。他們發現這些植物他們也不認識,翻遍所有能找到的《農書》,也沒有記載。于是,他們決定派人專門打理這片土地上這些植物。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片土地變得越來越美麗,那些奇特的植物也茁壯成長,開出了絢爛的花朵。當馮家珍那些美麗的花朵,又見它的花期長達2個多月,忽然靈光乍現,認出那就是花生。
馮家珍欣喜若狂,立刻吩咐莊子里的人們開始種植這種植物。她知道,這將會是一個全新的產業,將會給莊子帶來全新的希望和機遇。她期待著未來,期待著這片土地上能夠生長出更多的美好和希望。
馮家珍站在那片土地上,望著眼前這一片繁盛的花海,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和憧憬。她知道,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命都在為她的未來而努力,而她也將會為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生命而努力。
她開始著手準備種植花生的相關事宜,從選種、施肥、澆水到采摘,每一個環節都親自參與,親力親為。她還請來了莊子里有經驗的農人,向他們請教種植農作物的技巧和經驗。
在她的帶領下,莊子里的人們也開始積極參與花生的種植工作。他們一起翻耕土地,一起播種施肥,一起澆水除草,共同期待著豐收的到來。馮家珍的善舉和熱情感染了整個莊子,也感染了每一個生活在這里的人。
幾個月后,那片土地上結出了豐碩的果實。馮家珍看著那些飽滿的花生,心中充滿了喜悅和自豪。她知道,這是她和莊子里的人們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她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的實現。她相信,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加美好的未來。
馮家珍把花生送到縣衙,韓縣令的人們看到花生如此高產,十分驚喜,馮家珍趁機提出,推廣花生種植,幫助百姓們增加收入。人們紛紛響應,很快,花生在燕山縣遍地開花。馮家珍也因此贏得了更多人的尊敬和愛戴,她的善舉和才智,為整個燕山縣帶來了繁榮和希望。